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简单线性规划问题从04年在全国15套试卷中有3次出现,在05年全国16套试卷中有6次出现,06年则达到了一个峰值,在全国18套试卷中有13次出现,07年略有下降,在全国18套试卷中出现了10次.从次数上看,考察的热度已有所降低.从题型看,从开始时给出明确的线性约束  相似文献   

2.
差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差生肯定是必然的,哪个班没有几个差生呢。从成绩来分析。学生都是按照成绩排名的,有了第一名也就有了倒数第一名,怎么可能没有差生呢;从品性来分析,每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当教师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去衡量班级学生时,有了道德优秀的学生也就有了道德不足的学生,怎么可能没有差生呢。可是,如果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谁被沦落为差生,则是非常偶然的了。哪个学生一进校门就愿意成为差生呢?可是,他们又是如何沦陷到差生这个地步的呢?  相似文献   

3.
每次中考化学分析,很多原因最后都归结为审题不清,当然其他科目也有相同类似的问题,其实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笔者从对审题的认识,以及审题的心理历程以及提高审题能力的措施等方面做了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得敏 《物理教师》2005,26(7):47-47,50
上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2004年8月修订)第156页引用了古书《天工开物》中的两幅图,图片描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舂谷物和从井中汲水的劳动场景,课文中写道:“杠杆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捣谷的舂及汲水的桔槔等都利用了杠杆的原理”.从  相似文献   

5.
观摩了几天的市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教师的教学设计可谓匠心独运,有从生活中撷取数学内容的,有引导学生创意设计所学主题的,也有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教学方式也呈现出了多样化,有演示、讲解、练习,也有辩论、游  相似文献   

6.
"莫非"、"莫不是"、"难道"辨析——兼论三者的语法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历时的角度对语气副词"莫非"、"莫不是"、"难道"的语法化过程进行了考察,从共时的角度对三者进行了辨析.发现三者在现代汉语中虽然是同义词,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并非完全可以替换,它们的具体用法及所表达的语气等方面都有差别.  相似文献   

7.
"问题导学"就像兴奋剂,活跃了学生,灵动了课堂.问题导学中,强调课前预习,让学生从"无准备"走向"有准备";强调自主合作学习,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接受";强调高效课堂,时间分配从"教师为主"走向"学生为主"等.  相似文献   

8.
从表示“江河湖海”的“江湖”,到表示“时尚前卫”的“很江湖”,“江湖”一词的意义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本文简述了“江湖”一词意义的发展,并简要分析其意义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从越南战场上归来的士兵,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我回来了,可是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  相似文献   

10.
也说"凉茶"     
读了<老年教育>第四期贾泽宗先生<体味凉茶>一文,感触颇多,也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在近些年的政治体制改革中,不少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从官到民,从热到冷,落差较大,一时难以适应,难怪有的同志感叹"人走茶凉".  相似文献   

11.
对"双师型"、"双师化"与"双师素质"概念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哲  霍骁象  张伟 《继续教育》2007,21(11):30-31
本文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出现过的几个有代表性的概念入手,结合所在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高职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几个阶段的特点,并点明了今后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重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12.
我是我们县教研室多年的“老”教研员,随着“研”龄的增长,却越来越感到自己的山穷水尽了。开始当教研员的时候,因为刚从教学实践中走来,所以要体会有体会,要例子有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的介入对品德与生活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能更好地优化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使学生学习有"情"有"行".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整合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没有翅膀的鸟儿飞不上无垠的蓝天,没有目标的水手到不了梦想的彼岸。我说,有了飞翔的翅膀,有了梦想的彼岸,还应有从起飞的那一刹那到到达彼岸整个过程的坚持。高中时,“北大”就是我生活的全部意义。可以说,它既是我彷惶时的指航灯,也是我懈怠时的强心剂。有阳光就会有  相似文献   

15.
善“收”能“放”是班级教育管理中的一剂良药。“收”指的是对学生不良习惯和行为进行合理约束。从小学刚升到初中的部分学生不免有一些不良习惯和行为。例如,作息时间的改变,从客观上就导致了许多学生的不适应。当发现学生中有不良习惯和行为时,班主任就要进行合理约束,引导学生改正。有这样一件事:一个刚升到初中的学生一连两天都不出早操,班主任了解到这位学生不是不想出操,而是从小学刚到初中不能适应早起出操。班主任对其没有严厉批评、强令出操,而是跟这位学生说清事理,并安排宿舍长第二天提醒他按时起床。从此以后,这位不习惯早起出…  相似文献   

16.
从"分割"到"自治"的发展变化的过程,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天津城市管理体制的近代化过程.有一个"自治"的政府和这个政府有比较明确的施政区域--城市型政区是天津城市自治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王培利 《历史教学》2007,(12):73-77
从"分割"到"自治"的发展变化的过程,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天津城市管理体制的近代化过程.有一个"自治"的政府和这个政府有比较明确的施政区域--城市型政区是天津城市自治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不知从何时起,高考作文似乎成了一种新的“文体”,产生了某种“独特性”,有了自己的“行规”“招式”和“套路”,日益模式化、公式化,甚至拥有某种可操作性,从而距离写作自身的规律越来越远。这种作文大致有这样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9.
近期媒体有两条报道很引人注目:一条是说,3年的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增长了一倍,达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标准,中国仅用短短几年时间,就走完了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完成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到大众化的转变,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另一条是,某经济发达省郑重宣布,该省从学前三年到高中段教育的普及率均达85%以上,成为全国各省区中第一个基本普及15年教育的省份,实现了教育事业的历史性跨越.后来又有报道说,该省的9年制义务教育将延长至15年,即涵盖从学前三年到高中毕业的15年时间,但时隔不久又有官员宣称:义务教育延至15年报道不实.  相似文献   

20.
"有"为常用汉字,弄清其本义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从"有"字甲骨文,金文字形入手,分析各家之说,最终认同了清徐灏之说,认为"有"应为"以手持肉"之意.许慎所说的"有,不宜有也"应为其引申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