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学负效应是一种与预定教学目的相违背的心理反应。例如,教师希望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明白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但小学生学习后却认为违反一点纪律无关紧要;教师想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言行一致做老实人的道理,但学生却认为老实人吃亏,做人不能太老实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负效应削弱和抵消了课堂教学效果,使小学生对老师的正面教育产生怀疑、忽视、厌倦。抵触等不洁心理,有时甚至出现对立情绪,拒绝接受教师的道德要求,严重影响了学生道德认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影响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思品课教学负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一般来说来自三个方面。一、教师因素思品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非教育性言语情感、行为是产生负效应的原因之一。有的思品  相似文献   

2.
<正>《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教与学中的定势负效应是指固化的思维、模式等所带来的弊端。在推行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有意无意画定的"圈",使学生的思维失去了自由的空间。因此,教学中的定势负效应值得我们纠因。一、定势负效应的常见现象1.熟而不思的现象当前,题海战术是应试教育的首选,多年来也是教师提升教学分数的"法宝"。西安某中学"五一"3天假期,学生  相似文献   

3.
对教师期望效应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森塔尔的“教师期望效应”实验表明,教师期望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事实上,教师期望所产生的效应是有正负之分的。本文详细分析了教师期望负效应的表现及相关原因,并提出一些避免教师期望负效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教师期望效应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其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凡的.教师期望效应有正负效应之分.为了实现教师期望的良性循环,要求教师掌握期望效应理论,通过对学生全面客观的了解形成恰当的期望,并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期望通过合适的途径传递给学生.  相似文献   

5.
教师期望效应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其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凡的.教师期望效应有正负效应之分.为了实现教师期望的良性循环,要求教师掌握期望效应理论,通过对学生全面客观的了解形成恰当的期望,并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期望通过合适的途径传递给学生.  相似文献   

6.
陈青 《广东教育》2003,(5):29-30
思维定势的负效应会把学生的思路引入歧途或导致呆板思考,严重时会干扰和抑制学习的顺利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措施,启发学生从思维定势的负效应中解脱出来,教育学生克服惰性和一些习惯倾向的消极影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教师的个人榜样,是青年心灵开花结果的阳光。”人们把教师看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另一方面又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绝大多数人民教师呕心沥血,在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也有极少数教师得过且过。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和行为上的不负责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负面影响。本文就教师负效应的表现形式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一、教师负效应的表现形式教师负效应即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由于语言或行为上的不当给学生造成消极的、不良的影响。教师负…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受到思维定式负效应的干扰,出现种种错误。对此,教师可从"教、学、材"三方面入手,创造条件、夯实基础、加固保证,帮助学生消除思维定式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9.
贵刊去年第4期刊登了吴继山的文章。文中谈及学生间信息传递转化的正、负效应问题。教学中,平行影响的负效应是在所难免的,因而,教师的评价应有利于负效应向正效应的转化。转化工作除抓好及时评价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教师批评教育学生总是脱离不了三个环境,即人际环境、时间环境和语言环境。每一环境,都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心理效应。这种心理效应又可分为正效应心理和负效应心理。正效应心理能使学生接受教师的批评,而负效应心理则使学生不能接受教师的批评。凡是批评教育学生,教师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使其修正错误,积极向前,即能使学生产生正效应心理。只要避开产生负效应心理的环境,就能达到转变学生思想的目的。那么,何种情况下易使学生产生负效应心理呢?  相似文献   

11.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教师的个人榜样,是青年心灵开花结果的阳光.“人们把教师看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另一方面又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绝大多数人民教师呕心沥血,在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也有极少数教师得过且过.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和行为上的不负责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负面影响.本文就教师负效应的表现形式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体育教学中引发大学生过度焦虑的原因及改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复杂、具有危险性的技术缺乏信心、对社会一些现象不理解、应试能力差、不能正确对待教师与同学的评价等,引起心理应激负效应,是大学生形成焦虑过度的主要原因,由此造成了消极对抗情绪.提出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心理卫生知识,掌握调节心理状态的手段、方法,培养学生防御心理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师生任何一方的失误都对数学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会造成十分严重的负效应.所以,探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误区,研究它们产生的原因及改进的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将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教师期望效应"的理论和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师期望效应表现为正效应和负效应两种结果,这是由许多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造成的.作为一名教师应使自己对学生的期望富有弹性,永远要用发展的观点去期望学生并信任学生.教师期望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对每个学生寄予高期望,使情感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68年罗森塔尔和杰克布森(Rosenthal & Jackbson)发表他们在奥克学校的实验结果。即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最终导致学生智商的提高,教师期望正效应现象开始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但不是所有的教师期望都会产生积极效果,它也存在负效应,这种负效应都会对学生和教师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教师应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如果教师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地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任何不同程度的负效应,都应视之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全部职责而应当追究其道德责任。因此,掌握教学实践中的道德要求,认识教学中的道德责任,树立道德责任感,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避免或减少负效应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一、道德责任在教学行为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口语交际教学评价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有重要影响。当前,中学口语交际教学评价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评价标准和体系的模糊性、评价方式的单一性、评价过程中存在的负效应以及评价教师的素养层次不高等方面。为此,制定科学具体的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标准与体系是前提,凸显学科内综合化评价、开拓以现代科技为辅助、以元认知为基础的评价方式是手段,最大限度地避免评价的负效应是必须注意的对象,提升口语交际教学评价的教师知识素养与组织学生评价的管理能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负效应”的思考与对策绥化地区教育学院李树文所谓的教学“负效应”,一般地说,就是学生在接受教育信息的过程中,产生与课题预定的教学目的相背离的心理现象和反应。实践证明,教学中的“负效应”会阻碍和削弱课堂的教学效果,给学生造成逆反心理,对...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中,强化训练若是过于机械且重复,就会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进而犯下许多低级的错误。教师要有创新意识,避免对数字以及公式应用过度强化训练,应努力实施对比教学,降低思维定式给学生带来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20.
<正>思维定势就是过去的思维对当前思维的影响,它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来解题,但有时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妨碍思路的打开.那么,如何突破思维定势的负效应,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笔者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一、渗透数学思想,突破思维定势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教材中数学内容的安排是螺旋上升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系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