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经济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因果关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魏巍贤 《预测》1997,16(5):56-59
本文应用协整关系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研究改革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但国内生产总值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即不存在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应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1986—2007年江苏省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江苏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具有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外商直接投资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外商直接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技术引进与我国工业技术进步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陈国宏  邵谮 《科研管理》2001,22(3):35-42
国内学术界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对促进工业技术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看法很不一致。本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法(Causal Relationship Test)从实践角度验证了技术引进是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由此推论,近期我们仍应十分重视技术引进对促进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本运用Engle-Granger协整关系检验法(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Test)验证我国技术引进与工业技术进步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共同发展趋势,结论是否定的。因此,就长期而论,我们不应将技术进步过多寄希望于从国外引进技术,而应走从技术转移到技术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运用相关性分析、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1985年~2013年的经济增长GDP与外商直接投资FDI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是高度正相关,并且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但是只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即FDI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中部地区的对外经济开放度进行了度量,并采用Johnson协整分析技术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考察了中部地区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的对外经济开放度与GDP增长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即两者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因果关系检验表明,中部地区经济开放度的提高是该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但该地区GDP的增长没有显著地提升经济开放度。  相似文献   

6.
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士元 《科研管理》2009,30(6):16-24
摘要:本文利用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和国外技术外溢等变量来衡量技术进步,然后对技术进步和能源效率进行了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并建立广义差分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四个变量与能源效率之间存在一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且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和外商直接投资与能源效率构成了单向因果关系,因此增加科技投入、促进FDI吸收和利用,对中国能源效率的提高具有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7.
以苏州对外经济贸易局发布的2007年1月-2009年5月的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因果关系检验法和回归分析法对苏州外商直接投资(FD I)与工业经济之间的内在依存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单向因果关系,即外商直接投资是引起工业总产值变化的原因;2007年1月-2009年5月期间,外商直接投资对苏州工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反映出金融危机对苏州工业经济的影响深度是较为久远的。  相似文献   

8.
郑义  秦炳涛 《科研管理》2016,37(8):130-139
本文基于中国1970-2010年能源消费、劳动、资本、碳排放及产出数据运用PSS(2001)协整检验法以及TY(1995)因果检验法研究这些变量间的短期动态关系及其长期协整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这5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短期内能源消费、劳动以及资本对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效应,碳排放的作用不显著;从长期来看只有劳动、资本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基于因果检验法我们发现能源消费、碳排放与实际产出均呈现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且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碳排放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结论表明中国若要有效减排,短期内势必要以适当降低经济发展速度为代价,但是从长期来看政府推行的节能减排战略不会阻滞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是否能促进技术创新这一命题,国内外的研究都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运用面板协整工具和动态最小二乘法来检验福建省1990~2004年间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与技术创新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与福建省技术创新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如果跨越了一定的人力资本门槛,那么外商直接投资从总体上就对技术创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就是说人力资本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福建省技术创新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分析和Grange因果关系分析,对北京市税收收入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协整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Grange因果关系分析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税收收入对GDP的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马宏伟  刘思峰  袁潮清  马开平  李静  刘伟 《资源科学》2012,34(12):2374-2381
本文基于生产函数的多变量分析,以1978年-2008年样本区间数据为基础,利用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法和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短期、长期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了我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投入这四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78年至今,我国经济的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的投入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而且研究表明:短期内并不存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单向或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但是长期来看,它们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的Granger原因。据此说明: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很强的能源依赖型体系。最后,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对我国的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1990—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FDI)流量数据和专利授权数作为研究变量,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与专利授权数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对专利授权数的贡献在短期内是不明显的。葛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是专利授权数的葛兰杰原因,而专利授权数不是对外直接投资的葛兰杰原因。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预期能够提升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和FDI间的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迅  高远东 《科研管理》2006,27(5):137-142
本文采用1982-2003年度全国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现代协整理论,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和FDI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的产业结构和FDI之间存在长期的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短期中,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对FDI的变化则具有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对FDI的增长率具有正的影响,而FDI的变化却不是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滞后一期的FDI对FDI的流入具有显著的影响;滞后一期的产业结构变动对FDI产生正的影响,而滞后两期的产业结构变动对FDI产生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R&D、国际技术外溢及人力资本一个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明勇  袁媛 《科研管理》2005,26(4):62-67
本文在创新驱动型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人力资本变量,并将研究背景放到开放型经济系统中,考察R&D、国际技术外溢和人力资本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协整检验表明国内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国外研发则由于我国技术吸收能力的问题未能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良好的效果。进一步的误差修正模型表明人力资本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5.
韩永辉  李子文  张帆  申晨 《资源科学》2019,41(11):2043-2058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IFDI)和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两者简称“双向FDI”)在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中国具备国际直接投资东道国和母国双重身份的现状,以1995—2015年双向FDI和污染物排放的时序数据为样本,使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检验中国双向FDI与环境三者的关系。结果显示:①短期内,IFDI能促进环境质量的提升,OFDI则对环境改善体现为抑制效应,双向FDI的综合环境效应为正向;②长期内,IFDI抑制了环境质量的持续提升,而OFDI则有显著的推动环境改善效应,双向FDI的综合环境效应为负向;③从动态冲击看,双向FDI都会将自身所受外部冲击传递至环境质量的变化,IFDI对环境的冲击影响为负向,而OFDI对环境的冲击影响为正向。④区分劳动资源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之后,双向FDI在短期和长期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产业异质性效应。新时代下,厘清双向FDI与环境的关系对中国深化全面对外开放战略、制定“为我所用”的国际投资政策、协同“引进来”和“走出去”发展、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珊珊  罗良文 《资源科学》2012,34(5):855-863
从2002年开始,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不平衡程度不断加剧,以往的研究集中在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算与FDI对国内碳排放绩效的考察,并未分析FDI对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本文运用1997年-2009年间投入产出数据,通过指数因素分解法,将FDI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分解为FDI数量效应、FDI行业结构效应以及投资的贸易隐含碳强度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DI行业结构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主导因素,具体来看,FDI行业结构变化促进了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增加;投资的贸易隐含碳强度一直在下降,且降幅不断增大;FDI数量变化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不稳定,两者不存在明显关联。有必要建立公平、有效的碳减排合作机制,制定合理的引资政策,通过FDI产业关联渠道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低碳技术改进,实现产业链的清洁生产,以减轻国际碳减排转移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王佳  刘美玲  谢子远 《科研管理》2021,42(11):82-89
促进创新型创业活动的开展,是提高创业成功率,提升创业质量的有效途径,应该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重视。本文界定了创新型创业的含义,分析了FDI对创新型创业的影响机制,并采用2011—2016年全球3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对FDI是否能够促进东道国创新型创业活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FDI与东道国创新型创业活动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在东道国引入FDI的初始阶段,随着FDI规模的增加,FDI对创新型创业具有正向影响,超过一定阈值之后,这种影响转为负向。另外,二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在发展中国家更为明显。这为通过合理制定FDI政策来促进本国创新型创业活动提供了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8.
戴魁早 《科学学研究》2008,26(3):626-632
 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吸收能力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分别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从长期看,两者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都具有促进作用,且自主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明显。我国为此应该采取相关对策,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三阶段内生博弈模型基础上分析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行为与内资企业的技术吸收。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力资本的作用下,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水平与距离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关系,不过内资企业的技术吸收部分总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FD I技术溢出存在集聚效应特征。此外,东道国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会限制FD I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