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新新闻”告诉了我们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为“新新闻”?近年来,美国媒体流行一种“新新闻”。据留美博士、在美国从事传媒研究、最近刚刚回到国内的现任清华大学国际传媒研究中心研究员史安斌介绍,美国新闻学者定义,“新新闻”是“一种速配的混合物,符合当今全球化的要求”。“新新闻”受到好莱坞电影和电视的影响。“新新闻”的概念实际上将流行文化和趣闻轶事放在一起,将小报式的电视节目、有线电视和家庭录像结合起来。它的主要指向是:第一,“新新闻”将新闻和娱乐结合在一起。“新新闻”的主要对像是新一代的受众,着力争取年轻人和女性的“眼球”。第二,“新新闻”比较重视地…  相似文献   

2.
新新闻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无数新名词中的一个,也是发人深思的一个。新新闻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对传统新闻报道方式的变革,以及对文学写作技巧的运用进行的。在新闻实践中,新新闻主义报道对客观主义理论发起挑战,并从报道的题材选择以及新闻采访的方式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尽管很多方式没有得到充分肯定,但是新新闻主义报道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闻作品的旧面貌,并且明显地表现出了自己的特征。一、新新闻主义报道的主观化倾向新新闻主义建立在对传统新闻的解构之上。与传统新闻报道不同,新新闻主义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和…  相似文献   

3.
评议“新新闻主义的复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大学》杂志95年冬季号上刊登了一篇由楼坚编译的原刊于《美国新闻评论》杂志1994年10月号的论文,题为“新新闻主义的复活”,作者是马里兰大学新闻学院的查里斯·哈维。文章认为,本世纪六七十年在美国风靡一时的“新新闻主义”,在一度销声匿迹后在九十年代奇迹般地重新兴起。文章分析了新新闻主义复兴的原因,所引起的争论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新新闻主义真的复活了吗?”在九十年代的最后一年里,我们回过头去重新推敲“新新闻主义的复活”这一命题,无论是对于研究新新闻主义或是讨论新闻与文学的关系都是有益的。 新新闻主义(NEW JOURNALISM),又译为新集纳主义、简单地说,所谓新新闻主义是指用小说的  相似文献   

4.
软新闻是从西方引进的新闻学术名词。《新闻学简明词典》对软新闻的解释是:“指人情味浓,写法轻松的社会新闻。” 软新闻的特点在于“软”,它具体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时间跨度大。新闻要求时间新、内容新、思想观念新。相对而言,软新闻更侧重于后面两个新,在时间上并不苛求,它不一定是今天或昨天发生的事实。软新闻中的时间概念可以是前些时间,也可以  相似文献   

5.
雷明德 《今传媒》2006,(3):48-49
新闻采写贵在其“新”,新闻工作者穷其一生,追求的就是一个新字。新,体现在方方面面:立意新、角度新、构思新、手法新,其核心是思维新。在资讯发达、知识爆炸、媒介纷争的今天,思维如同新闻工作者的生命。现实生活再次告诉我们:新闻作品是记者思维的产物,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作品的优劣。新闻记者水平的高低,与其新闻采写能力有关,更与思维能力和方法有关。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法是记者思维的基本方法,它贯穿于新闻采写的全过程,使记者能迅速发现新闻和准确地判断新闻价值,写出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鲜活新闻来。一、追踪思维方法追踪思…  相似文献   

6.
新闻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体裁,新闻写作必须遵照五要素("五个W")的要求。然而,一切事物都在与时俱进,新闻写作五要素的内涵也在不断更新、发展。如何解读新时代新闻写作五要素的新内涵,是当下各种媒体(包括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新闻写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新探索、新研究、新诠释、新解读。力图为各种新闻写作水平的提升,提供理性思辨与写作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相似文献   

7.
一、界定:绝对意义与相对意义的新学科什么是新闻学的新学科?新,总是相对于“旧”而言。有绝对意义上的新,过去没有,现在才有;国外没有,中国独有。如新闻美学、新闻人才学、新闻文化学。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教师刘智,已出版了一本《新闻文化学》的专著。也有相对意义上的新,国外虽有,我国没有,现在才刚刚开始研究,如新闻心理学、新闻社会学、新闻伦理学、新闻法制学、比较新闻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新闻不新就不成其为新闻。新闻要新,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新闻进步的灵魂。新闻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创新和提高中,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离开了创新,新闻将失去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写出新闻的个性。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新闻的价值包含着新。新闻要新就要写出个性来,以个性为主,共性为辅,共性要为个性服务。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么新鲜则是新闻的活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播音工作就是要在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新闻作品所体现出的“新鲜感”,把新闻作品中的新时间、新内容、新思想、新角度生动地传播出去,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并从中受到感染、教育或鼓舞。怎样才能在新闻播音中体现出新鲜感呢?笔者谈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11.
歪劲扭正     
”新闻在哪里?在天上、在地下,茫茫两无知。日日新、月月新、稿子件件无回音。”这是一些通讯员屡次投稿不中发出的感叹。 新闻贵在新,这句话也不新了。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实事的报道。这个定义也不新了。关键是新闻这个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稿件如何变成报道。对此,有的通讯员套用“红包”战略来投稿。  相似文献   

12.
美国最近出现了“新新闻”概念。许多美国新闻学者给的定义是:新新闻是一种符合当今全球化要求的“速配”的混合物。新新闻实际上是将流行文化和趣闻轶事放在一起,将小报式的电视节目、有线电视和家庭录像结合起来。显然这种新闻样式受到好莱坞影视剧的影响。新新阉的主要特征大致如下:第一.新新闻将新闻和娱乐叠加在一起。第二,新新闻更加重视地方性和区域性。第三,新新闻强调参与性,鼓励观众参与,提倡媒体与受众交流和互动。  相似文献   

13.
何丹 《记者摇篮》2005,(1):58-58
新闻姓“新”,也就是说,新闻应该是新鲜的,新鲜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但在我们的日常采访中,常常把新闻的新简单地理解为时间新,即新闻要快,时效性强。笔者认为,时新只是新闻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不是它的全部.除此之外,还应包括内容新、角度新和写法新等等。  相似文献   

14.
新闻的生命力之所在就是新。这是新闻文体与生俱来的天性。新闻之新,除了事实新和视角新以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语言新。然而,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真正做到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却并非易事。随便翻阅一下我们身边的报章,你就会惊异地发现,那些形同官员讲话、机关发文般的新闻作品时隐时现,不绝于眼。千篇一律的语言,枯燥、刻板、晦涩、难懂而又夹杂  相似文献   

15.
新闻、新闻,总的来说就是新,因为新闻最基本的要素和要求就是“新”。可在社会生活中又不可能天天有惊天动地的各类大事发生,要使每篇新闻稿件都能出“新”的确很不容易。  相似文献   

16.
黄贻琼 《新闻世界》2008,(10):72-73
新闻姓“新”,这是新闻工作常理。新闻姓“新”,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时效性强,报道及时;二是内容有新意,即报道的内容新鲜并要有时代意义。一篇报道究竟反映什么内容,完全取决于新闻传播者看新闻的视角。新闻内容上的新,要求新闻报道立足于“新”,把握视角,做到立意新、选材新、表现手法新。  相似文献   

17.
软新闻是从西方引进的新闻学术名词。《新闻学简明词典》对软新闻的解释是:“指人情味浓,写法轻松的社会新闻。”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实践,使软新闻的内涵有所廷伸和拓展,许多新闻研究工作者认为,它是一种并不十分讲究时效的、轻松活泼的非事件性新闻,它往往是行业新闻和社会新闻的结合。软新闻的特点在于“软”,它具体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时间跨度大。新闻要求时间新、内容新、思想观念新。相对而言,软新闻更侧重于后面两个新。软新闻中的时间概念可以是前些时间,也可以  相似文献   

18.
新新闻主义概述 新新闻主义的应用最早可以追寻到19世纪后期的新式新闻事业。当时,普利策和赫斯特在办报实践当中已隐约采用了新新闻主义的方法来采素材、写作稿件。等到20世纪60年代初,在成熟的美国新闻事业和急剧变化的社会背景的相互酝酿之下,新新闻主义名正言顺地勃兴起来。昙花一现之后,在70年代初,新新闻主义由于自身的致命缺陷而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19.
刘润田 《今传媒》2010,(6):104-105
网络时代的新闻写作的新特性体现在传播介质的不同使网络媒体新闻的采写有着与传统新闻相比更为特殊的要求,鉴于受众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心理及行为方式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网络新闻传播在遵循新闻写作基本原则的同时,运用网络新闻传播自身的特殊规律,使用专门技术,运用特殊技巧,以保证满足受众需求,实现传播目标。  相似文献   

20.
开展新闻批评,加强舆论监督,是我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早在五十年代初期,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很重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强调报纸最有力量的是批评与自我批评。 伴随着改革开放,各种新情况、新同题、新矛盾不断涌现,新闻批评时常引发新闻官司,成为新闻界颇感头疼的一大难题,一些新闻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