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采用红外光点记录系统和三维测力台联机同步测试方法,获得我国步枪优秀选手和初级运动员立射时的枪口空间位移、枪支与靶面的空间角位移、压力中心点位置等指标的数据。发现枪支在沿射击目标方向上晃动等特点,分析获得不同水平运动员立射时的力学稳定性。测试研究与比赛成绩对照表明,这种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运动员在近期比赛中能否发挥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
射击是以外表难以察觉的精细肌肉感觉为基础的运动项目。必须借助测试仪器,才能检测出运动员在射击训练中的错误动作,并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产生这些错误动作的有关信息。在射击的各个基本动作中,起作用最大的是枪支的稳定性和《射手——枪支》系统整体的稳定性。以往在对稳定性研究的文献资料中,论述了单纯测定颤动频率和颤动幅度的方法来评定稳定性的水平,而我们认为,应该分析整个颤动过程的频谱。我们的研究课题是:探讨能否用测试射  相似文献   

3.
试论“枪感”、“预感”及其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问题射击是一项以小肌肉群运动为主的静力性、高精度、长时间、单调动作重复的个体比赛项目。我们民族擅长精确细腻肌肉运动的能力,对发展这一项目是十分有益的。如何打开科研大门,发扬我们民族这种能力,并在射击项目中得以充分运用,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下面就射击技术训练中,对心理学认识过程,特别是感知觉和运动表象等理论的具体运用做一初探。二、什么是“枪感”、“预感”? “枪感”,是射手对枪支形状、重量、重心、枪跳、后座等性能特点在操作过程中的心理反映,正象“球感”、“水感”和“器械感”一样。它是一种复合的专门化知觉。是运动员在操纵枪支活动中,把枪支与自  相似文献   

4.
在体操教学、训练中培养学生本体感觉的探讨河北师范大学刘建邦“本体感觉”就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能够感知自身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和身体各部位运动状况及其肌肉感觉,是人体运动训练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特殊知觉,是学生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运动员一切运动技能只...  相似文献   

5.
助力训练法是借助外力和外部条件的变换来提高训练质量,对训练进程起催化作用的方法。这里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一、有助于加速掌握姿势动作要领的方法: 1、初学射手在学习卧姿无依托射击姿势和动作时,常因枪支晃动大而产生肌肉紧张和动作发僵等毛病,导致击发时“甩”远弹和使套在支撑枪支的左臂上的枪皮带起不到保持左臂姿势的作用。采用助力训练法,把沙袋垫在托枪的左手背下面,可以帮助射手体会枪皮带对保持左上臂和前臂的角度不变,以及帮助保持枪支稳定性的作用,同时  相似文献   

6.
一、感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客和源泉。感觉、知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的心理的基本过程之一,也是认识过程的最初阶段。感觉是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而知觉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然而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是密切联系着的。所以当我们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同时也就反映了它的整体,故我们通常将感觉、知觉称之为“感知”。例如,我们看到这是一个排球,那是一场足球赛等等,均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列宁曾指出:“感觉、知觉是客观实在作用于我们感官的结果”。“不通过感觉,我们就  相似文献   

7.
人通过感知过程建立与外在世界的联系,并形成直接经验。人在间接经验知识学习过程中也常需要借助身体的感知,知识需要转化成能够感知的东西,以帮助理解和吸收。所以,感知是认识的基础,它为获得直接的体验,以及建立抽象概念提供了实质性的内容。随着感知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感知越来越敏锐,他的认知活动也就越广泛和深入。1.感觉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对其所产生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一切的认识活动常常要从感觉开始,1.1感觉的分类1.1.1外部感觉外部感觉是由机体以外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不同的属性所引起的感觉。每一个感觉器官…  相似文献   

8.
所谓“球感”即本体感觉。本体感受器是本体感觉的外围,埋在肌肉、肌腱和关节囊的感觉神经末梢。当肌肉收缩或伸展时,对本体感觉传来刺激使其产生的兴奋沿着传人神经及传导道,经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动觉细胞,通过动觉细胞的分析综合,感知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情况,运动员的一切运动技能,只有在本体感觉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借助本体感觉,就能感知每一动作中肌肉、肌腱、关节囊和韧带的缩短、放松和拉紧的不同情况,为中枢对运动行为进行分析综合创造条件。具体到足球运动员在传、接球的一瞬间足、踝、膝、髋等对来球的力量、速度、落点、旋转作恰到好处的应激处理视为“球感”。本文用动觉辨别仪、直角半圆仪、重量辨别仪对80名少年足球运动员踝关节本体感受器灵敏度进行测试,与教练员对其“球感”的经验判断比较,结果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1976年我们在冬训临时党委和党支部的领导下,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狠抓了革命理论学习,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注意了把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作为首要任务。在此前提下,我们坚决贯彻了“两严一大”的训练方针,认真抓了基本技术训练,以70-85%的训练时间,重点抓了立射(包括气步枪)训练,有一定效果。通过训练,运动员立射姿势动作进一步定型,稳定性有所提高,射击规律性比以往明确,并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剧烈运动时,由于在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赶不上运动器官的需要,往往产生一种非常难受的感觉。此时感到呼吸困难,肌肉酸疼.运作迟缓,情绪低落,简直不愿再继续运动下去,这种状态叫“极点”。“极点”的产生是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跟不上肌肉活动的需要,造成氧供应不足,大量乳酸等物质在血液中积累,这些化学物质的刺激  相似文献   

11.
背越式跳高杆上的挺髋动作是顺利完成过杆任务的关键技术动作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初学者往往在腾空状态中肌肉感觉模糊,感知不到挺髋动作的用力部位,常犯屈髋“坐着”过杆的错误动作,延缓了挺髋动作的掌握。在背越式跳高过竿教学中,强调学生在空中运用臀部的左右两部分向中间快速短暂的强力挤压的动作(即臀部的两边向身体中心矢状面挤压,本文简称  相似文献   

12.
<正> 体育运动中的任何技术动作,都具有一定的节奏,按一定的节奏进行练习,能使身体各运动部分和内脏器官系统之间协调一致,有利于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用音响刺激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动作节奏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学生在改进与提高动作技能阶段主要是根据肌肉感觉来判断完成某一动作的准确性。如果在练习时,配以有节奏的音响如喊“数字口令”等,就可以使“数字口令”的节拍与学生的动作建立联系,以帮助提高肌肉感觉的准确性,加强肌肉活动的节奏感。下面介绍我在田径教学中运用此方法的体会。一、运用“数字口令”,能帮助加快动作速度如跨栏的栏间跑要求速度要快,否则将影  相似文献   

13.
1 引言 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是通过听觉感知教练员的指令,用触觉、肌肉的本体感觉去感知肌肉的用力时间、程度和方法以及动作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特别是在感知运动强度、用力程度时,还要受到当时体力状况,情绪水准、实践经验等诸因素的影响。因此,对教练员来说,如何把握住运动员在执行相对运动强度时的各种反应,了解相对强度与运动成绩的关系,对提高训练效果,保证训练质量,防止伤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赛中部分赛中是指从裁判员抛球开始,至终场锣响的全部比赛时间。一开局时的调节(一) 自我紧松肌肉感觉调节法: 这是一种调节肌肉感觉的有效放松方法,它有解除不安和惊慌情绪,促进神经系统迅速恢复平衡,增强斗志,稳定情绪,以适宜心理状态进入比赛的作用。可在开赛跳球前或犯规、违例时,球未进入比赛状态前使用。  相似文献   

15.
全志伟 《体育科研》2009,30(4):66-68
气手枪项目是手枪项目中设计精确度要求最高的项目,对技术动作的稳定性、一致性及稳、瞄、扣的协调配合等要求比较高,使用激光瞄准测试仪,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及上海队一、二线运动员进行技术动作的稳定性的测试与分析,发现优秀运动员在进入瞄区后的稳定性方面显著高于一般运动员,具体体现在枪支稳定早、稳定时间长,并且在稳定期里枪支的晃动小.  相似文献   

16.
<正> 人的认识是由感觉、知觉与表象开始并逐步深入的。体育教学也应遵循这一点。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如一个篮球的颜色、硬度、光滑、气味,拍球的声音等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分析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在人脑中产生的映象。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它反映了外界事物或人体内部(如机体感觉、平衡感觉、运动感觉)某方面的变化,为更高一级的心理过程提供感性素材。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相似文献   

17.
“一体感”是运动员长期训练与比赛形成的专项心理能力,是保障运动员发挥最佳竞技状态的基础。赛艇运动要求运动员在划行过程中对 人、艇、桨、水具有良好的协调和控制能力。在赛艇日常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多使用“人艇合一”的感觉来描述对自身状态、动作技术和艇、桨的良 好控制与清晰的认知,并对其自身竞技水平的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赛艇运动员“人—艇—桨一体感”的结构特点,运用扎根理论,对 来自湖北和广东省赛艇运动队的24名赛艇运动员与6名教练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对访谈结果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得出 赛艇运动员“人—艇—桨一体感”的结构包括:感知控制艇身能力(艇速感、艇平衡感、艇噪音感、艇滑座感、艇吃水感)、感知控制桨能力(桨出入水 感、桨力感、桨频节奏感、桨叶位置感)、感知掌控对手能力(对手位置感、对手体力感、对手节奏感、对手战术感)和感知掌控队友能力(队友节奏感、 队友协同感、队友战术感、队友体力感)4个大范畴和17个小范畴,并且它们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反映赛艇运动员对自身技术动作控制 状态的感知能力,为赛艇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提供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掌握运动技能与掌握其它科学知识不同,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动作练习来进行的。在动作练习过程中,由动作本身引起的运动感觉是最直接的“调节者”。谢切诺夫指出:“毫无疑问,这些感觉虽然是模糊的,但在各个肌肉收缩的协调活动中,却起着主导作用。”巴浦洛夫因而认为:运动分析器是内部分析器中最重要的分析器,它的活动所产生的感觉是由运动所引起的,又支配和调节着运动的进行。因此,  相似文献   

19.
“铁臂功”是少林传统武术基本功的关键功法之一,内容包括:鼎功、猫行功、推起功、格臂功、运石功、铁球功、旋臂功、抖大杆子等;“铁臂功”不仅是提高手臂力量的锻炼方法,还可以通过它体会对抗中臂部肌肉力量运用的各种不同感觉,体会“以柔克刚,以刚制柔”技法的运用。“铁臂功”的训练是武术从基本功讨渡到宴战练习的基础功,  相似文献   

20.
对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运动协调能力”的训练,有利于稳定性平衡能力的发展需要。不同的空间、时间及肌肉感觉的准确性与调节能力的增强,对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运动协调能力和其它相关能力的提高,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