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校精神是指学校管理所积极创立和培育的、得到学校大多数甚至全体成员所认同并自觉奉行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不断凸现出来的鲜明而富有活力的办学个性。它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办学特色的核心,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和生命之本。近年来,我坚持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改深入为本,以师生成长为本,全心塑造“学校精神”,学校办学优势不断增强,办学特色不断显现,办学质量、办学品位和办学效益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
立足教育发展现状,着眼学校发展所需,我们一行十几人踏上了赴南方考察、学习“洋思”的征途。短短七八天的看、听、问、学之后,耳目一新,感触颇深:发展学生个性,开展特色办学,发挥名校效应,是洋思发展的灵魂;以校本教研为资源,不断更新办学思路,为学生的发展、为教师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不断建构平台,才能让教育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在壮大中创出品牌。  相似文献   

3.
南昌市实验中学以“办学有特色、校园有特征、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为宗旨,努力探索、不断实践,构建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办学模式,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他们的做法是:一、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基石,确立学校办学新思路,全面推进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办学模式。多年的办学实践,使他们认识到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和办学效益的困境,必须把握教育发展态势,围绕“办学有特色”这个主题,勇于创新,推陈出新。一是在教育观念上,确立“合格+特长”的人才观;二是在办学理念上,确立“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4.
先进的具有学校个性特色的办学思想,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创建学校教育品牌,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在总结过去办学实践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让学生在优化的教育情境中充分发展”的办学思想,它是对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认知的理性选择,是物化“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理念、实践“情境育人”教育思想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学校特色是办学经验的积淀,办学优势的弘扬,办学个性的彰显,也是学校魅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没有特色的学校,是缺少活力的学校、缺少创新的学校、缺乏后劲的学校.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几年来,我校坚持“让每一个学生获得理想发展”的办学理念,把“打造书香校园”“营造墨香校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目标,积极探索“特色营校”之路,丰富了学校的发展内涵,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为师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教育导刊》2005,(7):F002-F002
广州市江南中学创建于1988年,1995年经广州市教育局批准举办英语特色班,2005年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该校坚持“以德育人、以研促教、以质强校、主动发展”的办学理念,在“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英语特色为龙头,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创优质示范学校为动力,创造条件,加快速度,主动发展”办学思路的引领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强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7.
沙县一中创办于1923年,是三明市最早创办的中学。近年来,学校坚持“让每个学生成功”的办学理念,以“构建校本管理,为学生发展服务;以质量为中心,建树学校声誉;培育学校精神,提升教育品质;整合教育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办学思路,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教育改革和特色发展的实际需要,我们在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带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8.
《农业职业教育》2004,(6):19-2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要发展,就必须改革创新,瞄准市场,办出自己的特色。几年来,我校坚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实践中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向规模要效益”的办学理念,努力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学校的发展与教师发展密不可分,只有教师发展了,学校才会发展;只有教师成功了,学校才能勃显生机。因此,我校提出“把微笑带给学生,将成功留给自己”的快乐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内修素养、外树形象,以打造名师来提升办学品位,以发展教师个性来彰显办学特色,以促进教师成功来成就学校发展。我校近年来被评为全国“双合格”实验学校、  相似文献   

10.
张帆 《中国德育》2004,(5):55-57
特色是学校的某种特殊性或个性在办学过程中的体现,特色学校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具有显著育人效益的学校。一般以“追求创新、追求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实践优质教育,发展优秀个性”为办学目标,以“主动学习、不断创新”为办学精神,以“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办学途  相似文献   

11.
《淄博师专学报》2006,(3):F0003-F0003
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灵魂。2006年1月,经过缜密论证,师专附小出台了符合时代精神,体现学校特色,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第三个五年规划》。《第三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校充满生命活力"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以创新和发展为主题,以教学为中心,走特色办学之路,积极打造理念先进、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的品牌学校”的发展目标。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全体学生得到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教育个性化已逐渐成为一种深刻影响教育改革的强劲思潮,体现在学校发展理念上,它强调每所学校都应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即学校的特色化发展。在此背景下,南安一中以“特色办学、创新发展”为目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破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培养方式单一、办学模式趋同、办学活力不足等难题,探索“创新学生社团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希望借此克服“千校一面、千人同貌”的弊端,全面提升学校内涵,不断优化办学环境,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为此,笔者对该特色项目的确立,以及开展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和发展思路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建校于1957年,至今已有52年的历史。52年来,学校以严格的管理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学校秉承“教育为人和人的发展服务”的办学思想,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走出了一条特色品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办学理念,是学校领导者源于办学实践活动而形成和概括的用以指导学校教育、管理和发展的理性认识。肇庆学院依据发展要求、历史传统、校园文化、权威指导、高教形势等5方面,创立“突出特色、以质立校、以生为本、崇尚创新”办学理念,并以这办学理念指导治校实践,不断增强办学的综合效益和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其精髓之一就是要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作为一名校长,要学会因校制宜找到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之路。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之源,它体现着校长对学校文化的传承。校长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不断提升办学特色品位,使已形成的学校特色发展为特色学校,使特色学校发展做到与时俱进。由此我们构建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其核心内容是:重视人格,尊重人格,以“关注、发展”的目光调动学生潜能,激发教师智慧,努力实践“教师第一”的思想,以科研强师、科研兴校的战略眼光创办特色学校。“以人为…  相似文献   

16.
《师道》2006,(9):F0004-F0004
红棉小学是广州市一级学校,学校遵循德育为先、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确立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形成了“注重素质,拓展个性,强化英语,深造棋艺”的办学特色,积极开展区级科研课题“积极参加,自主学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郭碧霞 《教育导刊》2004,(11):20-21
本围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从重实践、显特色、促发展“三方面展开论述,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打造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师生的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辽宁教育》2006,(10):F0002-F0002
依清清凌水之神韵,临巍巍古塔之雄风,锦州市古塔区站四小学以“人本、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校高则立、校特则活、校谐则兴、校美则润”为办学思想,以“全面发展、英语见长”为办学特色,使学校始终走在全市教育教学改革的前列。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5,(3):F003-F003
巨鹿县育红小学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8年).史名“广泽书院”.是一所历经沧桑的百年老校。学校坚持“以学校发展为中心.以教师发展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办学宗旨.坚持理性化、人文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教学月刊》2005,(8):15-15
学校创办于1994年,以余姚“四先贤”之一朱舜水先生之号命名。学校占地30亩,有31个教学班,1956名学生,103名教职工。建校十年来,学校牢固树立“为学生终身的发展而奠基”的办学理念,探索并形成了“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特色,办学成果显著,社会声誉卓著。学校先后获得浙江省文明单位、省示范初中、省科研兴校200强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