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中对板书设计早有确定要求,而在板书的规范化上却没有明确规定,但板书的规范化确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本文想侧重教学中的板书规范化做些初步探讨。当前数学教学中的板书尚无规范条文,因此只能结合近几年来的板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述如下。一、板书中简化汉字运用不规范,书写潦草。在学校里常听说:“教数学的写两个错别字无所谓。”于是乎板书中经常可见“数”写成“”;“圆”写成“园”或“元”;“零”写成“另”等,甚至还有些自造字,把“椭”写成“”;把“幂”写成“”等。这些错别字出现…  相似文献   

2.
谈自然课的板书●周国忠张瑞杰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基本手段之一,它既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好的板书集教材的“编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于一体。它能简练系统地体现教学内容,以明晰的视觉符号启迪学生思维,提供记忆框架...  相似文献   

3.
在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进入中小学课堂教学前,好的“黑板板书”设计一赢是教师们追求成功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而近年来,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日益普及,不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师,似乎唯有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这一形式,课堂板书才能生动,否则,也许会被指责为“在课堂教学中没有信息技术运用的意识”,课堂教学会有“老套”之嫌。于是,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课堂以“屏幕板书”替代了“黑板板书”,传统的黑板板书在课堂教学中便呈现出一种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独具匠心的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集成块”,是展示课文内容的“屏幕”,是教师教学的“导游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它集教材编者的“编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于一体,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说明,板书设计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和低估的。近年来,流行一种较为时髦的板书样式——“图案式”。这种板书样式之所以受到教师的推崇,是因其具有新颖活泼、简明扼要、一目了然、给学生以深刻印象的独到之处。“图案式”板书貌似简单,但实际设计比“条款式”板书难得多,教者要在吃透教材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板书可以说是课堂教学中最平凡、最基本的一种教学手段,其普通程度,大约仅次于讲述。现在板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已使板书成为一个高精密、大功率的“机件”,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集成块”。它集课本的“编路”,课文作者的“文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于一体,是当代“缩微技术”的巧妙应用。  相似文献   

6.
板书二题     
板书的作用 我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板书,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也应视为“眼睛”。它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板书是教师组织教材设计课堂教学构思的部分,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桥梁,可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鲜明、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始于“教”,终于“学”.我们在设计板书时,不仅要考虑“板书什么内容”和“用什么形式板书”,还要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板书”.每设计一幅板书,都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对着板书看一看,想一想:在语文课堂上,我能看得懂、记得住、用得着吗?所以笔者认为,面向学生、讲求实效,应该是板书的出发点和归宿.下面着重从“好懂、易记、能用”等三个方面谈一些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8.
席发展 《小学生》2010,(8):27-27
板书素有“微型教案”之称,它是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缩影。是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好的课堂板书不仅能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显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还能凸现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三板”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这里的“三板”,指板书、板图和板画。它是地理课堂教学最常用的形式,也是地理教师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基本功。恰当地运用“三板”进行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感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认识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巩...  相似文献   

10.
詹发崇 《中学文科》2007,(9):110-110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一种课堂艺术,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语文教学中,精美的板书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人认为板书是一堂语文课的“眼睛”,是教师教学时引人入胜的“导游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是读写结合的“桥梁”。因此,板书要精心设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日前,有机会听几位青年语文老师的赛课。其中,有两位青年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板书采用了“贴”的形式,即预先把有关板书内容写在长方形的黑硬纸板上,随着课堂教学步骤的进行,再将这一块块长方形硬纸板按一定的布局“贴”在黑板上。这种“贴”板书的形式,笔者实在不敢恭维。 板书,顾名思义,就是要现场板演书写,它在课堂教学中至少起到两种作用:一是老师的板演  相似文献   

12.
板书素有“微型教案”之称,它是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缩影。好的课堂板书不仅能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显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糸,而且还能凸现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就数学教学中的板书设计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一、板书的意义 黑板是各个学科共同使用的工具,板书是普遍采用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只用口头语言提供听觉信号,对学生接受、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是很不够的。为了弥补讲授的不足,教师要通过文字、符号、图表、图解等形式,把教学重点、难点或关键性的知识写到黑板上。这些留在黑板上的文字、符号、图表和图解等视觉信号叫做板书。 好的板书,集教材的“编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于一体,既反映了教材内容的实质,又服务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如果把板书视为洞察教材的“窗口”,开启思路的“钥匙”,排疑解难的“桥梁”,实施教学的“蓝图”,是非常恰当的。板书虽然是“微型教案”,但它却展现了一个宏观世界;板书虽然是“微量元素”,但它却贮积了无穷的能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板书设计和运用的优劣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和辅助手段。而形式优美直观形象的形体板书,不仅给人以视觉美感,而且有益于培养学习兴趣,丰富想像力,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美学家朱光潜说“美是客观方面的某些事物、性质的形状适合主观方面的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形体板书正因为比纯文字板书更具有这种艺术“特质”才使它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  相似文献   

15.
板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通过视觉引起学生的感知,展示教学知识的“核”,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语文学科更需精心设计板书。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曾说:“语文板书是课文解说的高倍浓缩,要求有序、求精、求巧”。板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语文课堂板书,它具有直观性、纲要  相似文献   

16.
教学板书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符号文字、绘图、列表等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教学行为。教学板书被喻为“微型教案”,是一堂课的灵魂。好的教学板书更起着为课堂教学“画龙点睛”的作用。刘显国老师说:“精湛的板书是撬开学生智慧的杠杆,是知识的凝练和浓缩,是老师的微型教案,能给人以志得神怡的艺术享受,它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指示课文中心的导读图,是透视课文结构的示意图,也是把握重、难点的辐射源。”  相似文献   

17.
板书是教师运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和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然而,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广泛应用,现今的许多课堂教学,却出现了“零板书”的现象。一节课下来,教师竟未板书一个字,无论字词还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均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黑板成了摆设。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板书具有多方面的教育作用,一个精心设计的板书就是一本“微型教科书”,决不能因为运用多媒体技术而忽视板书的价值。板书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教学内容,体现教材结构。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辅助工具,它历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  相似文献   

18.
板书是一节课的脉络和骨干,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板书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更好地掌握一节课的主干知识。语文课堂教学的板书应凝练、醒目、清晰,对语文课堂教学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现结合名师课堂板书和笔者教学实际,谈一谈什么样的板书可以给课堂教学增添亮丽的一笔。  相似文献   

19.
一、板书的意义。 课堂板书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之一。板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是完成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板书要有目的、有计划,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布局合理。从而使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鲜明而又形象地“印”在学生的头脑之中,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好板书,对学生接受和掌握历史知识很有作用。我们觉得板书应该有一定的计划,讲授提纲一般写在黑板的左方或中间,我们习惯称它为“正板书”;提纲以外的板书內容,如名词、术语、人名、年代、地名、数字等,通常写在黑板的右方,我们习惯称它为“副板书”。正板书是按教材內容的次序编写的,应该比较完整地系统地体现教学的主要內容,它是课堂讲述內容的骨架。教师通过这个骨架可以展示出课堂教学的主要內容,帮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容易抓住主题,理解史实的本质。副板书的作用是可补正板书之不足,帮助教师解释教学內容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教学重点往往也可以通过它突出地显示出来,这些內容多是要求学生记忆的重要的历史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