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1787年费城制宪结束,美国革命暂告段落。不出两年,法国革命突然爆发,如闪电撕裂大地。两场革命在时间上挨得太近,以致后人并称为“姊妹革命”。就中国读者而言,我们从教科书上接受的那些历史叙事,似乎也能支持这两场革命似乎是有“姊妹”关联:  相似文献   

2.
南京,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是举世瞩目的著名古都。她历史悠久,人文基本,又富有革命传统。南京,早在30万年以前就有了“南京猿人”的足迹,这是由1993年3月13日在南京汤山发现的“南京猿人”的头骨化石测定的。这次重大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与轰动,对中国南方古人类研究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对深入开展人类起源、演化、迁徙和分布等科研工作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远在五、六千年以前,处于母系氏族的原始人,就在南京岗下河畔建起了原始村落,他们制造简陋的石器、骨器、陶器,从事着农业和渔猎,开拓了这一片沃土…  相似文献   

3.
俄国白银时代最光辉的诗人勃洛克于1918年1月创作出了一部流传久远的长诗《十二个》。这是在震惊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勃洛克在一个极少有而又短促的时间中写成的,“这时吹来的革命旋风,在自然、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东方路桥集团铺设的东方大道为内蒙古高原架起了座座彩虹,那么,集团的掌舵人丁新民便是东方大道的开拓者。出生在大青山脚下土默特左旗一个蒙古族家庭的丁新民,从小就接受父母的革命传统教育,父亲丁树林早期曾是大青山革命根据地抗日游击队员,后参军在内蒙古参加抗日,母亲也曾为抗日担任地下交通员。革命的家庭、传统的教育、爱国的情结,使丁新民从小就培养了一种立党为公、为民谋利、艰苦奋斗的品格和精神。1969年至1975年,丁新民先后在“五七”干校和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锻炼,由于吃苦在先,带头奉献,曾被兵团誉为“丁铁人”。文革的…  相似文献   

5.
从叶德辉之死谈到黄兴的流血革命和胡元■的磨血革命龚育之程千帆先生《叶德辉〈光复坡子街地名记〉补注》一文,提供了一九一三年叶德辉沿街散发的骂攻*辛亥革命元勋黄兴的传单,这确实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史料之一种",值得人们一读的。叶德辉於一九二七年四月十日...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博物馆收藏着一张非常珍贵的历史照片,这张照片记录了一次历史性的会面,那就是在武昌起义中打响首义第一枪的熊秉坤与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会面。这张照片摄于1961年10月的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特意安排了这一历史性的会面。熊秉坤和溥仪,在辛亥革命中,一个是致力于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先锋,代表着蓬勃发展的资产阶级革命力量,一个是中国末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是行将灭亡的封建势力的总代表。提到这段趣闻逸事,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熊秉坤和溥仪这两位传奇人物。熊秉坤(1885—1969),湖北武…  相似文献   

7.
中国从传统跨入现代有两个标志:在政治上是辛亥革命,在思想与文化上是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性质很明确,先例也很多,例如法国大革命、"土耳其青年"(Young Turk)革命,和十月革命。新文化运动就复杂多了,因此它的性质有种种不同说法。最普遍的一种看法是,它相当于欧洲"文艺复兴"。胡适很可能就是这么看或者期待的:例如,他所指导、推动的学生杂志《新潮》就有Re-  相似文献   

8.
情投意合 并蒂莲理 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任书记王德三夫人马冰清,1909年夏历3月29日出生在盐津县城一个商人家庭,她从小就聪颖倔强,主持正义,喜欢读书,15岁高小毕业就在井小当教师.1926年,她哥哥马逸飞介绍她认识了共产党员吴澄、赵琴仙、并在赵琴仙的领导下,组织了"云南省妇女解放协会盐津分会",马冰清担任主任委员.马冰清对革命满腔热情,积极组织妇女姐妹投身革命,宣传昆明等一些地区的革命形势,组织她们读书识字,宣传革命理论,提倡放足剪发、婚姻自由,争取妇女解放.盐津分会的会员发展到70多人,当地的反动势力非常恐慌,他们恶毒攻击马冰清,马冰清没有因此而气馁,她仍然积极工作,宣传民众.1928年春,赵思孝回到盐津开展工作,他介绍马冰清加入青年团,并担任团支部书记.1929年初,马冰清到昆明读高中,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一边读书一边革命,时常与宋方、浦代英等一起参与学校的学生运动,她上街演讲,散发传单,书写标语、演剧宣传,成为比较活跃的革命宣传员,被调入地下党云南省工委机关工作,认识了当时任工委书记的王德三.  相似文献   

9.
一、辛亥革命揭开中国近代文化自觉的序幕 孙中山先生于1894年11月24日在夏威夷的檀香山建立革命组织兴中会,宗旨中有“振兴中华”四个字,由此揭开了人们自觉地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序幕。1905年8月20日,以兴中会为主体,联合各地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革命同盟会。同盟会在孙中山领导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相似文献   

10.
孟德斯鸠(Charles deSecondat Montesquieu)是法国君主专制时代末期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以主张三权分立而著称于世。他虽然猛烈地批判哲学上的偏见和宗教的束缚,并强烈反对专制政治,但并不主张激进的革命思想,他所幻想的是以改良的手段实现自由主义。这与比他晚20年出生的卢梭相比,在思想上未免有些保守。然而他的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及三权分立学说对美国的独立战争及法国革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孟德斯鸠生于1689年1月18日,正是法国革命前100年。在他出生前一年,英国发生了光荣  相似文献   

11.
陳方正 《中国文化》2007,1(2):141-155
中国从传统跨入现代有两个标志:在政治上是辛亥革命,在思想与文化上是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性质很明确,先例也很多,例如法国大革命、“土耳其青年”(Young Turk)革命,和十月革命。新文化运动就复杂多了,因此它的性质有种种不同说法。最普遍的一种看法是,它相当于欧洲“文艺复兴”。胡适很可能就是这么看或者期待的: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8月20日,武汉革命博物馆举办的2016年暑假红色夏令营活动拉开帷幕,20组家庭在中共五大会址开始了"忆峥嵘编草鞋"之旅。为举办好这次活动,武汉革命博物馆社教老师精心准备了图文并茂的内容,给小朋友讲述了"草鞋"的故事,讲述了草鞋在红军长征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战士们穿着草鞋爬高山过草地,草鞋就这样陪伴了红军战士走过了漫长的长征路程,但作为战士脚下行走的工具,在艰苦的长征  相似文献   

13.
冯玉祥常说:“我虽是一军人,素昔好文艺。”他一生中共写了一千四百多首诗,出版的诗集就有十余册。抗战期间,在重庆生活的几年,是冯玉祥诗歌创作的丰收季节。仅1939年就写诗歌一百四十多首。这些诗作,亦诗亦史,亦诗亦志。他走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怎样想,就怎样写;看见什么,就写什么。他曾自谦地说:我的诗,粗而且俗,和雅人所作的雅诗不敢相提并论。因此,我只好把他叫做“丘八”诗。时至今日,人们谈起冯玉祥的“丘八”诗,依然津津乐道,读其诗,如见其人,如经其事,从诗中可窥见旧中国的社会风貌和人民革命的历史风云。这一时期,冯玉祥的诗作多以…  相似文献   

14.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立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资源即是中国现代革命史迹。它作为全国人民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具有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一是数量巨大。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走过了28年的历程,为民族解放和复兴进行了无数艰辛的探索,留下数量庞大的遗址、遗迹。这些遗址、遗迹在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遗产中占有较大比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15.
1896年,玛里乌波尔市(现名日丹诺夫市)一个国民中学督学家中出生了一个男孩儿。据斯大林时期出版的十五卷本苏联大百科全书和日丹诺夫博物馆简介,以及从20年代直至1987年出版的几百种书籍、文章介绍,这个男孩儿才华横溢,为人民造福甚多。他还不满16岁就参加了革命活动,很快成了布尔什维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6.
车尔尼雪夫斯基和他的著名长篇小说《怎么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下半叶,俄国解放运动的第二阶段,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涌现出一批革命民主主义战士和革命民主主义作家,他们象璀灿的群星照耀着俄国黑沉沉的夜空,给夜行者以光芒、信心和方向。车尔尼雪夫斯基就是这批人中间杰出的代表。他的革命实践,是当时最出色的典范;他的多方面的理论著述达到了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最高水平;他的长篇小说《怎么办?》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且是人民的  相似文献   

17.
王增营 《大理文化》2009,(Z1):44-45
1968年是"文化大革命"两派武斗大升级、社会大动乱的年份,各级革委会成立后又大搞"献忠心"、大搞清理阶级队伍和大搞"站队划线"的一年。桩桩往事,触目惊心、光怪离奇、令人难忘。"文化大革命"从开始就以浓厚的""革命造反"色彩区别于其他的政治活动。在"四人帮"  相似文献   

18.
在1700年,从伦敦到约克(英国北部)的行程,坐四轮马车或骑马需要三天左右。这种旅行不但令人劳累,而且有时还有危险。到了1840年,坐蒸汽火车走同样的路程,需要十一个小时,而今天只要花两个多小时就行了。这也不足为奇,历史学家称这一变革为“运输革命”。十九世纪初,一般人很少离开家乡作长途旅行。然而,到了十九世纪中叶,他们突然发现仅  相似文献   

19.
1925年,张伯简编纂了《社会进化简史》一书,给毛泽东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泽东同志说:"这是一本人民需要的书,革命需要的书"。1926年,毛泽东同志在广州筹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时,聘请张伯简为教员。同时他编纂的《社会进化简史》,被列为"授课以外之理论"的十种读物之一,发给学员学习。  相似文献   

20.
在经历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经济萧条和革命式的动乱以后,从1850年至1870年,英国进入了为期约二十年的和平与富足的时期。安东尼·特罗洛普的小说反映了这一时期当权的中产阶级的情况——生活舒适安逸,近乎富裕,对于个人的道德品行较为关注,而相形之下对个人的善恶与社会问题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却很少注意。特罗洛普出生于1815年4月24日。他的母亲弗朗西丝·特罗洛普(1780—1863)是《美国人的家庭习俗和礼仪》一书和其它许多长篇小说的作者。特罗洛普少年时就长得高大,但举止笨拙,生性羞怯。成年后他长得强壮有力并喜好喧闹。他曾去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