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就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语气助词“啊”的音变问题阐述了新的观点。文章认为, 语气助词“啊”的音变不必强求, 理由是: 1. 语气助词“啊”只具有音变的可能性,不具有音变的必然性; 2. 语气助词“啊”具有音变的另样性; 3. 语气助词“啊”具有不音变的现实性。文章把“啊”的音变划分为三类: 直接拼读式音变、半直接拼读式音变和间接拼读式音变。  相似文献   

2.
汉语与其他语言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声调,而且音节分割清晰,没有复辅音,有轻声、儿化韵和变音变调现象。普通话的轻声音、儿化韵、“啊”的音变、上声的音变、语速的变化、重音的选择、句调的选择、连音或减音、弱化或脱落以及叠音,这一切都构成了普通话语音形式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3.
现在人教版教材,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语气助词“啊”出现的频率都是很高的。尤其是第十一册《桂林山水》一课,全文不到400字,“啊”字竟出现6次。助词“啊”常因前面字音不同而发生变音。笔者深入课堂听课时,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在范读课文或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都将“啊”字的读音一律读成“!”,没有读出“!”字的变音效果。这样的读法,影响了作者情感的表达!为此,笔者认为,就“!”字的变音,有必要和各位同仁切磋,以期共同提高。文中有一段写“水”的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  相似文献   

4.
“啊”附着在句子的末尾是语气助词,可以表达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不同的语气。表达的语气不同,句末的标点符号也不同。如:①你对这件事到底有什么看法啊?②郊外的景色真美啊!③是啊。我找着了他,在一家小茶馆里④爸爸、妈妈,雪大路滑,当心啊!⑤老王,别老提这件事啊。这里的‘啊”(有写作‘呵”或‘啊”,或依连音变读规律写作“呀、哇、哪”),在例①中是疑问语气,用问号来表达;例②中是感叹语气,用感叹号表示;例③是陈述语气,用句号表示;例④⑤是祈使语气,前者因感情强烈用感叹号表达,后者因语气舒缓,用句号表…  相似文献   

5.
语气词“啊”发音时往往受前字读音的影响而产生音变,但通过调查,发现在朗读或说话时,音变的正确率很低。提高语气词“啊”变读的正确率可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有所提示;将“啊”的音变结果用相应的文字书写出来;逐步渗透音变知识;加强口语教学,提高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6.
语气词“啊”的音变是指普通话的“啊”作为语气词出现在句末或句中停顿处时,因受语流中前一字(音节)末尾音素或韵母的影响而发生的不同音变,反映到书面上,人们一般认为要用不同的字形来表示。  相似文献   

7.
在河北方言中产生声韵双变现象的儿化音变,主要分布在卷舌儿化变音和边音儿化变音系统中。如果将介音视独立于声韵的时长单位,就会发现:无论是声母后伴有增音现象的儿化变韵,还是声母和韵母都发生变化的儿化变韵,它们都应视为声韵双变现象,并且它是儿化变音系统语音发展的必然阶段。无论是在卷舌儿化变音系统中,还是在边音儿化变音系统中,声母后伴有增音现象的儿化变韵和介音后伴有增音现象的儿化变韵实际上处于同一个儿化变音的阶段,而声母和韵母同时发生变化的儿化变韵则处于稍晚一个阶段,是伴有增音现象的儿化音变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看了发表在《小学教学参考》(99.1)上陈永林同志的《这些“啊”字还是改的好》一文,笔者不敢苟同.也想借此谈几点个人拙见.第一,“啊”字音变必要性不大.现在许多有关汉语语音的书中都非常郑重其事地把语气词“啊”的音变现象详细罗列陈述.例如: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一书列出了“啊”的音变表:  相似文献   

9.
为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训练目标 ,有必要掌握“啊”字的变调和音变规律。一、“啊”字变调“啊”字在句首时作叹词 ,声调有如下几种变化 :1.表示惊异赞叹读一声。如 :“啊 !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 !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2 .表示追问读二声。如 :“啊 ?你说什么呀 ?”3.表示惊疑读三声。如 :“啊 ,这难道是我的影子吗 ?”4 .表示应答的、明白过来的读四声。(1)表示应诺。 (音较短 )如 :“啊 ,好吧 ,我就去。”(2 )表示明白过来。 (音较长 )如 :“啊 !原来就是找个树杈 ,挺简单 ,我会了。”二、“啊”字的音变“啊”字在句…  相似文献   

10.
“啊”字在句末或句中与前一音节连读时,受前一音节尾音的影响,读音随之产生了变化。“啊”的音变规律是:  相似文献   

11.
一老师在朗读《参现人民大会堂》时,最后一句,“盖得可真快啊!”中的“啊”没有变音,笔者认为不妥.后查有关资料,“啊”的变音与“啊”前一个字的读音有关.关系有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2007,(7):124-124
怎样读《桂林山水》里的“啊” 有些老师和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啊”一律读成“a”,这是不正确的。那么,怎样确定“啊”在句子中的读音呢?这要从“啊”的音变说起。  相似文献   

13.
5.“啊”的音变规律曾洪根(江西峡江县水边镇沂溪小学)[活动要求]1.使学生掌握"啊"的音变规律。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活动准备〕1.学生方面:查字典找出"啊"的六种不同读音,准备六张白纸卡片。2.教师方面:设计尝试题、练习题、...  相似文献   

14.
“啊”是一个表达语气和感情的助词。它不同于一般的助词,单用在句子开头,是叹词,应该读本音“a”,但是它的声调是根据说话人的感情变化而变化的;“啊”在句的末尾,用来表示语气,由于受到前面音节的最后一个音素的影响,读音往往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语气词"啊"的音变及其用字规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同化增音和异化增音的规律,语气词“啊”的音变应重新整理为8种,现代汉语教材认为,“啊”根据音变应分别写作“啊,呀,哇,哪”,但实际上几乎无人能真正分清它们的写法,因此长期以来“啊”的音变用字一直处于混乱状况,结束这种混乱状况的最好办法就是一律统写为“啊”。  相似文献   

16.
<正>“啊”有两种用法,在句头作叹词用和在句尾作语气助词用。作语气助词时,它的读音随着前面音节韵母的末尾音素的不同而发生音变,这种变化属于语流音变。汉字的写法也有一些变化。在教学中,发现当前普遍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在处理语气助词啊的语音问题上存在着不规范甚至错误的情况,如不加以规范,势必引起师生在普通话语音知识认知上的混乱,影响初中学生语调的培养,不利于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在给师专大一学生讲授语气助词啊的音变这一节时,笔者曾以下面一段对话导入新课,学生的朗读情况令人堪忧。对话如下,括号内为啊的正确音变。  相似文献   

17.
英汉音变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流音变指在语流中音素与音素、音节与音节、声调与声调之间相互影响或语义区别产生的变化。英语和汉语分别是世界上用得最广和使用人数最多的两大语言,各自的语音系统都非常庞大,其音变现象也纷繁复杂。英语的音变主要有同化、省略、弱化、连续等;汉语主要有变调、轻声、儿化和“啊”的音变等。由于分属不同的语系,英语和汉语音变现象自然大相径庭,但也有一些惊人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啊”的音节由“a”一个单韵母充当,但它在作句尾语气词时,由于受到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而常常发生音变现象。发生音变后,字形可根据实际读音写作“呀”、“哇”、“哪”、“啊”。其规律如下:一,前一个音节的韵母或韵尾是!、o、e、i、ü、ìe时读作y!,“啊”写成“呀”。例如:(1)原来是他呀(tāy!)!(2)、事情真多呀(duōy!)!(3)天气真热呀(rèy!)!(4)、我们快上街呀(jiēy!)!(5)大家一定要注意呀(yìy!)!(6)、好大的雨呀(yǚy!)!二、前一个音节的韵母或韵尾是u、!o、i!o时,读作w!,“啊”写成“哇”。例如:(1)你不要发怒哇(nùw!)!(2)多…  相似文献   

19.
“啊”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屡见不鲜,它分别在句前,句中、句末出现。作者根据文章的表达需要,用不同句型的“啊”字句表示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啊”字随着句型,语气的不同,读音也不同。以前,很多学生对这些句子里的“啊”字一概读作叹词的“啊”(a),读得咬口,听得也很别扭。因此,语文教学中加强“啊”字句的朗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很有好处的。我的作法是: 一、辨析读音引导学生辨析“啊”字的读音,要注意三点:①根据“啊”在句子里的位置确定词性。“啊”在句前独用(独立在句子结构之外),作叹词。“啊”用在句中、句末作语气助词,永不独立。②确定句前的“啊”的读音,让学生懂得“啊”(a)读出不同的语  相似文献   

20.
在潮汕方言中,有相当一部分单音节动词可以重叠而产生音变,生成前缀而变为双音节动词,表示一些附加意义,我们称之为重叠变音。如食 tsia(p8)——食食tsik~8tsia~(p8)(潮安音)单音节动词重叠变音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