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造成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困难的家庭因素有:①家长文化程度:家长文化程度较高的,对子女学习关心较多,子女在学习上困难就少;家长文化程度较低的.对子女学习关心较少,子女在学习上困难较多。②家长的性格爱好:家长性格沉稳或家长有爱读书爱学习的习惯的,有利于帮助子女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家长性格暴躁或家长有不良嗜好的,则不利于子女克服学习上的困难。③家庭关系紧张,则子女学习上的困难就较多。  相似文献   

2.
一、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1.家庭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  相似文献   

3.
基于华北地区3所高校的问卷调查,以父母受教育程度为主要指标,分析文化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选择工作单位的性质有显著影响;家长对子女的职业期望和与子女的交流沟通影响子女的就业成功率;相比较而言,权威型家庭子女的就业状况更好;家庭文化资本地位较高的子女对使用社会关系获得就业资格的现象更为包容和认可.  相似文献   

4.
家长对子女进行培养教育,最终是要把子女输送到社会生活中去。家庭实际上是子女走向社会之前的一个“演习场”,家长是子女进入社会的引路人。家庭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由家长来评价,而是要由社会生活来评价。子女成才与否,要由社会实践来检验并决定弃取。不研究社会,不了解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和发展趋势,就不知道社会的发展对社会  相似文献   

5.
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学习活动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其中,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环境是三种主要影响因素。作为教师和家长必须了解这些因素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作用,利用积极因素,排除消极因素影响,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促使其学业良性发展。一、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对学生学业的影响(一)家庭中对学生学习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包括:1.父母概况。包括父母的身心健康水平、智力水平、个性特征、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等。2.父母同子女的关系。3.父母教育子女的态度和方式(大致有六种方式,即溺爱型、专制型、神经…  相似文献   

6.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和责任者,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思想素质,文化素养、教育素质)论述了家长修养的重要性,并强调指出,家长的素质是家庭教育能否成功、子女能否成才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楚红丽 《教育学报》2008,4(6):87-94
家庭内外影响因素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家庭教育支出总量及其结构的变动。家庭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有:子女性别、单亲家庭结构、家庭总人口数、子女数、父母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支出状况、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家长对子女成绩的满意度.外部因素主要有:教育阶段、所处地域(家庭所在地区)。比较城市和县乡村支出的影响因素,城市家庭“支出总额”不受子女性别、单亲家庭结构、子女数等变量的影响,而县乡村家庭大多受其影响;城市家庭“校外支出”不受子女性别、单亲家庭、家庭总人口数、上半年支出的影响,而县乡村家庭受其影响。这可能说明非城市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受到更多内外环境的制约和约束。  相似文献   

8.
一、家庭需要减负:家庭是学生过重负担的重要来源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情感的归宿,也是学生学习和社会化的主要基地之一。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家庭还是学生增负的重要场所。1.家庭是学生课业增负的动力来源由于历史文化的特点,家长与子女之间具有极为浓厚的文化教育氛围。不论家庭经济条件如何,不论家庭处于城市或乡村,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十分迫切。我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企盼子女成才的心愿就更加强烈了。有些家长为了购买辅导资料,省吃俭用,不遗余力地强迫孩子搏取高分,孩子成为家庭的学习机器;也有些家…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教育相同的条件下,家庭因素与小学生学业成绩存在着很大的相关系数。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类别、期望水平、习惯爱好、生活方式等都影响其子女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0.
后进生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自身原因,学习态度不端正,基础不扎实;心智不成熟,自控能力差。二是家庭原因,家长忙于生计,对子女缺乏有效的监管;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式粗暴、简单,造成子女逆反心理;或是家庭条件富裕,对子女过分溺爱,使孩子依赖性加大,丧失学习目标。三是社会原因,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如网络游戏的诱惑,读书无用思想的影响。四是学校原因,对后进生重视不够,部分教师教育方式不当,令学生厌学等。  相似文献   

11.
解瑞佳  赵越 《林区教学》2022,(1):109-112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年基线调查的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合生涯发展理论探讨家长参与的三个维度:家庭交流、家庭监督、家长期望对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子女教育期望一定程度上受家长教育期望的影响,子女教育期望高于家长,相应的子女学习成绩也会越高;家长教育期望高于子女则会显著负向影响子女学习成绩。家庭交流维度上,家长同子女经常交流对子女学业成绩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监督维度上,指导功课与检查作业均对子女学业成绩呈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40年代迄今,国内外心理学家运用实证研究探索发现家庭的养育方式与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发展水平、学业成绩等有极显著的关系。笔者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观察和研究也证明:家庭教养方式与子女英语成绩密切相关,子女成绩差主要受家长期望过高、家庭教育环境不适、教养方式方法不当、对非智力因素重视不够等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即将全面脱贫的大背景下,本文基于2018年国内10个贫困县4939户家庭教育状况的实地调查数据,从家庭资本视角探析贫困地区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因素对子女受基础教育不同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对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家庭经济资本比文化资本的影响更大,而家庭文化资本的影响随着子女受教育阶段的提升而增大;家庭经济资本中的家庭人均收入及家庭文化资本中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影响贫困地区居民家庭在子女受基础教育各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在学前教育阶段,家庭人均收入和家庭教育承受度是影响贫困地区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教育承受度、建档立卡户和父母教育观念等对子女就读小学阶段的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均存在显著影响,而且贫困家庭在子女就读小学阶段时额外增加的校外教育支出,使其家庭教育承受度和教育期望均明显降低;家庭人均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初中阶段家庭人均教育支出的两大显著性因素,但家庭教育承受度、建档立卡家庭、父母教育观念和父母教育期望这四个因素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高中时期,仅有家庭人均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两个因素对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影响,而其他因素的影响不显著。本文认为,在我国全面脱贫之后,国家仍需继续加大为贫困地区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良好教育机会的力度,而学生家长也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不断提升家庭文化资本,以切实降低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社会学理论中,布迪厄对文化资本及其影响有明确而深刻的论述。与此相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家庭文化资本影响子女品格的内在机制;不同家庭文化资本类型对子女品格形成的影响;文化资本对不同阶层家庭的影响。这些问题的提出为政府、家庭与个人培育和增加个人的家庭文化资本等方面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弱势群体子女在中小学阶段的心理问题与教育策略"课题组运用SCL-90自觉症状量表进行测量和调查,发现农民工子女中女生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学生年级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留守儿童"和"漂泊子女"呈现出不同的心理问题。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家庭经济贫困、家长文化水平低、农民工子女认知存在缺陷等。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要改革户籍制度,营造农民工子女受教育公平的环境,同时要对农民工进行培训,使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另外,农民工子女自身也要有正确的认知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3050位高中学生家长的调查研究表明,影响家庭高等教育需求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子女因素、高校因素与社会因素等6个维度之间,由于城乡家庭资本的不同而呈现显著性差异。农村家庭认为家庭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程度大于城市家庭,而城市家庭认为子女因素、高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程度大于农村家庭。要消除这种影响差异,需要实行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成人成才,除了学校老师、社会教育外,家庭教育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家庭成员间不仅有自然的遗传因素,也有其社会的遗传因素。这种社会遗传因素主要表现为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作用。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意愿教育孩子,使他们逐渐形成某些人格特质。不同的学派对此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但其共同点在于他们都认为不同的家庭环境会影响儿童人格的形成,使其形成不同的人格。在不良的家教方式下,其子女的心理、人格发展都可能出现问题。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则对其子女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家长合理调节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18.
王静 《教师》2011,(31):40-40
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特别严重,英语学习优秀的学生屈指可数。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逐渐成为农村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主要原因 (1)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的影响是学生产生厌学英语的重要因素,家庭的环境和氛围会对子女的学习带来的影响很严重。农村家庭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19.
许德斌 《考试周刊》2008,(3):127-129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问法、文献资料法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云浮市287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91户家庭父母单方面反对子女参加学校运动队训练;有196户家庭父母双方均反对子女参加校运动队训练.家长反对子女参加训练的主要是训练会耽误子女的学习,容易造成伤病,并且成材率低.建议各学校应妥善解决好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提高科学训练水平等.  相似文献   

20.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才起着重要作用。成功的家长会可以增强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增强家长的责任感,增进家长、学校、学生之间相互了解,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增强家长教育子女的信心,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