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专业主义缺失与假新闻的产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冰  王培 《新闻前哨》2005,(11):9-10
一、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学中的重要概念。学界侯迎忠认为,“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经济时代的产物,又是西方自由、民主政治环境中媒介调整其与政党、公众、经济利益团体间复杂关系的权杖。在整个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新闻媒介既是历史的叙述者,又是现实社会的参与者。西方新闻界对媒介功能、媒介属性及  相似文献   

2.
赵明 《今传媒》2003,(3):69-70
二战以后,美国社会包括总统罗斯福对美新闻界的批评之声迭起,其因有二:一是新闻界失之公正,政治报道有倾向性;二是新闻栏目里尽塞无稽之谈和区区琐事而缺乏对公众有益的消息。随后著名的哈钦斯委员会成立,一年后发表了名为“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报刊”的报告,指出新闻界种种不负责任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满足了公众对未知信息的知情权,但与此同时也扩大了公众的恐慌。自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来,不当报道造成的“媒介恐慌”成为世界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共同探讨的话题。社会恐慌是媒介制造的,而媒介之所以能够制造恐慌,是由于媒介安全功能失灵和失控。①传统媒介如何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既做到信息公开,又发挥媒介的安全作用?本文以钱江晚报杭州“7·5”公交车燃烧事件报道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初探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经济时代的产物,又是西方自由、民主政治环境中媒介调整其与政党、公众、经济利益团体间复杂关系的权杖。在整个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新闻媒介既是历史的叙述者,又是现实社会的参与者。西方新闻界对媒介功能、媒介属性及因此而衍生的诸多操作层面的话语体系的解读,构成新闻专业主义一系列的新闻制作理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由于美国的新闻专业主义比较有代表性,本文以美国为例,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日本新闻法制研究的转向宁新8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学者在研究媒介的“表现自由”问题时多强调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作为民众代言人而享有的社会独立地位。学者们作为新闻媒介的“辩护士”站在新闻界立场上为争取媒介的新闻与言论出版自由而批判官方权力的干预,甚至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健 《新闻大学》2008,7(1):98-105
本文试图从政治学视角阐释美国新闻业为什么采取私营企业制度。通过对言论出版自由如何可能的追踪,在分析霍布斯、洛克等人的思想观念和当时欧洲社会政治现实的基础上勾画出财产权与自由尤其言论出版自由的内在逻辑理路。由此说明,在经典自由主义者那里,财产权的存在既保障了美国新闻业的独立、自主和言论出版自由的存在,又是言论出版自由本身的物质现实;财产权的确立,构建了一个以市民社会为主体的公共领域,而言论出版自由又体现了财产权所保障的利益体系。  相似文献   

7.
徐凤 《今传媒》2006,(4X):55-56
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porting)源于二十世纪初在美国轰轰烈烈展开的黑幕揭发运动。有学综合各国研究的成果得出一个理解其含义的角度:调查性报道以揭露社会弊病为目的,并能引起疗救的注意;调查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多个方面;它是新闻媒体相对独立的工作;调查工作通常较为艰苦、复杂,需要相当的调查技巧。一般较费时费力;它的主题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因而也是公众相当关心的等等。调查性报道因其对社会的重大影响力曾被西方新闻界称为“报纸再生的希望之星”。  相似文献   

8.
李粟  周诗妮 《新闻传播》2009,(8):103-103
“媒介审判”是媒介监督和法治原则的中突.其实质是:以新闻自由干预司法独立.以道德评判取代司法审判,以媒介的“话语强权”代替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客观存在的公众的意见。而媒介审判就不能不带有媒介本身的主观意图,以及媒介背后政治、经济势力对其的操纵。在对案件新闻进行报道时.媒介自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此基础上的舆论监督可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9.
新闻自由概念的形成和实践在美国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美国新闻界对于越战和水门事件的报道是美国新闻自由沉沦的两个历史转折点。格林纳达入侵、海湾战争、对南联盟轰炸中逐步升级的战时新闻管制则是美国新闻自由沉沦的三部曲。美国由长期鼓吹国际间的新闻“自由流动”而堕落到了国际新闻传播的专制主义 !美国仍然不乏富于敬业精神的媒介工作者和正直的有识之士在媒介上发表一些反映真相和不同意见的报道、文章 ,只是这些往往被主流媒体的鼓噪所淹没罢了。  相似文献   

10.
透视美国新闻自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自由,是言论和出版自由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延伸,或者说是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实现的言论和出版自由。新闻自由属于民主与人权范畴,从法理上看,主要由新闻媒体、公民和政府三方构成,表现为人类认识自然界、人生和社会的报道权。新闻自由应具有七种基本权利:创办新闻媒介权、发表权或报道权、答辩权和更正权、知晓权和采访权、保护新闻来源权、使用传媒权、对新闻侵权的诉讼权。①在美国社会,大众传播能够成为民主工具,在民主体制中发挥作用,是以对新闻自由的法律保障为基础的。美国新闻界认为,新闻媒介免受政府控制的独立性、新闻自…  相似文献   

11.
李俊婷 《今传媒》2014,(6):32-33
媒介与政治的关系一直是新闻界和政治界备受关注的话题,媒介从来都无法脱离政治而自由存在,媒介的自由主义必须考量政治因素,政治是媒介生存的外部环境之一,媒介的产生和发展必将受到政治场域各种因素的影响。媒介和政治的共生、交互关系对于媒介发展和政治进程都有重要的意义,媒介的发展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政治力量可以控制、影响媒介的产生、兴衰、报道内容和议题选择。  相似文献   

12.
徐凤 《今传媒》2006,(4):55-56
调查性报道(I n v e s t i g a t i v eReporting)源于二十世纪初在美国轰轰烈烈展开的黑幕揭发运动。有学者综合各国研究者的成果得出一个理解其含义的角度:调查性报道以揭露社会弊病为目的,并能引起疗救的注意;调查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多个方面;它是新闻媒体相对独立的工作;调查工作通常较为艰苦、复杂,需要相当的调查技巧,一般较费时费力;它的主题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因而也是公众相当关心的等等。调查性报道因其对社会的重大影响力曾被西方新闻界称为“报纸再生的希望之星”。近年来,随着新闻报道的发展,调查性报道开始在中…  相似文献   

13.
民主是人类向往的完美社会形态,是“人民的政治”和“人民的权利”;媒介是信息交流的手段或工具,对民主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传播新闻的新闻媒介成为政府与公众之间主要的沟通手段。它通过提供信息、反映舆论、实行监督等社会功能提高民意在政治中的参与水平,既体现多元化的利益,又使各种利益和舆论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专业主义是来自西方新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19世纪末开始形成。20世纪中期,随着美国民主政体对新闻及言论的发表与流通自由的要求和保障,以及实证科学原则在社会各方面的普遍渗透,专业主义逐步发展成诠释、衡量和评判新闻工作的主导话语,在美国新闻界被发扬光大。其核心理念有三:专业性———你是否充分发挥了媒介手段,服务性———你是否待受众为“上帝”和客观性———你是否掌握了信息采集和呈现的平衡性。最近,持续两周的CCTV-4“连宋大陆行”特别报道是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传承发展的又一个结果。根据我们对新…  相似文献   

15.
辛春 《新闻传播》2010,(7):80-80
一、新闻自由与媒体责任的界定 (一)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或称新闻自由权,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权利。这一概念也可以延伸至保障新闻界采集和发布信息,并提供给公众的充分自由。  相似文献   

16.
2004年5月前后,关于美军"虐俘"丑闻的揭露报道成为今年美国新闻界一次典型的"媒介景观",同时也是美国政府经历的一次突出的危机公关事件。本文选取美国四家主流媒体,运用议程建构理论和框架分析法,对"虐俘"事件报道的新闻构架和议程流变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考察。研究发现:关于"虐俘"丑闻报道的媒介议程存在着议题分层与议程流变现象;议程设置的主体发生了由媒体向政府的转移;在媒体与政府冲突与协调的互动中完成了社会舆论与民众心理的整合。围绕"虐俘"丑闻,美国媒介生态和政治氛围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景象。美国新闻界自由与"揭丑"的传统理念得以承继和发扬,较好地体现出专业主义的报道规则;美国政府通过积极设置政策议题,引导舆论逐渐掌握了媒介议程的主导权,展示出高效运作的危机公关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新闻自由是现代民主与法治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公民政治参与、造就健康社会生活的有效手段,许多立宪国家以保护表达自由的方式对之加以规定。如美国宪法修正案第1条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法律。”日本宪法第21条规定:“集会、结社及言论、出版和其他一切的表现自由,均给予保障。禁止检阅(出版检查)。”据此,媒体有权自由收集信息并予以传播,当然包括对犯罪案件的报道。但是,被告人有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及司法独立原则也是法治的应有之义。目前,我国法律只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将未成年人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平正义与新闻传媒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护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构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观念、制度、实践三个层面。新闻传媒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其要义有:一是及时发布重要政务信息和公共信息及涉及公众利益的其他信息,体现对不同界别和阶层公民知情权和实际利益的同等尊重;二是忠实表达不同界别和阶层公民合理的心声、愿望、意见,为他们直接或间接表达自己的言论提供同样的机会和自由。媒介在以上三个层面,应该且可以有较大作为。然不可否认,一些媒介由于自身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廖昌喜 《新闻界》2001,(6):45-45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出现了一个“负面报道”的新闻概念。那么什么是负面报道?这个报道是如何界定的?它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在新闻实践防止负面报道的产生?笔者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所谓负面报道,是指在各类媒介传播的新闻信息中产生了负面社会效应的报道。这里指的“媒介”不仅是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还包括互联网等新媒介。“新闻信息”,不仅指常规的新闻消息,还包括传媒发布的一般信息。“负面社会效应”,是指新闻信息传播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生活秩序产生了损伤或…  相似文献   

20.
公共利益界定与广播电视规制——以美国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利益是广电媒介政府规制的正当 性所在。规制目的是为了调和产业利益与公共利 益之矛盾。公共利益这个概念渗透在规范传播产 业的所有法规和政策中,它的关系范围涉及媒 介、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尤其是在政经制 度框架里,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表达机会的公平 性。但是,在规制实践中,公共利益概念具有模 糊性和功利性,常常被各种势力利用来合法化其 自身利益。而且,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由 于媒介企业与公众之间组织资源的不平衡,公共 利益本身往往不能公平地表达。这一直是广电媒 介政府规制的症结所在。本文以美国为例,解析 公共利益与广电媒介规制的复杂关系,意在提醒 人们关注媒介规制的公共利益本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