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听课杂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还没有读完呢!”课例1: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完课文后,为了解所读课文后的示范效果,便问学生:“刚才老师把课文都读了一遍,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许多学生纷纷说读得很好,听课教师也觉得无可挑剔。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读得不好!”这个孩子的话令听课教师大吃一惊,授课教师满腹疑惑地问:“那你说说,老师哪儿读得不好呢?”  相似文献   

2.
一、激发课堂交往的“情”——转变教师角色 交往的课堂迫切期待教师角色的转变。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他的教学魅力就在于他善于与学生沟通,善于激发学生交往的欲望,从课前的师生问候就开始实现他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上课伊始,他亲切地问候“孩子们好!”,孩子们礼貌地回应:“老师好!”,他又真诚地说:“孩子们真可爱㈠孩子们又该怎样回应老师呢?他顺势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最想说的话,有的说“老师真可亲!”,有的说“老师真和蔼!”,有的说“老师真好!”等。一声真诚的问候,既拉近了师生距离,激活了学生思维,又拉开了交往的序幕。在教学过程中,于老师也一直以朋友的身份,一再激发学生交往的情绪,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交往。他这样引导学生:“这么美的课文,老师也想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当老师成功的范读博得学生热烈的掌声时,他马上接着说:“老师读得好的地方,你可以试着学一学。如果你觉得不够好的地方,请你改一改,再试着美美地读一读,好吗?”这种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很自然地形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交往场”。  相似文献   

3.
3.《火烧云》片断实录师有感情地范读第四自然段,生鼓掌。师:谢谢大家的掌声!谁能说说你为什么给老师鼓掌呀?生甲:因为老师读得很有感情。读到“天空出现了一匹马”时很惊讶,读到“尾巴可不见了”时却很失望。生乙:因为老师读得有快有慢,尤其是读马发生变化的句子,变化是f刚央的,老师读得也f良决。生丙:老师的朗读让我觉得火烧云很美!师:你们能像老师一样读吗?生自由练读后报名读,组织讨论。师: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先说说读得好的地方,再说说不足之处。生丁:他读出了感情变化,但是还不够快。师:请你读一遍,好吗?生读…  相似文献   

4.
上《珍珠鸟》一课时,我准备请学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我环视四周,发现坐在教室左边的一位男生似乎心不在焉,便指名让他起来读。结果,他读得磕磕巴巴,声音也极小。读罢,我问他:“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他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不太好!”我拍拍他的肩说:  相似文献   

5.
网事可乐     
小明 《特区教育》2014,(6):40-40
课堂上小明举手问老师:“我待会买彩票能中五百万,你信吗?”结果老师哈哈大笑道:“傻瓜,做你的美梦去吧!”“谢谢老师!”说完小明合上课本,心满意足地趴桌子上酣然大睡。  相似文献   

6.
爱的细节     
有一次.我在街上走着。天忽然下起了雨。因为没有带伞.只好在路边等雨停下来。突然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沈老师!”回头一看,是一个小男孩儿,看上去像一年级的学生.但我似乎不认识他。我礼貌地向他点了点头:“你好啊!”我笑着说。他看了看我,问:“老师.您没有带伞吗?我的给您!”说完,硬是把伞往我手里一塞.转身跑进雨里。我朝他喊:“回来,你会淋湿的。”他跑到路对面。向我甩着手说:“老师,您用吧,我家很近的。”“你叫什么名字?我好把伞还你啊!”  相似文献   

7.
幽黑连连看     
一天地理老师问同学们:“河水向哪里流呀?”一学生猛站起来唱到:“大河向东流啊。”老师没理会他,接着说:“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啊?”那位同学又唱到:“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老师气急地说:“你给我滚出去!”学生唱到:“说走咱就走啊。”老师无奈地说:“你有病吧?”学生说:“你有我有全都有啊!”  相似文献   

8.
<正>当学生说谎的时候,班主任除了要扮演警察和法官,还可以有什么角色呢?新接班的第一天,我的办公室就来了位一进门就哭丧着脸的同学,他喊着:“老师,我现在头晕、恶心,还想吐。”我立刻紧张起来:“你叫什么名字?怎么啦?”“我叫小亮,刚才被小伟推倒了,头磕在地上,他还捶了我的胸,现在觉得很难受,我以前就因心脏病住过院。老师,我要让小伟妈妈带我去医院。”说完双手开始来回地抖动。  相似文献   

9.
在一堂小学二年级语文课上,教师问:“下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谁读得好!”学生纷纷举手。一学生读完后,教师说:“很好,大家鼓励他一下!”小朋友训练有素地机械地拍拍手,齐声喊道:“棒!棒!你真棒!”一节课下来,这样的“掌声”、“喊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0.
晨读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思考题:中东为什么一直战火不断而成为世界的焦点?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们都在专心读书。突然,一个声音骤然响起:“老师,我的笔没有了!”学生们都抬起了头,我寻声望去,是王飞!这个王飞,考试成绩向来是班级倒数第一。一看是他,我没好气地说:“你的笔没有了,关我什么事?”我想他会知趣地安静下来,没想到他竟然反驳到:“老师,关你的事,你刚才用我的笔了……”我一愣,我什么时候用过他的笔?仔细想了想,哦,原来刚才我统计小组长检查背诵的情况,顺手从他桌子上拿过一支笔,用完后竟然不知随手放到哪了?哎,我这个脑子!怎么办?抬头一看,  相似文献   

11.
杨雪芬 《小学生》2011,(4):50-51
记得有一次学期末考试,几个学生跑过来问我成绩,其中一个得了100分,而另一个只有97分,他淘气地说:“我下一次一定比你高。”旁边的同学却说:“如果人家下次一样考到100分,那么你怎样考得比他高?”他天真地回答到:“那我就考101分咯!”旁边的同学都笑着说:“傻瓜,怎么会有101分呢?”开始时我也只当个笑话听了就算了,没想到他还接着问:“老师,为什么没有101分?我要怎样才考到101分?”对于这个像笑话一样的问题我随便地答了一句:“下次再努力一点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2.
“你看,你看,满树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一位男孩正深情地朗读着他喜爱的这段诗句。“他读得怎样?”老师征求小朋友的意见。生A:他读得很好,很动情。生B:他把最一行的“你”读成“您”了。师:好,你听得真仔细。不过,老师请大家想想,把书中的“你”换成“您”字可以吗?生C:可以,用“您”念起来好听,还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师:对,老师也觉得这位同学肯动脑筋,把“你”改成“您”字,改得多好啊!把这一段一起再读一遍。(生齐读时都把“你”读成了“您”。)这是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实小朱以秀老师执教《一株紫丁…  相似文献   

13.
覃思远 《少年读者》2008,(12):28-28
昨天下午。老师正准备评讲语文同步练习册。突然,我的桌子开始“跳舞”了。我以为是同桌林蕴诗在摇桌子.就转过头去小声对她说:“喂,你摇桌子干嘛呀?”她一脸无辜地回答我:“我没摇啊!”这时,我的脚下抖动起来,吓得我赶紧把脚抬了起来。教室里的东西都“活”了,像谁把它们指挥着一样.不停地晃动着。大家你望望我,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时空》2009,(11):13-13
老师说:“王小明,把你的作文给大家念一下!”王小明站起来念道:“老师,我多像你妈妈……” 看见一名同学扰乱课堂秩序,老师气愤地说:“你给我站到墙上面去!” 同学跟人争执,一着急张口就来了句:“哄谁呢?你以为我是吃饭长大的呀?”我一直很纳闷,他到底是吃什么长大的。  相似文献   

15.
“嘘!”同学们都用食指贴着嘴唇,相互提醒保持安静。“他可以从那个窗户看到你,还是赶紧换一个地方吧!”我轻声对藏在桌子底下的男生说。“Arrigo先生,你锁门了吗?”一位女生紧张地问老师。“我锁了。别担心,现在大家安静!”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我听了一堂语文课,一位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大体有这么几种:“表扬表扬他(她)”“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读得真有感情!”“你听得真仔细!”如果学生第一次听到上课老师表扬他(她),他(她)会十分高兴,但次数多了,学生听了便会毫无感觉,还有可能失去激励的作用。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评价学生的语言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我觉得教师评价的语言应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着幽默与风趣。  相似文献   

17.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写教案,抬头看到刘老师气冲冲地推门进来,后面跟着两个低着头的学生。只见刘老师“啪”地把书摔在桌子上,往椅子上一坐,双手抱胸,很生气地说:“说!怎么回事?” 学生甲和学生乙各说各的理,都想为自己解释。刘老师一拍桌子:“一个一个说!”又指着学生甲,“你先说,为什么拿书砸他?”学生甲很委屈:“他老拿手戳我。”刘老师又转向学生乙:“是不是这样?”“是,但是……”还没等学生乙把话说完,刘老师就伸手制止住了他:“不要找借口!不管你什么理由,上课也不能打扰别人,你知不知道后面有很多老师在听课!回去把这节课的生字一个抄十遍!”学生甲得意地看了学生乙一眼,走出了办公室,学生乙却站在那里不动,眼里的泪水似掉非掉:“老师,我……”刘老师再一次打断了他的话:“不要再说了,回去抄生字!”  相似文献   

18.
前段时间,听了一节外校教师执教的品德与生活课“生活中的困难”。在课上,有一句话反复响起:“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教师一直在重复这一句话,这似乎是他心中的“标准”答案。教师问道:“遇到困难了,我们应该怎么做?”“你有什么体会?”学生都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老师也不忘满意地表扬学生一句:“你说得很好!”我在思索,学生在这样的课上究竟能收获多少?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可能仅仅是教师常挂在嘴边的那几个“高尚”口号似的词语。当我们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真能做到这些吗?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有克服困难的决心?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日子,一位学生找到我,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引起了我的好奇:“怎么了,有什么事吗?”学生从兜里拿出一张攥得汗津津的数学试卷:“老师,您看……”我拿过一看,试卷上面的分数赫然在目:99分!“很好嘛,你平常数学偏科,能得99分,说明你已经用功努力了,祝贺你啊!”“老师”,学生低下头,“可我们数学老师说我是抄的。”“噢,是吗?他找你谈话了?”“没有!”“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这是发生在某校科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起冲突:两个学生在课堂上互抢帽子。老师点了一个学生的名:“你为啥不听讲还捣乱?”学生:“他抢我的帽子。”“他为什么只抢你的帽子?”学生无话可说,只好反诘:“你为啥只批评我?”批评教育形成僵局,场面尴尬难堪,批评教育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