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女性主义批评尤其关注男性作家创作的经典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在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重新解读和评价《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揭示《水浒传》中女性形象被"妖魔化"的倾向,典型体现便是作者对"荡妇"与"男人婆"女性形象的塑造,女性形象被妖魔化的文化根源是男权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2.
性别批评作为一个整合的研究模式,是对女性主义批评的扬弃和发展。性别批评的发展使文学研究扩展到社会性别现象之中,从而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和男性的性别建构进行社会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3.
自然与女性的关系源远流长,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结合。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结合文本细读的方法审视文艺复兴时期的田园诗歌,探寻诗歌中蕴含的自然意识和性别观念,发现在这一时期的田园诗歌中自然被重塑成一个被动的、顺从的、仁慈的供养者;女人则沦为失去话语权的"失语者",是以男性为主宰的世界的"观察者"。这一研究有助于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和谐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国内外对田园诗歌多视角、多元化的批评与解读。  相似文献   

4.
广告既是一种商业宣传,也是一种文化传播。很多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广告作为展开性别关系特定表征的途径。女性主义广告批评以广告媒介的性别歧视作为批判核心,但这样的研究隐含着二元对立的倾向。本文试图对女性主义广告批评进行反思,从而探索广告中性别形象定型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以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重读经典作品是文学研究的新动向。从人类中心主义种族和两性冲突、二元制思维模式下女人和自然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崛起三个方面对托尼·莫里森的《爱》进行生态女性主义解读。通过从新的视角解读文学经典来渗透莫里森的政治思想:促进种族、性别和自然的全方面和谐发展,让爱起到作用,从根本上改变女性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6.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是结合女性主义批评和生态批评的一种方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斯坦贝克的《菊花》和劳伦斯的《菊花的清香》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解读两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相似心路历程,旨在体现男权社会下女性和自然的困境以及男权统治在女性压迫和自然压迫两者中所起到的类似作用,旨在加深人们对这两部作品的理解,发掘并解读那些蕴含生态意识的经典文学作品对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构建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性别与性别诗学--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笔记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别理论是西方女性主义学者对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重要贡献,它标志着西方女性主义学者的理论自觉。作为女性主义的核心概念,它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被介绍进中国来的。社会性别理论对于开阔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先在的理论视野,对于20世纪80年代普遍运用的性别本质论限度的认识与反思,尤其对于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媒介批评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批评派别和方法。表现出对大众传媒中性别歧视的批判态度。关怀伦理注重人的关系性、情感性等特征,与普遍伦理原则有着重要区别。在男权文化中心的大背景下,提倡在新闻报道中引入作为女性主义伦理核心的关怀伦理学概念,研究关怀伦理在女性报道中的应用及其价值,从关怀伦理的角度来探讨女性媒介形象,将有助于女性报道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对于新闻报道整体和新闻伦理的发展及研究也具有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刮起的一股文学思潮或革命。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从“环境”和“性别”的双重视角进行文学批评,把文学批评放在生态危机和性别歧视的语境下,研究文学、自然、女性、文化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质疑、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研究自然和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再现,揭露和批判物种歧视和性别歧视,重新阐释文学作品,挖掘其中的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女性意识,在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和女性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建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斯皮瓦克是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浪潮中的代表人物。她关注统治结构中被边缘化的他者,主张不能因为民族、性别、肤色等因素而放弃文化批评的权力,并通过策略性本质主义的批评策略来颠覆性别的、文化的、种族的等级秩序。斯皮瓦克对第三世界女性差异性的分析,揭示了白人女性主义者的特权意识和帝国主义权力话语的霸权本质,实现了对第三世界女性的再认识。斯皮瓦克的批评思想和方式为我们研究西方或白人文学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十七年文学批评进程中,《文艺报》在文学批评规范方面起到积极的媒介建构作用,在批评规范的批评标准和模式层面,《文艺报》传递出规范建立的思想源头,同时也在整体互动效应中参与规范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灵魂在杰作间的奇遇--论李健吾的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吾在中国三十年代文坛树立了一种不同流俗的文学批评模式。他使中国传统的直觉感悟式批评与西方印象主义批评实现了理论对接。李健吾既强调文学批评的主体独立性,也不忽视文学批评的“公正”性原则,并通过“人性”这一中介达到了对批评个性与批评公正性的追求。同时,他避免了印象式批评的缺陷,创造出一种融合感性与理性.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学评论经历了“自言自语”和“众声喧哗”两个时期,当前的网络文学评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对象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学院化倾向突出;批评标准缺失;对载体的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14.
生态批评的主要使命之一就是进行思想文化批判。生态批评是以文学作品为媒介,通过对反生态的思想文化的批判,推动文化变革,推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的建立。迄今为止,生态批评主要进行了六个方面的思想文化批判,即人类中心主义批判、征服与控制自然观批判、欲望动力论批判、唯发展主义批判、科学至上观批判、消费文化批判。  相似文献   

15.
对高等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现实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对高等教育起直接的作用,经济政治对高等教育的作用以文化为中介;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文化的传承、选择、批判、创新等,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有关问题需要从文化的视角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艺批评是一项特殊的科研活动 ,它研究的对象是文学艺术 ,它的研究活动是通过审美活动作中介来完成的。本文拟从四方面论述 ,即文艺批评的特性 :审美认识 ;文艺批评的标准 :审美价值 ;批评家应有的素质 :审美能力 ;文艺批评的功能 :引导审美  相似文献   

17.
“十七年”文学批评发展进程中,《文艺报》以权威主导文学媒介角色参与了文学批评文体规范的建构。文体规范的规约和不断强化,彰显了《文艺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代言人的媒介价值观。“辩难体”、“驳论体”、修辞格及工农兵话语、杂文体式的特殊强调,传递出了《文艺报》是建构文学批评文体规范、制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化认同的重要历史角色。  相似文献   

18.
19.
以批评建理论——关于当前文学理论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一直纠结在一起。文学理论的建设,可以尝试从文学批评入手,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结合起来,从具体的批评中来阐发理论。具体说来,先要弄清楚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之间的联系,然后搞清楚文学批评的内在要求,在此基础上,寻找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之间的契合点,从这个契合点切入,可以通过文学批评来进行文学理论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从网络文学批评的特点出发,分析了网络文学批评再现了古代文学批评的风貌,这种再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多元化的社会生活造就的欣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篇幅短小自由的点评式的批评方式;整体性思维下的意象化的批评语言。提出了应当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网络文学批评的建议,希望对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