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安斌 《新闻界》2003,(5):24-26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进程当中,网络媒介文化实际上已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它对政治、经济、文化和大众生活等多个领域起着组织、整合和导向的作用。有鉴于此,揭示网络文化、传播和媒介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全球文化传播的战略与技巧,并对我国宣传管理部门和媒体在全球文化传播中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富有成效的决策,对于学界和业界来说,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网络与“第三文化”的兴起从狭义上说,文化是指文学和艺术这样的人类言语和思维的精华所在。从广义上说,文化也包括了人类社会生活和群体行为的方…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媒界奋起应对全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之交,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时代,全球寡头垄断制促使优势明显的公司极度扩张,形成经营全球化、管理全球化和竞争全球化的局面。在经济体制全球化的时代,媒介公司也毫无例外地按照这种法则参与全球竞争,媒介传播走向了全球化,这主要表现为:媒介传播全球化。新技术使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传播学领域兴起一股从全球化角度审视、探讨国际传播的热潮。如跨国公司与传播全球化的关系问题,已有学者撰文指出媒体刺激消费的产生从而为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提供先导条件,学术界对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的重大作用已达成共识,而对于跨国公司对传播全球化的作用则研究不够。本文主要探析跨国公司在传播全球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探讨这一主题有助于我们把握全球化形势下的传播现状,有助于中国媒介在加入WTO后在融入全球化传播体系的过程中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4.
张爽  于秀秀 《新闻世界》2014,(6):309-310
21世纪是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麦克卢汉预言的"地球村"在媒介的推动下逐渐成为现实。全球化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存在着霸权主义,一些国家的新殖民主义正在试图控制着另外一些国家。本文从媒介发展的角度入手,浅析媒介发展对文化霸权的影响、文化霸权产生原因、文化霸权在不同国家的表现以及媒介在文化霸权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赵莉 《新闻前哨》2008,(6):26-28
本文以“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西方媒介对中国的议程设置为例,重点考察中国媒体在全球化时代国际传播效果和国际影响力现状,就中国如何有效参与全球传播竞争,在全球化语境中从边缘走向中心,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1959年,爱德华·霍尔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指出:文化即交流。今天,大众媒介已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卫星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大面积的跨国传播和全球传播成为可能;电脑的发明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文化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网络信息化时代。语言文字二度编码带来的传播误读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传播有赖于各类媒体和各种工具。语言是一种交流的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信息时代,全球一体化成为一个显著特征,大众媒介可以跨越国家跨地域传播。通过大众媒介,主体国可以对他国受众进行传播,宣传本国的方针、政策,展现民族文化、价值观念,争取更多的国际认同。国家形象传播在此全球化背景下显得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8.
信息的高速流通使国际社会仿佛在一夜之间就能知道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大众传播媒介成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方便而快捷的信息交流工具。麦克卢汉的“地球村”似乎已变为现实。而在看似地球村表象的后面是: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传播实力上的差距决定了传播权力和传播占域的不平衡,地球村实际上是强者向弱者的经济、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诸领域渗透的西方化覆盖全球的倾向。鉴于此,人们应以怎样的态度、行为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从而实现多种文化和经济形态并存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传播的一项重要功能是通过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往实现包容互鉴。当前,新传播技术的快速更迭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技术的发展正在加速重构全球传播秩序。但同时,近年来备受瞩目的逆全球化潮流日益成为跨文化传播的现实阻力。在此背景下,认真研究跨文化传播转向、变化、路径等问题,高度契合当下的理论和实践需求。  相似文献   

10.
在"媒介传播全球化"的形势下.新闻工作者所从事的是一种跨国界、跨文化的传播活动,世界上多种多样的文化通过符号化的媒体传播产品达成相遇、碰撞、理解、交融、吸收.在这一过程中,"汉、英双语播音主持"以其特有的语言优势逐渐成为全球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由于新媒体的发展,新闻媒介,大众传播媒介等媒介相互之间形成的界限被逐渐打破。传播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新闻、信息、文化传播突破地域的束缚,开始新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让每个社会成员分享媒介化社会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全球化引领世界进入了数字化传播新阶段,铺天盖地的报纸杂志,无处不在的广播电视节目。琳琅满目的书籍市场,精彩纷呈的电影银幕,令人神往的网络天地,快速便捷的手机短信,当代人生活在由数不尽的媒介织成的社会,媒介及赖其进行的新闻传播已经成为人类须臾难离的中介,成为当代人类交往的基本形态,成为社会的总体表达形式。数字化生存,媒介化社会,是信息社会最重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试论媒介环境下青少年的道德观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荃 《新闻知识》2004,(1):42-43
数百年来传播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加州硅谷出现的信息技术革命,使现代媒介环境呈现出信息全球化、信息海量化、媒介网络化、表现图像化和交流分离化的传播特征。传播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对世界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文化的全球化传播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传播态势,这种"超越本土文化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①不仅受到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影响,更随着现代通讯技术普及彰显出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当前文化的全球传播范围正不断扩大,文化传播中所附带的价值观正不断缩小着民族差异,影响国际政治格局。伴随着这种全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国家形象大传播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传播全球化的大背景中,我们要有效地传播国家形象、影响国际舆论,就必须树立大传播的观念,就是不能仅仅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传播媒介领域,还必须扩大到期刊杂志、图书出版、电影乃至动漫、录音、录像、电子游戏等所有泛大众传播媒介领域.这些新闻传播媒介和泛大众传播媒介,构成了传播国家形象、影响国际舆论的立体化媒介大传播网络.我们要认真研究、善于运用这个媒介大传播的立体网络来树立国家形象、传播国家形象.国家形象的大传播还有第二层意思:不仅要注重充分运用新闻媒介和泛大众传播媒介的大传播,还要高度重视国家政策国家行为、实物传播和人际传播领域的大传播.只有这样,我们树立和传播的国家形象才是坚实、持久、可信的.  相似文献   

16.
胡程远 《今传媒》2014,(7):16-17
文化帝国主义的突出表现就是"媒介帝国主义"。传统媒介环境下文化帝国主义现象非常突出并有其事实基础——文化传播的失衡。但是网络时代下全球化的步伐已经不可阻挡,各国文化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信息传播技术门槛的降低,使得各种文化都有了走出去的机会。同时,互联网也是一个相对平等的文化呈现和延续的平台。综合来看,网络传播有助于弱化文化帝国主义尤其是媒介帝国主义现象。  相似文献   

17.
靳旭林 《报刊之友》2011,(3):129-130
二战以后,随着美国全球霸权体系的确立,文化传播在其对外扩张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现代传播技术和媒介渠道的飞速发展,更使其文化传播如虎添翼,它在"民主与自由"的幌子下不断兜售其霸权主义的文化观,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大肆进行文化渗透,利用传媒优势极力为其全球霸权鸣锣开道,以确保自己在全球的文化影响力。在政府的直接投入和政策扶持下,美国建立起了技术超群、覆盖全球的"传媒帝国",呈现出传播手段高技术化、传播方式多媒介化、传播力量强势化、传播渠道市场化等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8.
靳旭林 《今传媒》2011,19(3):129-130
二战以后,随着美国全球霸权体系的确立,文化传播在其对外扩张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现代传播技术和媒介渠道的飞速发展,更使其文化传播如虎添翼,它在"民主与自由"的幌子下不断兜售其霸权主义的文化观,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大肆进行文化渗透,利用传媒优势极力为其全球霸权鸣锣开道,以确保自己在全球的文化影响力。在政府的直接投入和政策扶持下,美国建立起了技术超群、覆盖全球的"传媒帝国",呈现出传播手段高技术化、传播方式多媒介化、传播力量强势化、传播渠道市场化等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世界信息传播的整体格局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为全球传播的产生和发展,即全球范围内信息传播的市场化和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增强,经济利益成为全球  相似文献   

20.
大众媒介不仅仅是推动全球化的一种工具,它本身就是全球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20世纪的全球化是经济的全球化的时代话,那么21世纪的全球化则是属于媒体巨头的天下,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CEO列就曾宣称:“媒介将成为21世纪的统治性行业,全球媒体变得比政府还要强大”。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一个典型的国家媒介系统是由国内的广播、电视和报纸产业组成。但是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