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词的句法组合能力是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动词的价是大脑词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句子的生成必须受语用因素的制约。确定动词的价必须考虑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从现实存在的句子入手,去除其中所有的语用因素,从而还原动词在大脑词库中的本来面目。本文以一价动词为例,探讨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2.
韩启振 《科教文汇》2008,(35):128-128,166
动词性成语一般不带宾语,这是语义因素、句法规则、语用原则和韵律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樊国萍 《科教文汇》2008,(30):248-248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中表示饮食类意义的动词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六个大类并找出该类的典型代表词。根据这六个典型代表词的句法格式、及其语用意义。分析该动词与其搭配成份之间存在互相制约,互相选择的关系。考察“吃、喝、含、吞、尊、喂”与名词宾语的搭配情况,分析“动+宾”语义结构对主语的制约和其搭配规则。  相似文献   

4.
黄艳 《科教文汇》2008,(29):43-44
本文基于Beth Levin动词分类一书对英语四类发散性动词归类并进行概念语义分析,从词汇语义影响其句法体现这一独特视角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概念框架理论的可行性及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霍静 《科教文汇》2009,(5):266-266
论述了《搜神记》的单音动词,首先横向分析分为一价单向动词、二价单向动词、二价双向动词、三价三向动词四类;然后从语义角度纵向分析描写动词的配价结构。  相似文献   

6.
闫璐璐 《科教文汇》2010,(28):122-122,134
多义动词的语义研究很早以前就已经成为语言学关注的一个热点。以传统的结构语义学和形式语义学派为例。结构语义学采用语义成分分析法来研究多义动词的语义。他们认为词义是词的所有特征的总和。形式语义学派认为句法和词义都能用一种精确的理论来解释。显然,这两个学派都带有一定局限性。本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多义动词"Get"的语义构建过程和构建机制进行分析,总结get不同意义之间的关联性,从而能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多义动词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徐静波 《内江科技》2007,28(12):181-181
英语与汉语在句子结构上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在动词的使用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从句子基本结构出发,对比分析英语中动词的使用与汉语的不同,指明谓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在英语句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肖新元 《科教文汇》2010,(11):131-132
句法是研究句子构成原则以及句子分类的方法,在语言学习中对句法认真研究并掌握句子构成的规律,通常能够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动词句型是句子中最重要的部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句法是研究句子构成原则以及句子分类的方法,在语言学习中对句法认真研究并掌握句子构成的规律,通常能够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动词句型是句子中最重要的部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靖安典  戴淑云 《科教文汇》2012,(29):127-129
作为英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短语动词既是英语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其结构的稳定性和语义的整体性及多义性使其习得只能靠长期逐渐积累,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概念化的过程和结果,强调以经验为基础来认知包括抽象概念的客观世界。短语动词语义的多义性是靠词义扩展的隐喻机制实现的。通过分析短语动词中各个组成成分的语义然后进行意义整合可以判断其最终语义。  相似文献   

11.
动词不定式由“to+动词原形”构成,非谓语动词基本形式之一,无人称和数的变化,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宾语补足语、定语、状语等成分,是初中英语重要的语法内容,也是历年中考的考查热点。本文分析了动词不定式的常见考点,以期能够助力同学们的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2.
潘攀 《科教文汇》2010,(19):124-125
目前,对动词ing形式的定义这一问题,我们并没有能在英语研究相关领域找出令人满意的完整的答案。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原理理论来分析动词ing形式,通过将动词ing形式与其他语法范畴(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传统上的仅仅按动词ing形式的句法功能来定义是不完整的,动词ing形式实际上具有许多个语法范畴应有的特点,它是许多个语法范畴的边缘成员的一个集合体。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助Thom as对语用失误的分类,分析了英语的句子结构和句子的语用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语言语用失误,着重从英语的祈使语气的使用、一般疑问句答语、动词时态的使用、指示语的使用四个方面讨论了英语句子可能导致的语用失误。强调英语学习,不仅仅要学习诸如句法方面的知识,还应该注意语用问题,尽量避免语言交流方面的失误。  相似文献   

14.
副动词是动词的一种形式,兼具了动词和副词的主要特征,即动词的时、体范畴意义和副词的疏状意义。就副动词与句中谓语动词的相对时间关系、句法功能等问题进行阐示,说明副动词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15.
赵箫宇 《科教文汇》2014,(20):97-98
本文对英汉致使动词在意义与形式分类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意义方面来看,致使动词包括主观致使动词与客观致使动词两部分,从形式方面来看,致使动词包括派生性致使动词与非派生性动词两部分。本文主要以英汉致使动词意义方面的词语特征、句法特征与形式方面的派生、转换为切入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李哲 《科教文汇》2011,(4):116-116,128
"只"与"だけ"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各有异同。句法上结构基本一致,差异主要表现在语序上,语义范畴基本相同,但是语义指向却有很大差异。语用上两者都有限制和强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周芬 《中国科技信息》2009,(23):308-309
动词be所衍生出的多重句法功能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其中,助动词功能是从系词功能中衍生分离出来的。两个功能中的be都表示抽象的过程,都为其后的成分提供过程侧重,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为复杂的非时间关系提供过程侧重,而后者为其后单个表静态的关系提供过程侧重。另外,由于主观化因素的影响,实意动词be和半助动词be有了具体的概念内容。其中,实意动词be依旧为其后成分提供过程侧重,而半助动词be已不具备这种功能了。  相似文献   

18.
吴明贤 《科教文汇》2012,(1):88-88,114
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角度对"光"和"就"两个副词进行对比,详述了这对副词在句法、语义和语用等三个方面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英语文献中数学公式的句法属性、功能与位置,认为数学公式的句法属性有三个层次:或相当于名词词组、或相当于名词性分句、或相当于句子。相当于名词词组的数学公式在功能上或者直接充当句子成分(充当宾语、补足语)、或者不直接充当句子成分(充当同位语);其位置一般在动词(包括谓语动词、动词不定式、ing分词、联系动词、动词被动态)之后、as/to be之后、先行语(以及引导词)之后。相当于名词性分句的数学公式在功能上构成that-分句、附属分句、并列分句;位置分别在引导词that、从属连词、并列连词之后。相当于句子的数学公式在功能上近似于句子,但仍需要由某些词引出;其位置多在句子副词、连接副词、关系副词、“介词+which”之后。另外,数学公式还常出现在as follows的后面。数学公式偶尔充当分句中的主语成分。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小说中的心理动词可分为状态心理动词和行为心理动词两类。不同类别的心理动词的配价情况存在差异:表情绪的状态心理动词在不带宾语的情况下为一价,带原因宾语或使动宾语时为二价;表态度的状态心理动词为二价;表思维和感知的行为心理动词也都为二价动词。从历时角度来考察,将魏晋南北朝小说中心理动词的配价情况与先秦比较,可以得出: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心理动词的配价情况比较稳定,大体上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