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作为最新“抗拆”事件的代表,在政府部门的妥善工作下,67岁的温岭老农罗保根同意签约拆迁。和之前诸多“抗拆”人士一样,罗保根被称为“最牛钉子户”。然而此前,看到报纸、网络上“最牛钉子户”的称号,罗保根很不喜欢,他不认为自己是“钉子户”。无独有偶,衢州市区原木材厂片区拆迁地块的一名拆迁户,对于当地媒体上报道他为“钉子户”表示强烈不满,“你们报纸别再叫我‘钉子户’了!”  相似文献   

2.
对于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沟北村村民张敏来说,2006年9月29日是一个喜忧参半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他和同村的渔民丛培巨、邵惟超一起结束了9天的“行政拘留”而重获自由,但同时:他们需要在一份“拆迁协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至于他们被派出所拘留的原因则是“在威海湾非法无证养殖,拒不服从政府拆迁”。2006年9月24日到27日,威海市环翠区政府以非法养殖为由,对其管辖的威海湾3700亩的网箱渔业养殖区进行了集中的清理和拆迁,对“拒不服从”拆迁的渔民实行强制拆迁,对个别阻碍拆迁的渔民施行行政拘留。在这之前,威海湾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形成…  相似文献   

3.
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智者:“我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自己愉快,同时也能给别人带去愉快的人呢?” 智者看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很难得了。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1904年,普利策在自己的报纸 生涯就要结束的时候,想找一个信得过的人来保持他的《世界报》的完整性。他看中的是纽约州最高法院的首席官摩根·K·斯坦利。他约这位法官骑马,并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两个人约定,斯坦利将成为理事。普利策问斯坦利:“您觉得《世界报》怎么样?” “它是一张伟大的报纸,但是它有一个缺点。” “缺点是什么?” “它从来不支持朋友。” 普利策激烈地回答:“一张报纸不应该有朋友。” 这位法官同样激烈地回答:“我认为它应该有朋友。”普利策说:“如果这是你的意见,你就是给100万美元,我也不…  相似文献   

5.
在浙江浦江,拆迁从政府“强拆”.变为了居民“要拆”。老百姓发现拆迁并不是政府单方面说了算.而是和自己平等协商谈判。  相似文献   

6.
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大师?他们用什么来证明自己配得上“大师”头衔?“大师”的一般标准是什么?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比同时代的人活得长,就称呼他为大师,也不能因为他和更有名的人打过架,混了个脸熟,就给他“大师”称号。大师不同于常人之处,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因强拆而引发抵抗的事件已有多起。长期关注拆迁问题的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于建嵘公开发文说,中国的拆迁问题,已经到了“民不畏死”因而“莫要以死惧之”的地步了。“此事之破题,需要另寻他途。”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请客     
1月下旬某日,韩练成由社会部副部长刘少文陪同去西柏坡参见朱德,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朱总司令。朱:“你不要老说自己是旧军人。旧军人有什么关系?我,彭德怀同志,贺龙同志,不都是旧军人?”韩:“我哪能跟几位老总比?”  相似文献   

9.
《全国新书目》2013,(8):50-51
20种开头:横空出世鸣世间 “天涯远不远?”“不远!”“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明月是什么颜色?”“是蓝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忧郁。” “明月在哪?”“就在他的心,他的心就是明月。”“刀呢?”“刀就在他手!”  相似文献   

10.
敬畏雷霆     
《新闻世界》2008,(3):57-57
电视上在做一个访谈节目,嘉宾是一位市长。当主持人开玩笑说他位高权重,可以呼风唤雨时,他神色凝重地说:“完全不是,我很有敬畏感。”是敬畏上司?或者敬畏法纪?他却答:“不是。遵纪守法是每个人必须恪守的准则,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敬畏。敬畏,应该是在自己拥有极大选择权的时候,灵魂的甘心慑服和自觉听从。”  相似文献   

11.
拍片子是随着自己的状态而变化的,自己早过了那个住集体宿舍的漂泊状态,现在,他更想拍拍美食。如果那个年轻的陈晓卿见到二十年后的自己,会满意吗?“不满意,太不满意了”。他说  相似文献   

12.
“我为啥老是读了后面忘了前面?”、“怎样克服‘学了记不住’?”……在报社、杂志社,编辑们常常收到类似的机关干部来信。提起记忆力,我想起一个人。可以说,他是我所见到的人中,记忆力最强的一个。记得有一天,他闭着双眼──不看自己的棋盘,全靠脑子“背棋”,同时与6个象棋高手下棋。结果,他这个“瞎子”,竟把6个高手打得落花流水。目睹此景此情,许多记者惊愕得两眼瞪得滚圆……为什么他的记忆力如此超常?事后,我找到他──远在大西北的一位秘书处长。他的回答,带有一点哲理味的幽默;“因为我并不觉得自己脑子灵,所以人们…  相似文献   

13.
我们保存什么?─—关于两个“永久性”之认识四川涪陵地区档案局罗力本栏编辑张历生我们应当保存什么?这个问题似乎不成为问题,甚至可能会引起同行们的笑话。难道档案工作者还不知道我们自己应当保存什么吗?如早不加深究,人们会毫不犹豫他说我们不就是保存档案吗?然...  相似文献   

14.
孙权年少时,他的哥哥吴侯孙策已拥有江东六郡,由吕范担任“财政部长”,周谷担任“组织部长”。 孙权作为吴侯的弟弟,自然是个重量级人物,特别又当了阳羡县的县长,谁不高看一眼?孙权很清楚自己的软实力,所以他就很注意开发自身“资源”,为自己,有时其实也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搞点特殊。  相似文献   

15.
《大观周刊》2006,(26):8-9
词解 第四者:第三者身边的异性好友,也是对第三者有暧昧情感的人。 背景 最近昆明电视台有部热播剧《靠近你,温暖我》反响不俗,剧情中一个关于“第四者”的说法也引起了大家注意。许晴饰演的丁爱羽总是在无意中陷入“第三者”的怪圈,在她得知她的男友隐瞒了已经结婚的事实而饱受打击的时候,认识了“男友”的好朋友,善良、仗义有责任感的翁立明。面对丁爱羽,翁立明心动不已,但这也让翁成为尴尬的“第四者”…… 现在流行把第三者称为“小三”,称呼上便有了些不屑,可见小三们的感情生活并不为人认可。而在他/她们的现实生活中,除了对别人的那个男人或女人寻死觅活之外,似乎总会有一个在旁边帮助和支持自己的异性好友的神秘角色,听自己发泄,听自己的痛苦和困扰,随叫随到,无怨无悔。 这个神秘人就是第四者。他/她甘做小三的精神支柱,甚至为了帮助和陪伴小三,往往把自己的生活和感情也弄得乱七八糟。是什么力量如此巨大?友谊?或是,爱情?是知己?还是情人?明知小三对别人爱得死去活来,自己爱得无望却依然执着陪伴,难道就是传说中的自虐狂? 嘉宾们从感情和心理的角度入手,慢慢为我们解开看似复杂的原因和现象——人人都可能是第四者?其实,了解自己的需要才是营造一段健康爱情的关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他先后考入北大清华,又因个人原因而两次退学。今年他又以677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他就是四川南充考生张非。可此时,网上到处流传他是反复退学考北大、清华等名校的“职业高考生”和“考霸”,以此牟取巨额奖学金。面对别人扣给自己这顶史上最牛“高考”钉子户的帽子,张非称赚钱牟利纯属无稽之谈,他只是在拯救深陷网毒的自己而已。那么,究竟是赚钱牟利,还是自我拯救呢?  相似文献   

17.
孙杨怎么了     
全国瞩目的奥运冠军,转眼成为了“问题青年”。是孙杨的张扬个性使然?是教练训练手段落伍,束缚了天才?还是他的上级管理部门浙江体育局和国家游泳中心的管理已经不适合时代?  相似文献   

18.
当江苏卫视《最强大脑》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讨论话题,那些不可思议的大脑的主人们也从乡野、学校进入大众视野。他们是谁?从哪儿来,远高出常人的智商对自己的命运是“礼物”,还是负担?那些“与众不同”的才能还能为社会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9.
邻居任师傅,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每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也很好,难得看到他生病。有一次我问他:“你哪有这么多的高兴事,整日快乐似神仙?有什么生活诀窍吗?”他笑着对我说:“诀窍谈不上,我的生活信条是:遇事给自己找个快乐的理由。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事,换个角度去想,都会让你高兴。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我的一位在北京某机关从事档案工作的朋友,给我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他自己大学毕业“嫁”到机关近30年来,长年忙于收集、整理、编研档案信息,已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档案事业,现如今已是“半老徐爷”了。其实那位档案朋友才40来岁,然我却还比他大几岁哩!他是“半老徐爷”,我便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还有点“风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