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华武术》2005,(11):3-5
全运会走到了第10届,终于有了一个契机盘点一下这些年风风雨雨的全运之路.全运会是中国体育的竞技大动脉,每一届都蕴含着中国体育的跌宕,每一届都浸润着体育人士的热情. 它正拥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当全运会面对褒贬不一的评论和意见不同的发展方向时,我们首先应该肯定它过往的功绩。让我们对全运会进行十年一次的大阅兵,重新经历,再次感受,或许更加有助于我们理智地分析全运会的得失成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华夏盛会     
首届东亚运的圣火刚刚熄灭,第七届全国运动会的火炬又将在北京点燃。中国人对全运会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四年一度的全运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最大体育盛会,是我们国家传统的体育节,是我国国内最高水平的综合性体育大赛。中国人爱体育,中国体育最普及。迄今已历六届的全运会,代表着祖国体  相似文献   

3.
令中国体育官员备感煎熬的时段是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对于地方官员来说是全运会,对于中央官员来说是奥运会。 全运会上,地方体育官员们坐镇举办城市.连第六、第八名都锱铢必较,更不要说金牌、银牌了。  相似文献   

4.
2003无战事     
2003年扑面而来,在贺岁的钟声中,我们听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体育工作的热切期望。z如果说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当代的一个“历史年表”的话,4年一个周期的竞赛活动,成了各国体育工作进退行止的指挥棒。如果说奥运会是大考,亚运会是中考,全运会是小考的话,那么2003年则恰逢备考的年份。2004年雅典等着我们,我们必须在那里赢得应对2008年的信心。2005年是全运会年,那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也要分去很大的精力,因为我们始终没有建立起应付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二线队伍体制和机制。2006年将第一次在西亚举行亚运会,我们…  相似文献   

5.
四川女排在第五届全运会中经过七场比赛的激战,再次夺魁卫冕成功,成为我国三大球中连续四次获得全运会冠军称号的球队,这在排球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为了提高我国体育运动水平,对四川女排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是十分必要的。笔者随四川女排科研一年,现从运动心理学及医学观点出发作如下分析和探讨,仅供广大体育工作者参考。一、狠抓思想工作,排除运动员心理上的一切干扰  相似文献   

6.
从全运会对提高中国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重要性出发,见证、回顾并分析了全运会历程和近三届全运会竞赛规程总则,认为中国由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必须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全运会赛事,这不仅符合中国国情,并且能有效整合优化体育资源.最后,阐述了完善全运会赛事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09,(11):50-50
这次全运会是近几届全运会中争夺最激烈的一次,最好看的一次,不仅展现了中国的最高水平,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比赛。男团、男单和男双,这三场决赛,双方都发挥出了最高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对运动员锻炼的价值非常大。  相似文献   

8.
旧中国第七届“全运会”开幕式及其特点金玉良一、前言旧中国自1910年(清宣统二年)举行第一届“全运会”至1948年最后一届“全运会”,共举办过7届。据体育史料记载,从第四届至第六届由政府负责筹办,但运动会的规模和设施以及政府当局的参与度,应首推第七届...  相似文献   

9.
大连体育中心规划设计的"一场四馆"现在处于建设当中,2013年将承担着全运会的比赛任务。大连市政府及大连市体育局的领导非常关心该体育中心赛后的管理及经营问题。现已开始进行这方面科学调研工作。可以说,对场馆的赛后问题的研究对于大连体育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运会赛制的历史功绩和时代局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运会改革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对全运会要有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全运会是我国体育发展的一根调控杠杆,其作用不可低估,但进入新世纪的全运会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不适应时代需求的种种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全运会要与时俱进,彻底告别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全运会赛制,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新型赛制.是全运会今后发展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1.
全运问与叹     
如果要推选中国体育的“标志”,全运会其实比奥运会更有代表胜。全运会代表着中国体育走过的道路,代表着中国体育发展的格局,代表着中国体育努力的方向。这三个“代表”,呃,更能说明全运会是中国体育的特色产物。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对我国举办全运会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运会是我国发展竞技体育的最高组织形式,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很多人认为全运会存在着种种弊端,应该取消。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全运会从历史、利和弊方面进行理性分析,从而研究全运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对我国举办全运会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运会是我国发展竞技体育的最高组织形式,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很多人认为全运会存在着种种弊端,应该取消。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全运会从历史、利和弊方面进行理性分析,从而研究全运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一、会战的办法好: 日本国家女排五月十日至廿五日访华15天,除路过北京举行一场练习比赛,去西安(全运会排球女子预赛两个分区之一)进行两场正式比赛和五场练习比赛外,集中9天的时间在成都(全运会预赛另一个赛区)进行了五场正式比赛和十一场练习比赛。这样,不但参加四届全运会的所有女队和“八一”队都参观了比赛和日本女排的训练,而且有17个队和日本女排进行了24场比赛(其中除四川胜两场“八一”胜一场练习比赛外,正式比赛和其它练习比赛我队都输了)。这对锻炼队伍,提高国际比赛经验都很有利。借此机会国家体委在成都举办了全国业余体校教练员训练班,有200人参加。在参观全运会预赛的同时听了排球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5.
看了贵刊前几期连续刊载几篇关于全运全走向的文章后,作为一名建国伊始就从事体育工作几十年的老干部,对于文章里一致的“全运会应该取消”的观点不敢苟同。一、全运会是我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体育大国的整体竞技水平。全运会是在毛主席亲自指示下,周总理亲自关怀下孕育产生的。从建国后到现在,已举办了八届。在各个竞技项目上都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绩,涌现出不少体育人才。全运会是我国国内竞技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项目最集中的体育盛会。它代表了我们一个泱泱大国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每隔几年召开一次全运会,是对各省市地区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检验,有助于提高各地区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全运会是体育界向全国人民的工作汇报,通过成绩的提高、人才的涌现来让全国人民看到竞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篮球运动技术的迅速发展,中距离投篮在篮球比赛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据统计,一场篮球比赛,中投占投篮总次数在50%左右。1978年在菲律宾举行的第八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中投平均占投篮次数的50—60%。中投不仅在半场阵地进攻中运用比较普遍,并且在快攻,半快攻结束阶段也常常运用。如巴西对美国,巴西队运用中投结束快攻有13次;南斯拉夫对意大利队有15次;苏联队对加拿大队也是15次。从国内来看,在第三届、第四届全运会篮球比赛中,平均中投占投篮次数的40—50%。运用中投结束快攻,第三届全运会平均为4.6次,第四届全运会为6.5次。总之,中投在篮球运动中已经成为重要的一项进攻技术。中投命中率已经成为每个教练员最关心的问  相似文献   

17.
《新体育》2005,(10):12-18
翻开全运会的历史画卷,如同看一部鲜活的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史,46年并不平坦的路途中,有失望也有惊喜,有沉寂也有激昂,有泪水也有欢笑,有思考更有期待,全运会,寄托了多少老一辈体育工作者的理想;  相似文献   

18.
把“竞技体育竞争力和本市运动员对国家贡献率”列入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目标之中,这既对上海竞技体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一种探索。即将到来的2024年巴黎奥运会和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是对上海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一次检验。通过对“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相关评价体系的目标溯源,以及上海竞技体育在奥运会和全运会的成绩分析,探索上海竞技体育在现代化城市中发展的难点,并基于著名体育城市、上海城市特色文化及上海创新发展观念等视角,思考上海竞技体育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亿万人民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向四个现代化全面进军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迎来了建国三十周年大庆的一九七九年。新的一年在我国革命的历史上将是不寻常的一年,对体育战线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工作者更是令人鼓舞的一年: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今年国庆节前夕就要在北京举行。第四届全运会是粉碎“四人帮”以后  相似文献   

20.
笔者有幸赴羊城采访了六运会.现时过境迁,六运会已渐渐退出人们谈论之题,但笔者窃以为六运会实在不可淡忘,因为它将随着时间之推移愈来愈显其作用,它对中国步入世界体育强国具有相当特殊而又关键之效用.新中国成立迄今举办了六届全运会,前五届当以第二届全运会成绩最佳,共打破九项世界纪录,这是在一九六五年,可以说是对"文革"前十七年体育成就之集大成.此届外的四届全运会,成绩颇不乐观,第一、三、四、五届全运会总共只打破了十四项世界纪录,其中第一届在"大跃进"之翌年,第三、四届在"文革"期,第五届为一九八三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