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新闻的现场直播,是指在新闻事件的现场,把新闻事实的图像、声音以及记者对事件的报道(包含现场采访、解释、评价)转化为电视信号并直接发射的报道方式,它是最能体现、发挥电视传播特点和优势的新闻报道形式。现场直播也是世界上最迅速的一种新闻报道。它能够在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同时,让观众看到它的发生和发展的情景。  相似文献   

2.
朱天  李沫  张森 《声屏世界》2003,(9):10-11
所谓现场庆典,是指从一个时事故事出发,全方位提供其独特潜能的一种叙事方式。它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一种仪式,一个“盛大”的节日。而在进入电视媒介的传播范围之后,现场庆典又被赋予了一种引申的含义。通过这种含义,它唤起了受众对相关事件的普遍性参与、分享甚至”礼拜”的热情。虽然这种节目样式脱胎于新闻的现场直播,在多维层面上集中体现了电视传播特性,但它却又不等同于通常概念下的新闻现场直播,而是建构在新闻现场直播节目形式上的一种“变形”。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是指在新闻现场直接播送反映新闻事件的图像和声音,从而使新闻事件的发展和播出与受众的收看同时进行的一种电视节目播出方式。电视新闻直播既是一种新闻的报道方式,也是一种新闻的播出方式。如今,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在我国呈现日趋多样化、常规化的繁荣局面。在三大传统媒体(报纸、广播和电视)中,电视使用的传播符号最多,  相似文献   

4.
<正>在网络和新媒体飞跃发展的今天,出镜记者不再指单纯意义上的电视记者,只要可以传播视频消息,都可以是出镜记者。记者出镜包括一般出镜和现场直播出镜,由于网络直播和电视直播技术的运用,对新闻事件现场的直播越来越多,这对做现场直播报道的出镜记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记者出镜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形式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现场感比较强,使新闻传播更加真实可靠。新闻的现场报道,减少了后期制作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德拉吉事件、"9·11"事件……博客在传播领域引起世人关注的事件几乎都与"揭丑"紧密有关。以揭丑面目出现的博客,其舆论监督功能不言而喻。博客为什么能产生出如此的舆论监督力量,笔者以为,原因有三: 一是往往因事实的"原生态" 而有力量。从新闻传播的流程来看,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出台要经过一个过程,传统媒体传播给受众的事实可能由于权力和资本等影响而被屏蔽或部分屏蔽。在博客世界中,由于较少权力  相似文献   

6.
所谓广播现场直播,是指以直接播出方式对新闻事件及其发展进行现场、同步、深度报道的一种广播节目形式。广播现场直播正以其独具的听觉魅力、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听众感受的立体性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听众的认同和各家电台的青睐。  相似文献   

7.
"袁厉害事件"报道中的真假博弈再次彰显了新闻真实的重要性。网络传播互动对新闻深度的拓展,传播渠道多样对信息垄断的突破以及网络质疑心理的普遍存在都使得新闻的真实呈现变得更加复杂。如何真正有效解决网络时代的新闻真实问题需要的是个"合力"。  相似文献   

8.
对重大新闻事件在第一时间做现场同步直播报道,是电视新闻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相对于传统的先采后编再播出的电视新闻播出方式,现场直播实现了节目播出与新闻事件的同步,使观众在第一时间见证历史,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因此,可以说,电视新闻传播迅速、现场感强的优势在现场直播中得到了最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正2009年2月,一个被称为"躲猫猫"的事件拉开了网络重磅新闻序幕。从事件发生的2月12日到真相公布的2月27日,仅半个月的时间里,新闻传播速度之快,舆论影响之大,充分展现了网络新媒体空前强大的影响力。几年来,网络事件掀起受众一轮又一轮的参与高潮,再次证明网络新媒体的存在,对传统媒体形成了重大挑战。传统新闻,是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刊载、播发的消息与报道。网络新媒体,顾名思义,则是以网络为介质的新闻媒体(网络媒体)或信息载体(商业网站)刊载的新闻报道。它突破了传  相似文献   

10.
李兰 《当代传播》2014,(2):60-63
各种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已经成为转型社会的一道景观。而互联网自身的传播特征,使得它成为现实群体性事件的扩散器和发酵器,网络群体性事件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一个概念也被学术界大量使用。但这样一个概念是否科学?本文通过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和"网络集群行为"两个概念进行知识社会学分析,认为"群体性事件"的概念来自官方文本,被赋予了负面色彩。其实"网络集群行为"这一价值中立的概念更适合用来界定各类复杂的线上行为。  相似文献   

11.
蔡楚泓 《今传媒》2011,(10):38-40
新闻传播的最大魅力在于即时性,电视媒介突出的优势在于现场直播。但对于突发公共事件不加控制地使用电视直播,以满足受众盲目的"暴力知情权",很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悲剧,形成另一层面的社会危机。文章通过8.23菲律宾人质事件电视直播的反思,提出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度"与"量"的把握原则,既要保障大众的知情权,更要尊重危难者的生命权,并对国内电视直播报道的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电视新闻中,细节是指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中最具个性的画面和同期声,既可能是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句话,也可能是新闻场景的特写镜头,是新闻传播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一、充分运用细节,使新闻传递更加准确高效。电视新闻很容易形成声画两张皮,众多的电视新闻无须去看,光听就可以明白新闻内容,画面成为陪衬。但是,电视新闻的魅力在于  相似文献   

13.
眼球经济时代,传媒必须以"快"制胜,只有在报道中抢占先机,才能吸引观众.本论文第一部分对突发性新闻现场直播的相关情况作了介绍,第二部分交代了现场直播快速反应的积极意义,第三部分分析了突发性新闻现场直播快速反应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四部分则提出了效解决措施,第五部分揭示了突发性新闻事件现场直播快速反应对我们的启示并对其未来发展做出预测.论文指出媒体在现场直播中必须有所作为,做到反应迅速,而对于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不仅要"快",还要抓住热点,展开深入报道和后续报道.  相似文献   

14.
廖卫民  何明 《当代传播》2013,(3):34-36,58
群体性事件背后的信息传播者、组织行动者之间结成什么样的社会网络关系?基于广东乌坎事件中98个节点的社会网络数据集,本研究结合实地调研,采取网络科学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呈现乌坎事件中核心的传播者群像,揭示其内在的关系结构。采用"度中心性、介数中心性和特征向量中心性"三种测量方法,结果都指向同一个最具影响力的网络节点,同时用K壳分解法侦测发现42个节点的核心群组。乌坎事件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关注,并最终得以妥善解决,与这样一个传播者群体有密切关系,这对于新闻传播研究者探索群体性事件演化过程的内在传播机制有一定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08,是中国电视新闻的大年。从汶川地震到北京奥运,大悲大喜;从地面直播到太空直播,大开大合,这些中国新闻热点均为世界所瞩目。2008,无论对于电视新闻还是大众传播,“直播”和“现场直播”都成为出现频率极高的年度关键词。现场直播是指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时制作和播出电视节目的一种制播方式。然而,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制播方式问题,围绕重大新闻和突发事件的现场直播,从传播观念到新闻改革,从信息公开到新闻法规,对中国电视新闻的改革与发展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微博的信息传播首先体现在由头信息的围观速度化,形成舆论势力;而微博的媒体性和微博客身份的多元化,舆论焦点易走进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和事件相关人的关注范围,促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实际解决;最后在微博的娱乐化传播中,权威遭到消解,事件的严肃性也被削弱,淡出公众的焦点视野。值得注意的是,微博的危机传播可能导致危机恶化,扰乱社会秩序和网络运营,应加强舆论引导和自媒体的新闻素质。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因其最具电视特质的传播形态而成为电视及电视新闻的利器所在。电视新闻的现场直播指的是将新闻事件现场发生的新闻事实图像.声音和记者报道、采访等转换为电视信号直接发射即时播出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它的特点是播出和报道同步进行.是最能体现电视媒介现场感和即时性的节目形式。目前现场直播作为一种电视手法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如何真正把握其特性、发挥其魅力确是大有学问。  相似文献   

18.
李伟娜 《新闻窗》2013,(2):64-65
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网民们大量对其进行使用,但是网络流行语并不完全依附于网络,很多当红的网络流行语也会由网络传播向现实生活进行渗透。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大多是因为一个公众普遍关注的新闻事件或热点话题。如:2012年的网络流行语“元芳,你怎么看”虽然源自几年前的一部电视剧,但是这句话的真正走红还是缘于一起网络事件。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就是指在新闻事件的现场,把新闻事实的图像、声音以及记者对事件的报道(包含现场采访、解释、评价)转化为电视信号并直接发射的报道方式,它是最能体现、发挥电视传播特点和优势的新闻报道形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刘丽 《青年记者》2007,(12):116-116
网络媒体已全面而深刻地渗入到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成为新闻传播活动中不可须臾离弃的手段和方式。网络媒体在舆论监督中之所以具有如此地位,取决于网络对新闻事件的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