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6年大港油田采油三厂枣43北块油水井实施地面流程简化优化以后,所有油井全部以串井形式与回油系统“T”接,所有注水井以单井形式与注水系统“T”接,取消了地面地下掺水,油井串井源头井停产期间易出现管线冻堵现象。本文通过工艺流程改造,实现注水井注水保掺,有效解决管线冻堵现象。  相似文献   

2.
彭利 《内江科技》2013,(6):133-134,145
南断块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后,目前已进入了高含水开发期,主力砂体水淹严重,注采井网破坏严重,水驱控制程度低。综合分析油藏潜力认为潜31层系有注采调整潜力;潜32层系有细分层系及提液潜力。利用数值模拟并结合油藏特点制定了合理的细分层系及提液的技术政策。南断块细分方案是潜31层系不变,潜32层系细分为潜321+2及潜323-6两个;潜321+2及潜323-6的单井合理排液量为95t/d及65t/d,合理注采比为0.8~0.9。潜32油组的两个层系共部署油井9口,2口水井,老井利用转注2口。成果应用于矿场,单元生产指标变好,单元日产油量及含水稳定。  相似文献   

3.
《内江科技》2016,(2):38-39
草4块沙四3砂层组进入中高含水期后,由于平面、层间矛盾突出,油井含水上升较快,制约了该层系的高速高效开发。为此,进行了综合调整对策研究。结果表明,井网加密调整可以提高储量控制程度,提高注采对应率;水井调剖、分层注水可缓解平面和层间矛盾,实现油水井均衡驱替;水井增注可恢复地层能量,提高油井供液能力;油井压防解堵可改善储层,提高单井产能。调整后,该层系注采对应率提高了6%,水驱控制程度提高了17%,预计采收率提高3.1%。  相似文献   

4.
王群 《内江科技》2014,(3):69-69
<正>樊151块是典型滩坝砂低渗透油藏,地层物性差,油水井投产时大多进行压裂改造,裂缝发育,平面矛盾突出,纵向上各小层渗透率级差大,层间差异大,注采调配难度大;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易水锁,致使油井大幅减产,开发效果变差,2013年,我们通过精细注采调配、油井酸化解堵、水井措施增注,实现了区块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5.
酸化是油水井增产增注的一项技术措施。原理是通过酸液对岩石胶结物或地层孔隙、裂缝内堵塞物的溶解和溶蚀作用,恢复或提高地层孔隙和裂缝的渗透性。临南油田自2012年来采用有机酸、复合酸、土酸、CLO2复合酸共酸化26井次,累计增加注水量24万立方米,统计至目前有效率81.25%。2012年至今共实施油井酸化解堵21井次,施工有效率100%,增油有效率83.3%,到目前继续有效的井有15口,累计增油19433t,有效井到目前平均有效期494d。  相似文献   

6.
<正>滨425区块是石油开发中心有限公司的一个低渗透区块,在油井热洗后容易发生油层伤害等问题,通过对油井热洗热洗成功率低的原因分析,研究与应用"低伤害"洗井方式,使洗井成功率提升19.5%。滨425区块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利津洼陷的西斜坡,西邻平方王油田,北邻滨11、滨409井区,是石油开发中心有限公司规模最大、最为整装的一个低渗透区块,多层开采油层不均质现象严重,平均渗透率16毫达西,平均矿化度15.3万毫克/升,单井平均日产液量2.0吨,是典型的"三低"区块。油井热洗清  相似文献   

7.
针对油井现场井口配件、套管气被盗,套管气空中排放污染环境和造成不安全因素等问题.油田各级部门要求油井井口达到密闭生产.通过在胜采三矿168口油井上安装了油套连通防盗装置,解决了防止井口配件被盗和回收套管气难的问题.平均单井日回收气量120立方米,单井可创年经济效益3.6724万元.全局预裳1000口井,预计可创年经济效益3672.4万元.  相似文献   

8.
太北开发区于80年投入开发,基础井网采用450米井距的反九点法面积注水并网,井网密度3.2口/平方公里,一套层系开采葡Ⅰ组油层;1994年进行一次加密调整,注采井距缩短为225米,采用斜反九点法面积注水井网,井网密度为5.7口/平方公里;2002年由于内部补充的需要,进行注水井钻关,通过对太北开发区钻关过程中油水井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找出产量变化规律,对影响产液量下降幅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根据油井动态变化规律来确定钻关恢复注水原则,从而得出对钻关的认识,为以后钻关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9.
濮城油田濮85块断块油藏,由于渗透率低、原油粘度高、注水开发困难,造成油井产量下降很快,自然递减难以控制。在其它增产措施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利用CO2使原油体积膨胀、降低原油粘度和改善油与水的流度比作用,对该区块5口油井实施单井CO2吞吐技术。共注入CP2液体600m3,措施实施后全部见到增油效果,阶段累增油2500多吨,投入产出比为1:4.9。现场试验证明小断块油藏CO2单井吞吐技术具有投入低,增产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高890块是典型滩坝砂低渗透油藏,地层物性差,油水井投产时进行压裂改造,裂缝发育,注入水延裂缝窜流,导致裂缝方向上水淹严重;受储层物性影响,平面矛盾突出,纵向上各小层渗透率级差大,层间差异大,注采调配难度大,2013年,通过精细注采调配、水井细分层位注水、油水井联动调参、调配,实现了区块的高效开发。1油藏基本概况高890块含油层系沙四上,含油面积3.8 km,地质储量220万吨,平面上非均质性强,纵向上,一砂组物性好,平均孔隙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渗流力学基本原理,尝试依据油水井生产实际情况,确定油井实际产液厚度、注水井实际吸水厚度的方法,探讨有效厚度对试井资料解释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是针对高含水、高产液、高液面井治理难度大的现状,通过以采定注的方式,在7口注水井上(其井组连通油井的综合含水较高)采取了水井单层与分层调整的方法,合理调整井组注水量的实验。通过措施跟踪,我们从受效油井的能耗、产量、负荷变化等情况作出对比,得出通过以采定注对三高井的治理,可以实现降液不降油,稳油控水及减少无效水循环、节约成本的目的,同时也使油水井的注采关系更为协调。  相似文献   

13.
胜利海上现有油井444口,注水井212口。根据海上正常生产需求,每口水井每年需进行2 3次洗井维护作业,年洗井维护任务需求达到400 600井次。由于海上施工的特殊性,油水井解堵需动用平台或者配套专用洗井船及设备,难以满足洗井、解堵措施工作量需求,海上层段合格率低(56%)、低产低液井多(50口)等矛盾进一步恶化。通过研究小型橇装快速解堵装置,利用in管线,较为快速的将解堵剂送入目标深度,通过水射流冲洗,完成油水井解堵。该装置体积小(2m),重量轻(2t),能适应海上平台空间小,运输不便利等条件;可不动管柱、带压、快速,可解决常规措施难以解决的蜡堵和结垢;费用低、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正>庄13区块现有油井14口,日产油量37.6t,含水50.4%。由其油品油稠、胶质含量高、油井井斜度较大等原因影响,2010和2011年油井分别检泵作业13、16井次。高频次检泵作业严重影响着该区块原油生产,对单位的成本控制也有很大制约(注:从下图看该区块检泵作业的主要原因是抽杆断脱)。一、作业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大王北油田大37块位于车镇凹陷大王北洼陷,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目前已进入油田开采的中高含水期,含水上升快,如何有效地稳油控水开采成为该区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大37块的含水上升特点,提出了以下几种策略:(1)加强注采管理;(2)完善注采井网;(3)补孔非主力层;(4)储层改造;(5)调节油井产液剖面和水井吸水剖面;(6)加大分注力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提高下二门油田下层系开发效果,对下层系进行了综合分析表明,下层系断层复杂化的短轴背斜,物性复杂,非均质性严重,层间层内矛盾突出,且下层系油水井对应状况较差,油井受效方向单一,目前已存在明显的无效注水,局部区域开采效果不理想。因此,本文利用油井的历史生产资料、产液剖面结合时应注水井的吸水剖面厘定非主力层的产出状况以及本层系注水井固井停注,结合沉积相带、砂体展布、油井的产状变化,重新评价注水井优势方向,提出合理的技术对策:压裂、调整注采结构、完善注采井网。  相似文献   

17.
H区块存在施工压力高、造缝困难易砂堵问题,采取降低加砂规模和砂比等措施容易造成压后裂缝铺砂浓度低、缝长短而导致裂缝导流能力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提出应用脉冲柱塞式加砂压裂工艺,加砂时采用柱塞式分多个脉冲周期泵入,并伴注纤维使支撑剂在裂缝中非均匀分散铺置,实现裂缝由众多像桥墩一样的"支柱"支撑,流体通过"支柱"与"支柱"之间形成的"高速通道"快速流向井底。在H14井进行了现场应用,成功加砂30 m3,平均砂比达23.3%,压后平均日产液3.8 t/d,日产油2.8 t/d,增油效果是该区常规压裂井的2~3倍。  相似文献   

18.
锦150-17-119块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南段欢喜岭油田西部,构造面积约为0.15km2,上报地质储量13×104t,断块共有油井3口,构造不落实。通过精细地质研究与生产动态有机结合,在应用三维地震剖面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落实了该块构造,新增含油面积0.08Km2,新增石油地质储量5.8×104t。该块构造的重新落实为扩边调整提供了依据,2007年在该块科学成功设计了一口跨断层大位移水平井,水平段长度480m,钻遇油气层厚度440m/11层,开井日产油22吨,水0.5方,效果显著。新井的成功为下步该块进行部署调整全面注水开发提供了依据。预计该块还将布署新井3口,以完善注水开发井网,最终达到扩边增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王文玲 《内江科技》2008,29(2):129-129
史100断块沙三段油藏为一深层异常高压低渗岩性油藏,开发中因油水井井况恶化导致注采井网不完善,加上注采井距较大,储量的控制和动用程度低,严重制约了油藏潜力的发挥。通过井网加密与综合调整,史100断块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日产油量由94t/d上升到258t/d,为同类油藏的调整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张荣军 《内江科技》2014,(1):86-86,62
<正>高890-1块自2009年初投入开发,是典型的滩坝砂油田,开发的高890注水站2009年11月建成投入运行,担负着高890块6口注水井的注水任务,目前注入水质为明化镇组清水,注入水质标准采用A1级,站内加入铁离子稳定剂,阻垢剂。日外输水量120 m3。自2010年4月开始,注水站及采油单位反映,在单井水表内发现大量垢片,且注入水到达井口时发黑发臭,同时水中的悬浮含量及细菌含量严重超标。为此,开展了高890-站水质劣化原因分析及优选治理技术,有效解决了该注水站水质变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