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关于体育法地位的几种学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从体育法学的原始资料中整理出不同时期关于体育法地位的不同观点,梳理对体育法地位研究的学术成果,分析归纳出我国关于体育法地位的几种学说并指出它们的不足之处.进而认为,体育法是独立部门法,因为原有的法律部门划分标准是调整对象加调整方法,由于调整对象比较空泛,或者说,不好界定,所以辅之以调整方法.现在要改变这种情况,而应更加强调调整对象,弱化调整方法,并且对调整对象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2.
对体育法地位的科学界定,是体育法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传统部门法的划分标准忽视了以增进公众福利为价值目标的体育法的社会性趋向,以致体育法的部门法地位的合理性被怀疑.体育法调整对象的确定性、二元规则的调整模式以及调整方法的激励性特点说明,独立部门体育法有其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体育法的调整对象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根据对体育关系的总体认识,将体育法的调整对象进行了理论上的分类,具体阐述了体育法对不同主体、多种内容和各类性质的体育关系调整的基本含义。认为,正确认识和自觉运用体育法对体育关系的有效调整,将保证体育系统进入规范有序的健康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4.
体育法学刍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从社会主义法学基础理论角度,着重阐述了我国体育法的基本概念、调整对象,以及体育法与宪法、行政法及其它法律部门的关系。同时,体育法学作为一部社会科学,它的出现是法学体系的新分类和新发展。本文就体育法学的研究对象、体育法学与体育法的相互关系等有关问题,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国际体育法调整范围及渊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国际体育法的内涵和调整范围,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国际体育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国际体育法的渊源主要体现在<国际法院规约>第3R条的规定中,但并非全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决议也被认为是确立国际体育法原则的辅助方法.另外,国际体育法的渊源还包括一部分私法范围内的体育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体育法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体育法成为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部分,在于其具有特殊性征。本文从立法目的、调整职能、法律关系和实施手段几个方面对体育法进行法学比较,概括出体育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论体育法的地位 ———从法的体系划分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问题是体育法理论研究中的-个重大问题,也是一个存在许多争议的问题.明确体育法的地位,有助于我们认识体育法的本质、规律,有利于体育法体系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对比学术上对体育法地位问题的不同观点,分析法的体系划分的实质,探讨体育法的涵义及范畴.认为在目前的法律部门划分理论下,体育法并不构成独立的法律部门,应属社会法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行业的发达对传统的法律划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行业法是以行业为区分标准的新的法律划分方式。传统的对体育法性质的认知存在误区,体育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属于行业法范畴。体育法调整的对象是体育社会关系,它的法律渊源呈现多元化特性,体育法规范则具有复合性,既包括公法规范,也包括私法规范,还包括行业自治规范。对体育法的研究就是体育法学,其研究内容包括相关传统部门法在体育行业适用所产生的特殊性,专门的体育立法,以及体育自治法和裁判法。  相似文献   

9.
现行<体育法>关于体育法律关系主体的规定存在明显缺陷,即营利性体育组织的法律关系主体地位并未在该法中确立.这种缺陷源于<体育法>立法时社会关系发展并未成熟及社会认识水平有限.而在<体育法>颁行之后,国家体育行政机关等对营利性体育组织有一定认识并逐步探索规制方式.<体育法>修改时应补充和完善体育法律关系主体即营利性体育组织制度.  相似文献   

10.
1.《体育法》是如何体现群众体育地位的? 答:由于群众体育的内容比较广泛,因此从工作中便于管理出发,《体育法》中并没有直接出现群众体育这个概念,但这并不会削弱群众体育在整个体育事业中的地位。首先,总则第二条关于体育方针的表述就已经确立了群众体育的基础地位。第二条规定,“国家发  相似文献   

11.
体育法的基本原则:以体育特殊性为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法的基本原则要解决体育法存在的正当性和自立性问题。它不仅可以指导体育法律规则,也可以在法律适用冲突中发挥作用。不仅可以成为体育法的条文,也应当可以解释体育法的规则。研究认为体育法的基本原则应当是具备专业性的、较高层级的,覆盖面宽,指导性强,稳定性好和可适用的基本原则。若要满足这些要求,那么这些原则同时也应当会是公认的,并具有一定传统和内涵的。本研究从体育实践和体育发展的角度以体育特殊性为标准确立体育法的基本原则。因此,在经过论证和取舍后,本研究尝试提出超越我国《体育法》文本的体育法的基本原则,即奥林匹克主义原则,公平竞赛原则,和谐体育原则。  相似文献   

12.
从经济学视角看,法律条款的明确性和模糊性直接与立法成本、法律适用过程中的成本和法律所产生的效用直接相关。不同的法律体系对法律条款明确性的要求有所不同。在我国的法律传统中,以往的立法往往是采用较为模糊和宽松的立法,法律条款的设置和表述都较为宽泛,多以原则性的规定为主。实际上,法律条款明确性水平的确定是决定立法效益的重要因素,也是反映立法质量良莠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立法精细化",这是依法治国战略下对法律明确性的进一步要求。在这一新的形势下,《体育法》的修改也应该遵循国家对立法所做出的新要求,使得修改后的《体育法》的法律明确性水平实现优化,让《体育法》真正能够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那么,如何确定《体育法》的明确性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等方法,基于Francesco Parisi和VincyFon的立法经济学理论,对我国《体育法》的明确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试图为我国当前的《体育法》修改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体育法学的学理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江 《体育与科学》2002,23(5):22-24
我国体育法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体育法学要提升理论层次,向学理化方面发展。体育法学学理化应有4条标准,在学理化思维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对体育“实在法”的合法性基础的反思,建立、提升体育法学的理论层次,要有超越性理念,才能实现理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传统理论认为,垄断将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损害消费者利益。反垄断法的主要功能就是打击垄断、规范竞争。体育产业具有独特的生产结构与竞争平衡等特性。因此,该领域的垄断与反垄断问题也体现出与其它产业领域不一样的特点。职业体育联盟最优规模的数理模型说明,在某种情况下,恰恰是垄断规模才是职业体育联盟的最佳规模。此时,利用反垄断法打击垄断、引入竞争将会损害经济效率与消费者福利。  相似文献   

15.
体育法治的基本原则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法治是法治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法治精神与体育管理实践的有机结合,其在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体育法治的原则是体育管理制度建设的灵魂和精神指引,在体育法治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体育法治的基本原则包括:保障公民体育权利原则、限制体育行政权力原则、体育社团自治原则、体育权利救济原则和体育法律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6.
以普通生态学中有关竞争与协同的理论为基础,对竞技体育生态中的"干扰竞争"和"利用竞争"现象、机制进行分析.指出协同与竞争一样,也是竞技体育生态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机制和本质体现.论证竞技体育生态中无论是同类竞争还是异类竞争,均可能出现协同进化现象,存在竞争与协同进化对立统一的规律.阐明竞争与协同进化的对立统一,对于竞技体育生态的不断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运动训练设计思想中的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运动训练实践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有的教练员与科研人员尚缺乏熟练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运动训练设计与服务的能力。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法等方法,较系统地阐述了运动训练设计思想中的相关哲学原理与生理基础,论述了运动训练关于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等基本规律的哲学思辩。  相似文献   

18.
Discussion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of sports science to each of its disciplines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years of establishment of sports science. For the comparably young discipline of sports economics these considerations are currently still lacking. Historically, besides applying economic approaches to sports one can also identify non-economic traditions of dealing with economic phenomena in sports. Within both lines of tradition different terms for the phenomena to be examined are used. Refl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two lines of tradition of sports economics with respect to the established philosophical positions of Popper’s falsificationism, to Kuhn’s paradigmatic development as a consequence of normal science and scientific revolution, as well as to Lakatos’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s, a number of implications arise for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sports economics as an economic discipline both for its position in relation to sports science and economic science and regarding developments of further theo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