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光显 《农村教育》2006,(12):33-34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小康和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委任务。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正从传统的、封闭的、比较单一的种植业向现代化农业方向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多种经营异军突起,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迫切需要大量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会经营、善决策、精管理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而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农村中学每年要有大批毕业生不能进入高一级学校.回乡后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的新增劳动力。由于他们在校期间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因而处于“出了校门,进了农门,致富无门”的窘迫状况。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吸收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不强,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对回乡学生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培养大批既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又掌握一定实用技能的农村建设生力军和新一代农民。促进教育和经济的紧密结合.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农村普通中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同时兼顾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而过去,我们对这一点缺乏理解,把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重点放在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这一头。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带来了工作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给学校工作造成愈来愈难解脱的困境。近三年来,我们遵照国家教委关于“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指示,统一思想认识,采取积极措施,在各年级全面开设劳技课,高中附设职业班,初三进行分叉教育,建立劳技教研组,逐步把升学教育变为素质教育,摆脱了困境,培养了一批农村需要的人才。1988年,被省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深入,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开始跻于新的恢复和发展时期。这种顺应社会生产发展的要求,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展现出愈来愈大的“智力增殖”效益,无疑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如何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引向社会化的发展轨道,尚是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对此,笔者有四点肤浅认识。一、更新观念是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社会化发展的首要前提自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能从人类社会中分工出来以后,几千年间一直被剥削阶级所利用,致使教育与社会脱节、教育与生活脱节、求学与服务脱节。解放后,我国教育虽有所变革和进步,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旧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育制度仍然是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封闭式体制,办学为了升学,因而学校自学校,社会自社会,二者不相闻问。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的:“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  相似文献   

4.
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分析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提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必须从面向"三农"转为面向城乡,从单一就业教育转为就业与升学教育并重,从为本地积累新生劳动力转为向外地大批量转移新生和剩余劳动力,并对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小康和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正从传统的、封闭的、比较单一的种植业向现代化农业方向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多种经营异军突起,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迫切需要大量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会经营、善决策、精管理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而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农村中学每年要有大批毕业生不能进入高一级学校,回乡后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的新增劳动力。由于他们在校期间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技术  相似文献   

6.
“一所特殊性的中学校”比乐中学是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的一所初级中学校,于1946年成立,校址在上海雁荡路职教社办公大厦内。第一期招收初一新生60名,至1949年上海解放,正赶上初中毕业。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黄炎培称比乐中学是“一所特殊性的中学校”。他要求比乐中学“升学准备与职业训  相似文献   

7.
在普通中学中如何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普通教育如何同职业技术教育结合,实现中学特别是高中所担负的既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又为各条战线输送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也就是说完成学生升学和  相似文献   

8.
实行农科教结合,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科技兴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部门的责任是必须搞好农村教育的综合改革,其关键是确立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变应试教育为应“市”教育,变升学型为服务型;重点是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科技兴农人才。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使农业逐步实现现代化,最根本还得依靠教育,党和政府已决定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认为,农村教育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在大力发展农村普通教育的基础上,设立综合中学,改变单一的为升学做准备的教育模式;同时在农村以乡镇为单位广泛设立农业培训机构对农民进行继续教育,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指示是我们整个教育工作的一项根本方针,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战略方针,毫无疑问,也是我们改革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肤浅的理解农村中学当然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但毕竟是少数。多数毕业生不能升学,将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劳动后备军。农村中学毕业生的思想和文化素质,与农业生产的发展关系密切。据某地统计,近几年农村“专业户”、“冒尖户”中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占半数以上,初中程度的约占三分之一,而小学程度的不到十分之一。这说明,要改变农业科学技术落后的状况,加速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必须大力改革农村中学教育,提高农村中学  相似文献   

11.
一、必须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自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以来,全国各地不少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积极努力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小学逐步摆脱“升学教育”的阴影,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虽然有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还不高,但已经在探索、在尝试。而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升学的压力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减轻,读书升学仍旧是农家子弟走出农村步入“白领”阶层的首选方式,农村学校的“优劣”仍以“升学率”为唯一标准。农村初中要想摆脱“升学教育”的窠臼,需要进行…  相似文献   

12.
农村教育在促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功能单一,亟待拓展,以适应农民子弟升学和农村劳动力人口素质提升的要求。拓展农村基础教育功能必须确立新的理念:面向所有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成功;确立升学和就业双重导向;要一手抓投入、一手抓改革,两手都要硬。在实施过程中,要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学知”与“学技”有机结合;尤其要发挥农村中学所具有的多种功能的作用,让一所中学带动一方产业。  相似文献   

13.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农村基础教育所处的城乡一体化背景,教育对象的现实需要和农村基础教育自身特点,农村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应消除“留农”与“离农”的对立,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方向,为农村和城市共同培养合格公民。具体而言,农村基础教育应改变单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的目标,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结合,确立合格公民、升学预备和就业准备多元整合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山东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一派生机勃勃。到目前止,全省共有农村各类职业技术中学三百六十五所,在校生九万四千八百人,开设农学、果林、园艺、畜牧兽医、财会、水产养殖、农机电、家用电器、幼师、烹饪、建筑等五十多个专业。六年来,已有四届毕业生四万二千七百人,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生力军,科技推广的基层骨干,劳动致富的带头人。六年来,已经涌现出一百五十多所专业有特色,办得好的农村职业技术中学。这些学校成为各县农村技术人才的培育基地,科学实验的基地,技术和良种推广的基地。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命力,在农村现代化建设、农村经济翻番中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许多县的领导干部说:“要富民兴鲁,就得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还有  相似文献   

15.
<正> 由于旧的习惯势力和千百年来的办学思想的影响,目前仍然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不少家长送子女上学的目的依旧是“成龙”,不少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也依旧是在“升学率”上做文章,学校的教学活动几乎都围着“升学”这个中心转。职业技术教育这几年虽然有所发展,但没有认真地抓,职业技术教育这个特点没有很好地体  相似文献   

16.
职业技术教育曾成为日本、西德等国家战后经济腾飞的有力武器,它也必将成为中国发展企业振兴经济的支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十多年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农村职教与经济发展不同步,与产业结构不协调,农村职教没有发挥出它对经济建设应有的效能,致使职业教育一直未能摆脱困境走出低谷,我们认为,制约因素主要有如下诸方面。一、对职业技术教育认识模糊长期以来,人们各自以自己的认识按自己的理解办学,有的把职业技术教育和基础教育混为一体,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另一个升学的阵地;有的把职业技术学校看成是培养专职劳动对象的场…  相似文献   

17.
岳万江 《贵州教育》2005,(22):11-12
我国农村初中毕业生是一支庞大的队伍。目前,我国每年的农村初中毕业生除三分之一能升学外,三分之二的是没有职业技术而很难就业的“空”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至少有两千万这样的“空”军。这些“空”军要么走劳动力转移的路子,盲目外出务工就业,要么回到农村学习“原始”农业,要么浪荡江湖危害社会,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如何利用好这支队伍,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的发展、市场化经营、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建设,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构建农村初中毕业生的就业平台,是促进农村初中毕业生就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在体现。  相似文献   

18.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日趋活跃,数量和比重保持持续上升趋势,使长期以来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转移模式发生转变,"离土离乡"的农民逐年增多,并逐渐成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尤其成为农村新增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城市发展过程中一线产业工人的新生力量将越来越多地来自于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但是据统计,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左右,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的仅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只有0.13%,大量农民没有接受过适当的职业技术教育,缺乏一技之长。加强  相似文献   

19.
农村普通中学如何改革?安徽省宿松县程集中学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一条适应当地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路子。他们坚决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束缚,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把学校办成“育人有特色,教学有特长”,做到既有一定的升学率,又能使学生毕业回乡后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把自己的办学思想概括成为四句话:“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几年来,该校向高等院校输送了1100多名新生,升学率稳定在  相似文献   

20.
县以下的教育工作,应当是“农”字当头,一切要从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出发,要为农民致富服务。我们从1985年中央发布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就首先从初中毕业生回乡后的职业技术教育入手,做了一些探索。一、广泛宣传,统筹发展1984年以前,我县每年都有近5000名的初中毕业生进入社会,绝大部分又是农村的学生,在没有兴办初中后职业技术教育的年代里,他们陷入“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