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文本解读的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使用,给小学语文教学吹来一股清新的改革之风。许多教师正以新课程理念创新课堂。但是,我们总感觉不少“新课堂”更多关注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而忽略了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凭借——文本的开发和利用,有的课脱离文本,有的课超越文本,有的课甚至放弃文本,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肤浅、浮躁、迷失,在课堂上呈现这样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2.
"缺位"是教学现实对文本价值生命视角的忽略--文本张力应得到应有的体现.从备课开始,许多教师迷恋教案,对名师的教学设计生搬硬套,有的教了多年书却没有正儿八经自己备过几节像样的课,难怪有专家说:"一辈子生活在别人的教案里,顶多是每学期把这本文字挪到另一本本子上,有的老师拿别人的一本教案用了一辈子."这就给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提倡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因此,很多教师喜欢用“问题教学”的方法授课。我们对阅读教学的考查,确实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这本无可厚非,但事实上,不少教师的问题教学却成了教学问题:有的教师课堂提问太随意,问题离开了文本研读的具体语境,学生的回答漫无边际;有的教师喜欢将需要交流探究的问题肢解成支离破碎的是非问、选择问;有的教师在教学时总是不自觉地与应试接轨,把课上成了应试课;有的教师将问题抛出后,几乎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只能以自问自答结束。以上的课堂问题实际上都是伪问题,缺少思维内涵,缺失问题情境,缺乏提问设计创新的技能;问题与问题之间既不存在联系,又缺少整合,结果造成了教师的“问题依赖症”、学生的“问题厌倦症”。面对这一情况,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来改善问题教学,避免使其成为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语文课改课要教什么?怎么教?很明显,“教什么”放在首位,“怎么教”位居其后。换句话说,一堂语文课,首先考虑的绝对应该是教学内容而非教学方法。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内容、正确的教学目标,无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玩什么花样,搞什么创新,都不能说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另外,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其他课程学的不是文本本身.而是文本所负载的内容,惟有语文课,主要不是学习文本内容,而是文本本身。  相似文献   

5.
课改至今,语文课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孩子的笑声洒满每个角落;精致的课件贯穿教学的始终;充分张扬的学生个性;动人的作秀课频频出现;学生或说唱,或表演,给人一种师生同乐、其乐融融的感觉,着实令人兴奋。但如果对此背景下的某些教学现象进行反思,不难发现当前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还存在着一些“无度”现象,这些问题主要缘于教师与文本对话中误区产生的隐患。下面笔者就教者在把握“回归”与“超越”中与文本对话的现状进行分析。一、迷信教材,文本对话不深入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库,同时也是课程标准思想的载体和学生学习养成的凭借,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新的教材观指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走进教材,走出教材”。教材对教学的影响不是“束缚”,而是“引领”。“用教材教”就要先深入对话教材,再浅出教材。没有对教材的深入对话,也就没有对教材的浅出。  相似文献   

6.
“实”首先是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际出发的,因为学生学习程度不同,所以确定的教学目标就不应该是完全一样的。其次是从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特长实际出发的,诸如有的教师言功底厚,有的写作功力深,有的擅长教散,有的教议论胜人一筹,等等。我们倡导“实”的核心理念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叶澜先生认为:一堂实课应该是一堂有意义的扎实的课。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多来,我听了大量的语文公开课和随堂课,发现不少教师片面理解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和课标的新理念,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本文就将这些“误区”罗列出来,以求引起同行们的共同思考。一、游离文本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一些教师过于偏激,盲目地追求创新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只知道教学方式的翻新,脱离了文本,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文本的对话。有的课,学生连生字还不会认读,句子还没有读通,教师就急于让学生漫无目标地想象;有的课,不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不以文本为凭借,很随意地向课外拓展,任凭学生不着边际地讨论,等等…  相似文献   

8.
大家都来当评课专家一堂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课怎样上?一堂具有“语文味”的课怎样上?一堂能够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个性”的课怎样上?这是我们许多教师最为关注的也是最为困惑的问题。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于“创新课堂”栏目同时刊发两篇以上“同题教例”,从不同的角度展示课堂,希望老师们都来当评课专家,对我们刊发的“教例”品头论足———三言五语不嫌少,三五百字不为多,也可荐举自己理想的“教例”给我们,让更多的学习者受益———哦,别忘了,“教例”之后要加上自己的评语。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是高校“两课”的主要课程,是每个大学生的第一必修课。但目前“思修”课的教学中存在着学生不重视、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深感难教而不愿教的现状。本文提出改变现状的对策:教师必须要树立与现代教育思想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强化“思修”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催生、激活应用现代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开展说课活动,不仅能推动教师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和创新,活跃教学氛围,而且对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 第一,说课与备课的区别。首先,内容不同。备课主要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说课主要是解决“为什么这样教和教得怎么样”的问题。其次,形式不同。备课主要是教师个体的静态活动,而说课是由说课者与评说者共同参与的教师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首届全国“高教杯”中职财会教师说课大赛的审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说课应注重教学理念与教学过程的衔接、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师说课与教师授课的区别以及处理好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的关系等五个问题,并加以阐述,倡导教师树立以研促教的意识,以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促进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如何教活教材?有的教师按教参的解读,设计大量问题提问学生,但是这些问题不是推动“学”的真问题,只起到推进“教”的程序的作用,走的仍然是教学的老路。有的教师谋求教学形式的多变,诸如借助多媒体的视觉、音响效果,搞热热闹闹的大讨论、大表演,却忽略了文本的阅读、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训练。这样给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新课程下的教学哪些该改,哪些不该改?本文试以诗歌教学为例。谈谈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坚守与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略读课文教学“略”“精”不分的现状 1.面面俱到,不敢“略”。 有的教师不清楚略读课文的课程价值.不清楚精读课型和略读课型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形态方面的不同,不知道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在阅读技能培养上更强调运用.教师的教要“略”.学生的学不能“略”等教学特点.所以不知略读课文教学要“略”教。这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担心略读课文略教了.自己的学生会在统考时栽跟斗.所以不敢“略”。把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变成两课时、三课时.结果造成课时不够.匆匆忙忙赶进度.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实施优劣的关键在教师。课堂则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实施教学的舞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热情,打造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是语文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回顾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经历了“备感困惑———共同探求———初步认识”这样一个艰难的历程。初次接触,要么“穿新鞋,走老路”,在新课程的幌子下继续着传统教学的行为,要么急于求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模糊不清,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纪律涣散。对于语文到底怎样教、到底教什么这样的问题感到迷惘与不解。语文到底怎样教,到底教什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得非常明确,阐明其特点是“工…  相似文献   

15.
曾立珍 《教师》2012,(16):68-68
一、设计有效性的教学目标 平时我们外出听课总会发现教师上的展示课课时模糊不清。说是第一课时,它又没有进行字词的学习、读通课文、写字等。说是第二课时,然而学生对文本的接触又像是刚刚开始而已,但从教师的教学过程却看到了学生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教师小结,看到了第二课时目标。如果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这样教,第二课时又该如何教?如果平时我们不这样教,为什么展示课又这样作秀?  相似文献   

16.
教学有"度"     
赵冬银 《教育艺术》2001,(12):57-58
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 ,创新思维是智力活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当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但是 ,在教改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了少数教师盲目地采取了一些方法和形式 ,没有准确把握教改的“度” ,结果适得其反 ,收效甚微。有感于此 ,现结合教学中所得 ,就如何把握思政教学的“度” ,略谈几点浅见。一、引题重简洁 ,讲究力度人们常说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亦然 ,好的开头容易引发学生兴趣 ,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与好的开头密切相关。有的教师常常忽略了这一点 ,有的开头千…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谈四点认识:一、目标要实和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向40分钟要效益,就必须在课前预设中解决“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的问题,其中“教什么”很重要,教师须在做好文本解读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好教学目标,目标指向明确,学生求知欲望才会强烈。教学目标就像靶子,  相似文献   

18.
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有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并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使课堂教学各环节紧扣目标有效展开,这样才能教有所循,学有所得。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教学中“胡子眉毛一把抓”,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有的课堂教学目标含糊不清,目标落实不到位;有的只是照搬教学预案,却忽略了课堂的精彩生成;有的对文本重难点把握不准,课堂教学仍存在串问串讲串读的现象……这些问题说明,很多一线教师,或目标意识不强,或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心中无数、“胸中无本”、忽略学情,等等,从而导致课堂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9.
吴振华 《中国教师》2005,(12):40-41
课程改革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活力,但由于部分教师对课程标准理解不透,注重形式,一味花力气在活动中创新出花样,脱离学生,偏离文本,华而不实,出现了各种“虚化”现象。具体表现在目标虚、讨论虚、评价虚、作业虚等几个方面。导致课堂教学犹如绣花枕头,学生上课好似雾中看花,效率低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警惕这些“虚化”现象,力求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扎实、有效。一、目标虚经常会看到有的教师刻意追求目标教学,一节课设置了4-5个目标,有的甚至用多媒体或投影来显示,让学生高声朗读。细细分析一下,有的目标对学生来说实在是高不可攀,有的…  相似文献   

20.
凌虹 《湖南教育》2010,(4):32-34
教材文本是教师教学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有的教师片面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不知道将文本置于什么位置;有些教师盲目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无暇关照教材文本,甚至冷落、淡化、遗忘教材文本。其实,文本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最宝贵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也不能忘“本”,否则就是舍本求末。语文教学只有把“本”留住,把“本”激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