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盛 《现代语文》2011,(5):154-155
一、高考语文试卷文言题目的基本组成与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高考语文试题古典诗文部分主要由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以及古诗文基础知识三部分构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2.
199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总体设计充分贯彻了《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的要求:“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考测的重点是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强调的是串联大意和领会主旨,取消了以往常有的文言复句辨析题,在题量减少、分值降低的情况下,题型相对稳定,并且突出对句意、文意的理解把握。从选文的体裁和范围上看,正如《语文教学通讯》1999年第5期《高考文言文命题趋向》一文所言:考的是故事段子,取材是历史典籍中的人物传记。选文范围以两汉以后的文言文为主,思想性强。另外,选文情节相对完整,语句规范准确,没有复杂的背景…  相似文献   

3.
古代诗文阅读是最新高考语文试题的重点内容之一。《考试大纲》的总体要求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古代诗文阅读包括浅易文言文和古代诗歌鉴赏两方面内容。浅易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是侧重于常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实词的考查以中学学过的为主,虚词的考查范围为《考试大纲》列出的虚词。二是侧重于文言句子的翻译,以考查考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穴2002年4月第一版雪中要求考生能够“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2003年的《考试说明》也明确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文言文阅读作为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题型  相似文献   

5.
《江苏高考考试说明》中指出高考所考的文言文是“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是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但是,文言文已经淡出我们的生活,学生除了课堂已经没有使用文言文氛围和环境;因而,文言文可能虽“浅”,但对众多的高中生来说却不“易”。这就需要我们在文言文教学时,转变观念,改变方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一、分析传统教学法利弊,提出问题教学必要性文言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必考内容。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重视基础,主要是老师对文言文的范文教学多是运用分析讲  相似文献   

6.
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这是对一名高中生应具备的文言水平的总的要求。高考语文命题把文言文阅读作为一个板块,使文言文教学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的关系及文言文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特别是在“大语文教育”观念下,文言文教学已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各种有关文言文的教辅读物充斥于教师的案头和学生的书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课堂教学环节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就成了师生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 和理科课程比较,理科课程属线性思维,逻辑性强;而语文是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7.
吕彬 《青海教育》2002,(12):25-25
关于文言文阅读,《考试说明》所提的总要求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一般来说,所谓“浅易文言文”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体裁多为人物传记,多选自《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传,内容积极,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第二,语言并不艰深,比较易于把握文意,词汇、句式大多是常见的,而且往往在课文中已经学过。第三,不需过多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及创作背景,较少出现涉及名物典章制度的专门术语,没有太多障碍。《考试说明》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分为两个层级:一是“理解”,即理解或了解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句子;二是“分…  相似文献   

8.
高考文言试题中的这些词该作何解──再与张正瑞老师商榷黄德焘张正瑞老师的《全国高考语文考过哪些文言字词语句(下)》(载《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11期)对全国高考语文文言试题中的43个虚词作了解释,其中有一些很值得商榷,现一一加以说明、分析。-、为:...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都对高中学生在文言文阅读能力方面提出了理解文意的要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2002年修订本)要求阅读文言文要“能理解含义,读懂课文”,考纲则更明确的提出了“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要求,已经完成初稿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高中生要能“读懂浅易文言文”。所谓“读懂”,应理解为心里明白,能正确的表述出来(口译或笔译)。作为高考的一项能力要求,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白话文正确的翻译。“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在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常用文言句式…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文规定,中学文言文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关键,是突破词汇和句法障碍。那么,怎样才能讲解好文言词汇和句法呢?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周祖谟先生指出,“现代语是通晓古代语的一个关键”,“不知今就不能知古”。基于此,我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利用现  相似文献   

11.
按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学里教文言文,旨在要求高中毕业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大纲提“浅易”文言文的难易不以历史时期来判断。根据这样的教学目的,中学文言文的教学中,就必须介绍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以及教学文言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阅读一般文言文的能力。在此,仅就教学文言基础知识谈谈我个人的看法。这里所说的文言基础知识,包括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词的活用,文言句式的一般特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常见通假字(以上知识点见高中语文课本的“说明”第三部分)。这些知识点,按现行中学语文课本的编排,是分散…  相似文献   

12.
张献礼 《快乐阅读》2011,(11):128-128
1.选文标准——突出浅易。2011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明确指出:"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透视高考语文卷的文言文翻译主观题的选文,"浅易"的标准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①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与次常用词。②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中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文言句式。③从文章的体  相似文献   

13.
《金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在“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部分,关于“中学语文教学读写训练的要求”中写道:“高中阶段,……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经过在实践中的反复体味,我觉得“浅易文言文”这个概念,实在不好理解,不易把握。“浅易文言文”,显然是划分文言文得出的种概念。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确指的对象和范围。那么“浅易文言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历来都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文言文教学也始终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  相似文献   

15.
2011年高考语文(广东卷)文言文阅读的命题严格遵循和贯彻高考大纲的原则,在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上,设题覆盖了文言文阅读的ABCD四个能力层级。试题基本反映了广东省语文教学实际和高考改革趋势,适应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对今后广东省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具有明确而积极的"指挥棒"作用。下面就试题试作一些评析并对2012年高三文言文阅读备考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与此相适应,中学语文教材一百九十篇基本篇目中,造入了占四分之一强的文言文.教材仅是教学的材料,它虽然对“教什么”这一点作了规定,可是“怎么教”这个问题还得由运用教材的人——教师去解决.培养中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在文言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初中阶段(第四学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很多地区初中语文学业考试中文言文阅读的试题在考查学生文言知识积累和理解的同时,都有意识引导学生联系文本进行拓展和探究,目的是从古今联系的角度进一步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中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的考查是很重要的一个知识板块.文言文阅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文言文有关知识、借助注释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包括文言诵读、字词解释、内容理解、形象分析、感受评价等方面能力的考查。所以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基础,利用课堂.利用教材.夯实文言基础。  相似文献   

19.
汉语成语是阅读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即要求“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高考《考试说明》也提出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常见文言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而由于成语大多脱胎于文言,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含义和用法,必然常常显现于成语之中。因此,巧借成语,奠定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也就理所当然了。巧借成语,有助于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的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地提出了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要求。高考复习大纲还对文言文的阅读具体地提出了以下四点:一、掌握古汉语中常见的句式,特别是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二、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的作用,并且知道跟这些文言虚词相当或相近的现代语虚词是什么。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