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所谓“同源新闻”,是指多家媒体的多名记者面对同一新闻资源(比如会议、事件、人物等)进行采访所产生的新闻。如今媒体竞争日益激烈,新闻竞争从某种角度来说已经成了对新闻资源的竞争,作为新闻记者,碰到同源新闻是很正常的事情,特别是碰到重大事件,可能会有上百名记者聚集报道现场,压力之大可想而知。面对同样的新闻资源,媒体很容易出现相同或相近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写出别人没有写出的独特观点 追求独家报道,抢发独家新闻,长期以来,一直是新闻媒体追求的目标,希望以此作为制胜的法宝,确立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最大的市场份额。但在高度开放的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渠道十分发达,新闻操作日益透明,某一家媒体企图垄断或封锁新闻来源几乎不太可能。各家媒体对发生在本地、本国、以及国际上的重要新闻事件,几乎都能同步作出快速反应。因此,在众多媒体都尽其所能抢发新闻的今天,受众可能很快就从多家媒体上看到对同一新闻事件的相关报道,这时受众关注的焦点并不在于哪家首发…  相似文献   

3.
李桃 《新闻窗》2006,(4):51-52
同质化竞争:媒体市场的尴尬 媒体的内容同质化问题与新闻来源密切相关。当今信息时代,其传播的方式很多,要拿到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独家新闻很不容易。而面对每天、每周大量待填充的版面,第一手新闻往往非常不足,许多报刊于是大量采用转载稿件,造成多家媒体出现同一条新闻的现象,有的稿件甚至从标题到内容完全相同,使得读者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小,直接影响到报纸的有效阅读和发行。  相似文献   

4.
王慧 《东南传播》2012,(9):32-35
文章运用框架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选取《人民日报》与韩国《中央日报》金正日逝世新闻报道为样本,从主题设置、关键词和基调、新闻来源、照片或图表的使用、评论五个方面比较分析这两家报纸的新闻构架。通过分析他们对此事件新闻构架的差异,理性探讨了媒体与政府、外交政策、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外交政策是媒体在国际新闻报道的方向标,国家利益是决定政府制定外交政策、媒体新闻构架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吴悠  孙起 《新闻采编》2003,(1):20-21
现代社会媒介担负着监督守望功能。以至于在很多国家媒介被誉为“看门狗”。为了履行其职责 ,媒介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新闻来源。但是记者又不可能亲身经历每一新闻事件 ,其新闻来源就只能依赖于社会相关知情人士提供。在获取知情人士提供新闻线索的过程中 ,记者不可避免要与他们接触。有些消息提供人只出现在一次新闻事件中 ,记者与其接触是短暂性的。但也有消息提供人能经常性的为媒介提供消息来源 ,那么记者与其长期接触就是难免的。通常记者与消息来源之间的关系较少受到非难。因为消息来源对于记者和媒体非常重要。“新闻来源是记者的黄油…  相似文献   

6.
社交媒体的出现和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新闻的生产、传播、反馈等各个环节,对于短期之内塑造的互联网新闻是一大挑战.本文将从社交媒体对新闻来源渠道的影响为切入点,分析融入社交媒体因素之后的新闻来源渠道,以及并提出其今后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对于新闻来源几近雷同的时事新闻,尤其是百姓关注的重大突发事件,怎样处理才能在与其他媒体的比较中不落下风?我想,宁愿挤压一些不太重要的信息类稿件,用专题报道的形式,将一个新闻事件做深做透,是个好办法.那么,在专题报道中如何选择和整合新闻要素呢?  相似文献   

8.
如今的媒体逐渐向集团化、多样化发展,一家媒体集团拥有多张报纸(多家电台、电视台)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在这同时,由于报道政策的规定相同,大家的起跑线几乎相同,新闻来源相同,传媒从业者的新闻理念与操作水平近似,媒体内部重复刊播新闻的现象即新闻同质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如何减少媒体内部的资源浪费,优化内部新闻资源,提高新闻传播效果,增强媒体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各媒体必须面对并想方设法解决的问题。一、新闻同质化损人伤己新闻同质化现象,使媒体没有特色或特色不明显,这必将影响新闻传播的质量,无论是对媒体自身还是对受众都造成了伤…  相似文献   

9.
公民记者作为非专业新闻传播者的普通民众,伴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应运而生,他们在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发挥记者作用。公民记者拥有更丰富的新闻来源、更快捷的传播手段、更多样化的成员组成、更及时的反馈信息,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模式形成挑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是应对挑战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同样一个新闻事件往往被众多媒体所关注,当地的多家电视台在拼时效的同时更拼深度。这就需要记高瞻远瞩、深思熟虑,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要站在当前改革的潮头,结合党在近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新闻格局、定位、走势等认真进行分析,以尽快捕捉到当今时代的兴奋点、社会化建设的制高点、新闻栏目改革的支撑点与发展的生长点,以及记采访创新精神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11.
都市报同题新闻竞争策略分析在信息传播四通八达的今天,独家新闻越来越少,同一新闻资源通常为多家媒体采用,同题新闻的竞争成为各家媒体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面对同  相似文献   

12.
高红波 《青年记者》2009,(17):81-81
在信息传播四通八达的今天,独家新闻越来越少,同一新闻资源通常为多家媒体采用,同题新闻的竞争成为各家媒体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面对同题新闻,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将影响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做到同城同题不同质.成为新闻竞争中的新的重要课题。由于新闻选择的必然性、资讯发达导致新闻共享率提高、地域的限制、信息公开现状的影响,使得同题新闻竞争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杨璞  汪思婕 《青年记者》2009,(22):72-73
新闻来源,也称消息来源或信息来源。新闻来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闻来源是指一则新闻中所涉及的事实和观点材料的出处,它表明事实、观点和背景材料从何而来,由谁提供。广义的新闻来源既指新闻事实的提供者,又泛指构成新闻根据的全部新闻事实。本文所探讨的新闻来源,主要指狭义的新闻来源,即告诉读者信息从何处而来。  相似文献   

1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点新闻人懂得,受众也知道。从事新闻工作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越是追求真实性新闻,越不能忽略对提供新闻来源主体权益应有的尊重和维护,更不能造成伤害。在此,我想提出一个应当足够重视的问题:当新闻的真实性和对新闻来源的保护发生冲突时,作为媒体应该如何把握、如何处理?笔者认为:当二者发生冲突时,新闻的真实性应适当地让路于新闻来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准确定位 强化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述一 《记者摇篮》2010,(8):13-13,9
在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只有独具特色、个性突出才能吸引眼球,然而由于新闻来源单一、新闻价值判断趋同化等原因,新闻同质化已成为各家媒体尴尬面对的老问题。为了规避千人一面,报人每天都要想办法端出“不一样”的新闻。这在竞争激烈的晚报、都市报尤为突出,党报亦不能幸免。  相似文献   

16.
基于比较视角,本文以人民网和新浪网关于"魏则西事件"的202篇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结合框架理论,从消息来源、报道基调、新闻来源、新闻类型、新闻框架等5个方面23个类目对比分析了两家媒体的报道构架。此外,本研究也关注了两家媒体在不同时间点对该事件的报道数量走势,对其新闻标题制作了词频分析图。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总结了其报道特征相异之处的主要原因,并为媒体如何报道此类舆情事件提供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项事业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媒体行业同样如此.但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新闻作品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和重复性,人们对此觉得乏味和无聊,形成一种同一新闻事件多家同样写的局面,使企业丧失了竞争力,其作者也只能使随波逐流,人们根本不会关注.笔者将简单分析新闻做平的创作中运用求异思维的策略,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从2004年公共新闻的概念引入国内以来,学界和业界对公共新闻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就没有停止过。到目前为止,国内大多数人都把公共新闻当成民生新闻的发展来对待。近两年来,国内主要媒体尤其是地市报纸都把社区当成民生新闻最重要的新闻来源地来对待。社区新闻是民生新闻的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践行了公共新闻的理念,同时也是地市报纸在同上一级媒体竞争时的法宝。  相似文献   

19.
王粤海 《新闻世界》2008,(12):46-47
跨入21世纪后,中国的新闻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各类媒体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新闻目益同质化的时代,如何使自己的版面、频道、网站等牢牢地吸引受众的眼球?具体到报纸的时事版,这个问题可以提得更加具体,那就是:面对同样的新闻来源(电讯),如何以编辑的二次加工.使得自己的版面与众不同,更具魅力?回答这个问题,笔者以为并不难,关键是提高时事报道的编辑水平,  相似文献   

20.
广播作为现阶段影响范围较大、受众范围较广的传统大众媒体之一,在新闻事件传播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直播平台及自媒体社交工具在视听渠道的快速发展,在进一步地降低新闻传播成本、提高新闻事件时效性的同时,面对市场激烈竞争的持续加剧,同样对大众媒体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运用高水平的语言表达技巧,在拉近与采访对象之间距离的同时,深入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内涵及社会效应,以达到获得听众的信任和兴趣的目的。为此,本文主要分析及论述了广播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并提出了相关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