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普遍反映历史比较难记、容易遗忘,历史知识点太过繁杂,当下的历史教师应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在学生充分理解历史知识的基础上,使其掌握历史知识的记忆策略。  相似文献   

2.
“授鱼”与“授渔”,两者仅一字之差,其内涵却相距甚远。“授鱼”,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授渔”是向学生传授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本领。 当前,有些学生学习历史不甚得法,只靠机械记忆,甚至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历史,这是造成知识水平低下,部分学生不愿学史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应予重视,设法解决。  相似文献   

3.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我国传统教育理论中的经典,它可贵在认识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然而,用新课改理论来分析,它对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理解显然有其不足。学习方法也是一种知识,“授之以渔”强调“授”,实质也是教师主宰一切的灌注式,学生获得学习方法的方式被动单一。苏霍姆林斯基说:“按我们的观点,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①“授之以渔”使学生的主体性无从发挥,“结果是知识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他们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乐趣可言的事…  相似文献   

4.
高绍蕴 《湖南教育》2003,(13):53-53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必须遵循本学科的特点,不断研究学生学习本课的心理特征与技能表现,灵活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授之以渔”,培养自悟能力。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与信息加工的能力。历史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才能使学生形成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学习能力。“授之以渔”,就是让学生由“学会”变“会学”,增强悟性。首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发现规律,利用规律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历史朝代的兴衰揭示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在初中生普遍对历史学科不重视,认为历史就是读读背背,面临中考的学生习惯将之称为“副科”。究其原因,很多教师疲于应对中考,对学生生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授人以“鱼”而非授之以“渔”,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分散、零碎的历史知识,并未教会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学生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中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也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提倡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下面,我粗浅地谈谈教学中“授之以渔”的几点做法。一、充分利用学习新知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方法新一轮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也就是强调:教师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下自主建构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同时要解决怎样学习的问题。如:教学认识…  相似文献   

7.
有个教育观点认为“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其实这个观点也不是最新的,我们的古人早就提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历史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无疑是教给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8.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同理,作为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也更加有意义。固然,学生也要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由单纯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有意主动的独立式学习转变。《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怎样把“渔”授给学生呢?捷径只有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呢?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独立探索知识,追求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主性发  相似文献   

10.
英语学科对学生很重要,在第一节课上,教师要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教给人知识,不如教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送给人鱼吃,不如教给人捕鱼的技术,有了捕鱼的技术可以自己捕鱼吃。教学也是这样,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有了学习方法,学生就可以在浩  相似文献   

12.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目前,地理教学正经历着自“授”到“导”的转变,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教学过程应由侧重知识传授转向知识传授与能力传授并重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能力,尽量让他们自己从课本以及其他地理信息中提炼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是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从而  相似文献   

13.
“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与其把现成的知识奉送给学生,不如把学习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他们就可以触类旁通,获取更多的知识。这是对过去那种“填鸭式”的应试教育的一种否定,是对以往那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法的大胆摒弃。  相似文献   

14.
冯运斌 《教育文汇》2013,(17):30-31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说教学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一些现成的知识,而应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没错。但我觉得,授之以“渔”之外,更应为学生建设出一片探索和检验知识的“鱼塘”。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授之以渔”,很多老师也意识到教会学生学习比纯粹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如何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呢?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6.
加强对中学历史教学的研究和探索,重视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中注重素质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会思考、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学法得之于教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论述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创新 ,是未来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评判标准就是“创新” ,创新自然就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追求目标。而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笛卡尔认为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中 ,不仅向学生提供“黄金” ,更要使他们掌握“点金卡” ,不仅授之以“鱼” ,更要授之以“渔”。学生一旦掌握了创新方法 ,他们就可以像阿基米德那样大胆地说 :“只要给我一个立足点和支点 ,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 !”在教学中 ,我主要引导学生采取下列方法进行创新实践。一、用“三个面向”启发创新“面向…  相似文献   

18.
马庆坤 《考试周刊》2011,(67):159-160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用历史可以明是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动的史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升感知能力,提高教学成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才会在融会贯通中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作者把新课程改革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补治岐 《甘肃教育》2011,(16):84-8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历史教学中,笔者就尝试让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记忆历史知识,这样做,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一、记忆历史年份1.数轴法。  相似文献   

20.
余芳 《中等职业教育》2012,(18):14-15,18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学生既有知识,不如传授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笔者认为,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教师需要提供充足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提升能力,即授之以"渔场"。在语文教学中。这个"渔场"也就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