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孩子们创作或传诵灰色诗歌或童谣,不是恶作剧,不能说这“是对校园文化、传统文化的摧残”。我认为这是对原诗或童谣的一种形式上的模仿。这种模仿,不但孩子们感兴趣,成人也感兴趣。比如《黄河大合唱》中有一段“对口唱”,开头几句是:“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过家家是小班孩子最感兴趣的区域活动,孩子们每天都会在这里模仿成人的活动。今天,我看到红红拿着剪刀一绺一绺地剪着布娃娃的头发,神情是那样的专注。我惊讶地问她:"你在干什么呀?"她头也不抬地回答我:"我在给娃  相似文献   

3.
"拍呀拍呀,拍花箩呀!红草地呀,绿马车呀!你拍几呀,我拍一呀……"绘本《拍花箩》把传统的民间游戏以图画的方式呈现出来,既方便孩子理解记忆,又让孩子们在拍手念唱的问答游戏中练习数数,还可以在问答中用动作模仿小动物游戏,孩子们非常感兴趣。于是,我把有趣的"拍花箩"游戏,随机运用到日常的环节管理之中,取得了很好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我校英语教研组的教师经常在一起交流:"教无定法,但要得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学习了前辈的一些教学方法,但我更坚持英语课堂阅读过程中运用"变身体验"的方法,将枯燥的课文变身为歌曲童谣应用于教学中。我认为这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一定会获得良好的收效。歌曲童谣,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把歌曲童谣用于课堂教学,孩子们非常喜欢,最终使"童心"的"体验"生出翅膀。歌曲童谣"变身",是"体验"的催化剂;歌曲童谣"变身",会使"体验"生出翅  相似文献   

5.
周六的讲评会上,我对孩子们的一周表现进行了讲评。突然,快嘴快舌的吉祥小朋友说:"老师,我们可不可以给你提意见呀?"对我有意见吗?"我感兴趣地问。  相似文献   

6.
〔提示与教学建议〕用童谣作歌词,容易上口。这首童谣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具体形象,加上五字一句,字句工整,孩子们就容易理解记忆。歌曲的旋律也不难唱,比较平稳,音域六度,适合小班孩子歌唱。这首数数歌三次出现数字“一二三四五”,可让孩子用单手或双手逐一伸屈地来数。使孩子在欢欣愉快的心境中提高自己的数数能力,锻炼手指的灵活性。手指的灵活有益于大脑,能促进智力发展。这类手指游戏在日本早就广为流行。这种游戏歌曲可不受条件  相似文献   

7.
随着阅历的增长,孩子们的内心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世界,也是顽强的世界,是家长老师未必可以随意闯入和被他们接纳的。得出这一印象是最近听到了不少“校园民谣”或日“校园童谣”,让我吃了一惊。民谣童谣来自中小学生群体的非正式场合,不胫而走于校园内外,带给孩子们同校园主流文化截然不同的刺激与快感。调皮的孩子施展着手法,表达出与原作大相径庭的意义。比  相似文献   

8.
郎丽青 《教师》2012,(19):108-108
童谣,自古有之,最早记载于《诗经》。百度百科对童谣是这样定义的: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没有乐谱、音节,和谐简短的歌谣。它的叫法很多,在古籍中有“儿谣、女谣、小儿谣、婴儿谣、孺子歌、童儿歌、儿童谣、孺歌、小儿语、女童谣”等称谓。名称虽不同,但童谣的两大特点是亘古不变的: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二是有趣、好玩,孩子们感兴趣。  相似文献   

9.
<正>"落大雨,日头伯仔困中昼……"盛夏时节,我和阿嬷坐在老树下的石板凳上唱童谣。阿嬷的牙齿掉了,唱起童谣来有些含糊。我正在换牙,充满稚气的童谣从掉了门牙的嘴里钻出来,跳跃成调皮的字句。"天黑黑,要下雨……"阿嬷喃喃唱道。我不禁竖起大拇指:"阿嬷,您好厉害呀!您不是没有读过书吗?怎么会唱童谣的?"阿嬷一边摇扇子,一边笑眯眯地说:"这是小时候你阿祖  相似文献   

10.
新童谣     
这些琅琅上口的童谣选自"北京新童谣征集活动精华本"《新童谣小学版》,是由北京地区的同学们编写创作的。我手写我心,健康新童谣,你也想来试试吗?  相似文献   

11.
本刊2001年第一、二期合刊刊发了《新校园童谣31则》以后,引起了很多读者朋友的关注和争议。童谣是非常重要的儿童文化现象,值得每一位父母与教师关注。究竟该怎样看待孩子们口口相传的童谣?譬如,孩子唱一些对大人或学校不满的童谣,是否属于“不健康”?爱唱一些语言不美的童谣的孩子,是否容易变坏?孩子为何那么热心于童谣?父母与教师怎样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童谣?为了全面深刻地认识这一“新童谣现象”,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辟新专栏“童谣大家谈”,欢迎读者朋友踊跃来稿,或谈谈您对童谣的看法,或推荐优秀的童谣。 主持人/孙宏艳  相似文献   

12.
设计意图 孩子们正在喝水,我拿着自己的杯子喝着泡的红茶,这时,悦悦走过来指着我的杯子说:“老师,你的水怎么是红的?”“你来猜一猜吧。”我反问道。“我不知道。”孩子坦然的说。这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孩子们开始对水感兴趣了,水是怎么样的?老师的水怎么是红的?这不正是引导幼儿去探索,去发现的切入点吗?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猜猜哪杯是清水》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丁雅珍 《考试周刊》2014,(23):185-185
<正>民间童谣与幼儿生活密不可分。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诵唱童谣,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而儿歌内容不但生动有趣,合乎幼儿胃口,而且题材包罗万象,更能满足幼儿好奇的心理。因此,儿童可以从童谣中获取新的经验和知识。童谣不仅能使孩子得到智识教育,还能让他们得到情趣教育、文化教育和品德教育。著名儿童学家金波教授认为,好的童谣是心灵鸡汤,能滋润孩子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童谣这种文学形式,孩子们最容易掌握,通过传唱童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  相似文献   

14.
一得集     
孩子们都喜欢猜谜语,一般是老师说谜面,孩子们说谜底,时间长了,孩子们就不太感兴趣了。有一次,我对孩子们说:“今天,由你们来说谜请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猜。”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提高了,你说一个,我说一个,有的是父母教的,有的是听别人说的,也有的是孩子们自己编的,师生一齐猜,课堂气氛活跃极了。过后,孩子们仍兴致勃勃地对我说:“老师,以后我们还说谜语给你猜。”  相似文献   

15.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呢?这是因为:学生如果对学习感兴趣,就会学得更快、更好。也许你会发现,学龄前的孩子们学习的速度是惊人的。这就是因为孩子们非常希望了解身边的事物,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  相似文献   

16.
时下,在小学生中间流行起了改编古诗童谣的热潮。课本中的古诗被篡改得一塌糊涂、面目全非,变成了搞笑,甚至是骂人的灰色童谣。看到灰色童谣盛行,不少人深感担忧、痛心,我亦如此。可孩子们为什么要"恶搞"古诗童谣?我们替他们想过吗?电影《大话西游》天天热播,广告里"默默无蚊"之  相似文献   

17.
童谣是一道营养丰富的心灵鸡汤,它以短小整齐的形式、明白浅显的内容、朗朗上口的韵律表达不同的情趣和事理,滋养着儿童健康成长。好的童谣,为孩子们稚嫩纯真的童年增添了一抹亮丽、灿烂的色彩。可是,在不少地方,健康向上、悦耳动听的校园童谣正渐趋失声,内容低俗的"灰色童谣"趁虚而入。"灰色童谣"传递消极、暴力、颓废等不健康的内容,对儿童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儿童需要健康童谣的滋养,在"阳光童谣"与"灰色童谣"的争夺战中,儿童文化建设显得愈加重要。我们呼唤作家以及教育工作者搜集儿童生活中积极、有趣、幽默、精彩的东西,创作出越来越多的使用儿童语言、充满童趣的作品,引导儿童阅读、吟唱优秀童谣,让"阳光童谣"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18.
高墙童谣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童年,当我咿咿呀呀地开始学唱这首童谣时,生活中真的飞来了一只小燕子——一个与我一般大的女孩儿。小燕子好像是伴着这首童谣来的,因此,她在我的记忆中,从一开始就像一首童谣。“我问燕子你为啥来?  相似文献   

19.
新校园童谣31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园童谣是在同学们中流传广且快的一种儿歌形式。这些童谣有的是填新词翻唱了流行歌曲,也有的是改写了古诗词,还有孩子们自编的充满智慧的顺口溜。这些被广泛传唱的童谣,有的反映了学生们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的无奈,也有的似乎没有什么复杂的意义,只是好玩儿而已。也许有的父母会觉得孩子怎么竟然说这样一些“混话”,但“混话”也好,“趣话”也好,毕竟都是孩子们的文化。我们之所以把这些童谣刊登出来,是希望成年人们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童真世界,看到孩子们的生活有欢乐,也有烦恼。本期收集到的童谣,得到了张红梅、陆士楠、刘剀、穆云等老师及李冰寒等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在此特别鸣谢。如果广大读者还知道更好玩的童谣,不妨写信给我,传来你的“流行快报”哦!  相似文献   

20.
童谣是一个“蓝皮书” 我认为童谣是儿童真实的声音,是儿 童从自己的视角创造出来的、表达他们情 绪和心情的一种独特形式。在这些童谣里, 有孩子们的直率和想像力。这是孩子在特 定年龄段、在很大压力下的一种表达方式。 因此,我们成年人理解它的时候,不要离开 这个特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