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书的好处     
龚海平 《阅读》2008,(1):1-1
读书的好处实在是多。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还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修养,激活人的思维,培养人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人的素质?这是一个大家都能认识到,都能理解其表现形式和深层内涵,都能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和不同的人交流作出不同程度的肯定或否定答复的现象,但确实又是一个很难用文字界定和定义的概念。有的人说,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的环境与教育作用下形成的成功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有的人说,所谓素质就是知识与技能、智力与能力、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有的人说,素质就是当老师所教的内容都  相似文献   

3.
钱泽民 《阅读》2007,(5):1-1
《左传》上说,孩子的成长要经过两个重要阶段:一是一岁时的开口说话;二是六岁以后的学习读书。读书,可以领略和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美感和韵味,而且能汲取全人类文明的精华和丰富的养分。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文明的人,有所作为的人,优秀的人,非读书不可。  相似文献   

4.
自修的滋味     
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啊!人生路漫漫,不去学习、读书、求知怎么行呢?然而各人的命运和机遇不同,造成了求知历程的不同。有的人轻松地迈进了大学门槛,有的人却因种种原因被无情地拒之门外。能上大学当然无话可说,而我却只能走上自修之路。自修路坎坷,个中滋味有谁知呢?自修的滋味有酸,有苦,亦有甜。一个酸字,让我想起了那段把我逼上自修之路的往事,真有一把心酸泪,滴滴流到今的感觉。正如一句小曲唱的:“休再提起,休再提起,再提起泪流连连,再  相似文献   

5.
宫凤华 《阅读》2016,(Z2):1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幸福是一种灵魂的香味。"读书,能使人的心灵散发芬芳。读书,是一种幸福的感觉,是心灵的惬意感受,让人的心灵变得更加祥和、安宁。黄昏时分,手捧书卷,信手翻来,感受文字带来的美丽,让人拥有坦然闲适的心境,让心灵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相似文献   

6.
常听一些学生说:我很喜欢读书,可读完后印象不深.有的还忘了,收获不大.能力稍强一些的学生即使做了些读书笔记,也只不过是借助字典.正字,正音,解释几个词语,归纳几个段意;多数学生则是读书不动笔墨,死记老师讲的内容,照录老师板书.讲了这篇文章,掌握了其中内容,再换篇文章去分析,就无从下手.这样的学生连最基本的读书方法都不具各,怎能谈学习能力的提高呢?又怎能不发出读书而无获的感慨呢?这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读书目的问题,有读书的态度问题,但更多的却是读书的方法问题.因此,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古人有个形象的比喻;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踪无迹.所以,一切学术上有成就的人,无不在读书方法上大动脑筋,创造了许多增强记忆,  相似文献   

7.
树丫 《阅读》2006,(12)
小书虫在学习《最大的麦穗》一文时,对麦地、人生、苏格拉底这三个关键词语做了重点研究。让我们看看小书虫所做的读书卡片吧——【走过麦地】这是怎样的麦地呢?“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因为是“大熟的季节”,所以一★配合苏教版第11册第24课《最大的麦穗》定麦浪翻滚。句中“满”写出了麦穗的多,而“沉甸甸”则写出了麦穗的大。因为麦穗的“多”与“大”,所以要找出“最大的一穗”必定如沙里滤金。一句简单的描写,却为下文弟子们“两手空空”埋下一个伏笔——弟子们并不是不认真,而是实在难以定夺。看来,读书得学会从细节处思考。【感悟人生】醉翁之意不在酒。苏格拉底当然不是想寻找“最大的一穗”,而是想借此让弟子们“生出”智慧,悟出人生真谛。聪明的弟子们心有灵犀,他们悟出了这样的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人生的确如麦地,满是“大大小小”的“麦穗”——机会。可是,面对机会,人们常常是如何做的呢?是不失时机地把握?还是东张西望,这山望着那山高,错失...  相似文献   

8.
费尔巴哈称自己的哲学为人本学。他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的关系等方面来进行深入地探讨。他认为人的社会本质是人的最高本质,而绝对本质,即理性、意志和心,则是人之为人的特殊规定性,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9.
游国恩先生《楚辞论文集》中对《离骚》中的“求女”,有过这样一段说明:“这一节(求女一节)的真正意义,从来注家都不了解。有的说,求女比求君;有的说,求女比求贤;又有的说,求女比求隐士;更有的说,求女比求贤诸侯;或者竟又以为真是求女人。越讲越胡涂,越支离,令人堕入云雾。这是《离骚》中一大难题。其实,屈原之所谓求女者,不过是想求一个可以通君侧的人罢了。因为他既自比弃妇,所以想要重返夫家,非有一个能在夫主面前说得到话的人不可。又因他既自比女子,所以通话的人当然  相似文献   

10.
孔子读书观是以"为己读书"为目标,以人、书并读为方式,并在求真、求善统一的前提下,讲求读书应以知行合一、学思并举为历程。这些思想时至今日对我们依然有着巨大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从心理要素看,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从个体存在对社会的作用看,人格是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资格.马克思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由于人的两重性,可以把人格也划分为自然人格和社会人格.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心理特征的总和就是自然人格,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能作为  相似文献   

12.
学界在分析孟子"不动心"思想时,多强调其与北宫黝、孟施舍、告子的区别,而忽略了他们的内在相关性。其实,孟子的"不动心"最初表现为心理层面的胆略和勇气,故有"养勇"说;继之表现为对道德根据的内在反思,故有"仁义内在"说;最终表现为修养功夫上的"养气"说,以及"上下与天地同流"的精神境界。这与北宫黝、孟施舍、曾子、告子等人的思想不仅有别,也有关联。  相似文献   

13.
当今运动性疲劳发展过程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人们所干的工作足以引起一种高昂的情绪时,特别是在遇到某种意外或危险时。他(她)们能够表现出非常强甚至超常的工作能力,而这种能力在通常条件下是不会有的。又如:把神经性兴奋剂注入机体时,不仅可降低疲劳感,还能使处于停止下班临界线的人或动物机体,  相似文献   

14.
温家宝总理说过: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引领学生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书,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积淀良好的道德素养,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好地落实潍坊市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年来,我在从事《中国革命史》的教学过程中,初步了解到我校学生对开设这门课程的一些认识。大多数人反映,在高等学校开设此课很有必要,但也有少数人不以为然。有的说:“文科学生学学可以,而理工科学生只要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就是对国家的贡献。”有的说:“前段时间,报刊上不也在讲历史、哲学课程闹危机吗?”有的说:“学那干啥,值几文钱?”甚至还有人认为:“历史是人写的嘛:”“现在编写这  相似文献   

16.
包林 《阅读》2023,(24):49-52
<正>地球上人与万千动物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思维。动物也和我们一样,有强壮的生命,有紧密的社会,但是,它们最聪明的种群也还是无法和最不聪明的人相比。一般的观念是,现在的我们在600万年前和黑猩猩有着共同的祖先,由于尚不确切知晓的原因,自那以后发生了重要的分化,我们的大脑与黑猩猩的脑就有了巨大的差别。有些人把分化的原因之一归结于人的直立行走。但我们看到,猩猩也会直立行走。随着冰河时代开始,  相似文献   

17.
人是高级动物,有思维、会说话、能劳动。思维指挥其行为,而思想政治工作正是要做好具有思维能力的人的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并根据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实施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和组织人们为党的近期和长期目标而奋斗的一种实践活动。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是一门应用科学,要掌握好并非易事,既要下功夫,又要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形势,研究、探讨、摸索、总结、提高。目前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之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  相似文献   

18.
张国民 《阅读》2014,(43):1-1
<正>如果说生活如画,书就是那缤纷的色彩;如果说生活如海,书就是那奔流的江河。读书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读书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足不出户,在书中我们就能领略万里长城的雄壮巍峨,领略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领略杭州西湖  相似文献   

19.
世居山区的少数民族的经济落后,说到底是教育落后.要振兴世居山区的少数民族的经济必先振教育.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随着少数民族山区的改革和建设的不断发展,与发展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很不适应.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关键,而农村教育则是基础教育的关键.在农村教育中,最薄弱的仍是世居在山区的少数民族的教育.制约山区少数民族教育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语言阻碍了求知的大门.由于世居山区的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但用民族文字进行交往的几乎没有,用民族文字进行教育更未见过.而山区的中、小学生大多使用全国统编教材,教学用语是汉语普通话.因此,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与本人汉语文能力紧密相关.对目前这种状况,试作估计:一个在山区生长的少数民族学生学到了课本上所有知识,即100%,请他用汉语口述出来,最多能得80分;请他写在试卷上,至多能得60分.民族语和汉语的句子语法结构差异很大.例如:汉语说:“读书”,彝语说;“书烧”(书读);汉语说:“吃饭”,彝语说:“作卓”(饭吃),有的跟汉语语序相反;有的与汉语语序相同.  相似文献   

20.
在中外伦理思想史上,关于科技对道德的影响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科技与道德互相排斥,背向发展,恶性循环,中国古代的老庄学派、近代法国的卢梭等人即持此论。有的认为科学与道德熔铸一炉,同步发展,中国儒家学派的“圣人”观、古希腊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近代法国爱尔维修的无德来自无知,就属于这类思想。有的认为科技与道德、真理与善良根本无关,科技对道德毫无作用,当代资产阶级新实证论为其典型代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不同意上述观点。因为,虽然科学技术属于生产力范畴而道德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两者有着原则的区别,但正如马克思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