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情加深了     
杭淑 《班主任》2000,(3):47-47
下午,蓝天中有朵朵白云,鸟儿唱着轻快的歌。自习课时间,我来到教室让一些学生订正上午听写的内容。教室宽敞明亮,整洁安静。学生们有的做作业,有的看课外书,专心致志,一丝不苟。我喊了几个学生到讲台来,为他们讲解,让他们订正。当他们一个个走回座位时,其中的一个男孩狠狠地将测验卷子团成了一团。  相似文献   

2.
一次,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做练习。由于课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我对一道题目的解答心中没底。课上,居然“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松了口气。到另一个班级上同一课时,我吸取教训,备课充分,讲解详细。可几天后进行测试,还是这个知识点,第一个班级只有6名学生做错,而经过我精心讲解的第二个班级的正确率还不到50%。这出乎我的意料。[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课文《狱中联欢》中有很多对联。因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联,所以我特意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讲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我先让学生去找自己喜欢的对联,再给学生讲解对联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巩固有关对联的知识,学完《詹天佑》一课后,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我对学生说:“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的事迹非常感人。让我们来写副对联歌颂他。同桌可先讨论一下,想一想应当怎样写,最好能押韵。”  相似文献   

4.
有一次我在精心讲完一个问题后,让学生用刚学的知识来解决另一个问题,遗憾的是,当我让某位做沉思状的学生回答时,他反而问我:"你刚才说的是什么?"我相信我对问题的讲解是全面细致的,可居然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共鸣,这使我的内心充满了失败感.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通过学习对照自己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慢慢地觉悟,发现了原来并不是学生出了问题,而是我自己的教学出了问题.在教学中我生怕学生这也不会那也想不到,于是在讲解时,我面面俱到,竭尽所能.殊不知就在这面面俱到中我的课已经如同嚼蜡,丝毫引不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了.  相似文献   

5.
我不止一次地听到一些孩子埋怨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他们讲解难题时耐心不够或是拒绝他们。我不能去责怪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毕竟是学生,不可能像老师那样深入浅出地讲述每一个问题,很多时候他  相似文献   

6.
要精讲多练     
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即要讲得清楚明白,又要给学生留有充裕的练习时间。精讲,关键是在“精”字上下功夫。首先应该精心备课,透彻地理解、掌握了教材,熟能生巧,用语也会贴切中肯;预先了解到学生对新课程理解的程度和对旧课程掌握的情况,讲解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讲解也才会切中要害,突破难点,并且还应发挥教具直观教学的作用。比如,在授课时,为了使学生获得明确清晰的分数概念,使他们知道一个物体可以作为单位“1”,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作为单位句”,一个整体也可以作单位“尸,我准备了一套绒极教具来教学:用硬纸壳剪成8个大…  相似文献   

7.
近日,在给学生复习函数知识,其中有一个题,在给学生讲解时遇到了一件让我措手不及的事,使我的教学计划发生了变化,但是最后还是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8.
《现代语文》2005,(4):52-52
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有的作文老师便在讲解作文知识之后,进行“下水”作文。教师不仅“下水”去作文,而且做成之后还要讲解自己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要讲出文章的某些地方应该怎么写和不该怎么写的“为什么”的原因;要讲出写作时“我是怎么想的”:在评讲作文时,可以和学生谈“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还应重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教学“341-96的简便计算”,课本的算法是把96看成100,因为减100比减96多了4,所以要加上4,也就是341-96=341-100+4=241+4=245,这样的算法应该顺理成章。但讲解之后,我发现许多同学对多减、少减模糊不清。做类似题目时,学生把减数看成整百后,弄不清是多减了还是少算了,该加上几还是减去几。对此,我意识到可能课本的思路没有被学生所理解,于是我及时鼓励学生…  相似文献   

10.
孙宏 《广东教育》2004,(10):52-52
为了使文言文课上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尝试了“变学为讲”的教学法。学习《陌上桑》一课,我先安排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并就课文内容提一个问题,要求将这个问题彻底搞清楚后,理清自己的思路,在课堂上讲解,通过讲解帮全班同学也搞清这个问题。这下可激发了大家的热情。每个学生都想在课堂上展示、表现一下自己的高明。有很多同学来问我讲某某问题行不行,我都充分肯定其思路,并给予必要的引导。  相似文献   

11.
引子 近日,几位刚毕业的老师前来听课,我上课的内容是高二册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对课文由主到次及引用古诗文这两个写作特点进行讲解。由于由主到次这一写法学生比较陌生,我便举了一个例子,以求开启学生的思维,通过理解例子的特点以总结出本文的写作特色。在讲解引用古诗文这一特点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古诗文中的关键词进行品味,比如,“飞焰欲横天”的“飞”,“红云几万重”的“云”,“片片桃花雨后娇”的“娇”,前两个词写出了荔枝的鲜红欲滴的色彩,第三个词写出了荔枝内膜薄嫩的特点。分析时,学生主要是在我的引导下,逐步品味理解的。  相似文献   

12.
于力 《天津教育》2006,(6):25-27
一个星期五的上午,我走进塘沽一中,准备采访肖伟华老师。当我来到高二(4)班的门口时,下课铃声刚刚响过,只见几个学生匆匆走上讲台,将肖老师紧紧围住。肖老师顾不上休息,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脸上带着笑容,认真地给每一个学生讲解着……整个课间就这样过去了。按照课程安捧,每个星期五的上午,肖伟华老师要连续上四节数学课。铃声响起,肖老师又走进另一个班,微笑着向每个学生投去关爱的目光,开始了充满激情的又一节课。于是,我感到,爱在整个课堂里飞扬,并轻轻地、无声无息地融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今天,在讲解《小学生语文学习手册》时,让我没有料想到的是,学生们绝大部分都没能把写话和阅读题做好。阅读题,全班44人,竟有38名学生一字没写。凡是遇到练习中(考卷除外)的阅读题或写话题,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回避”。再深究一点,但凡遇到需要大动脑筋的题目,或者称其为能力题,学生们都很“聪明”地躲过,等待老师的讲解。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我们的学生有些惰性,不乐于思考问题,遇到问题时甚至退缩。  相似文献   

14.
施光平 《江西教育》2002,(17):27-27
我在平日的教学中,愈加感觉到小学自然课的艺术教学十分重要。同一篇课文,可以采用不同的教法,而添加了艺术情趣的课堂教学,其效果就是不一样。譬如,在教《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环节:用学生的形体形象地演示出浩瀚宇宙中的地球自转和公转。教学时,请一名身穿鲜红衣服的胖女生来扮演“太阳”,找一位蓝衣衫的瘦个男生扮作“地球”。先叫瘦个男生原地以自己身体为轴转动,我就向学生讲解这是蓝蓝的地球在自转;接着让瘦个男生在自转的同时再围绕着胖女生转圈,并向学生讲解这是地球在围着鲜红的太阳公转。演…  相似文献   

15.
竞赛题的讲解,更需要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更多的共鸣:“这个地方和我想的一样,还有这里也和我想到一块了,…….”讲解与学生能想到的重合部分越多,说明这种讲解越切合学生实际,学生对竞赛题的感受便越有可能发生积极的变化:竞赛题很难→竞赛题并不很难→困难只有→点点→我有信心挑战竞赛题.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主导地位是“导”。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遇到一时难以明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地导以思考方向,授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给学生讲解或者代劳。我的做法是:“导读”推动学生领悟。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部分学生对鲁提辖打店小二和打郑屠这两处描写提出疑问:同是打,为什么一个用掌,一个用拳呢?我想,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如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会相信教师的结论的。但学生从教师这里得来现成结论,并不等于他们对问题就领悟到一百,领悟透了。于是,我引导他们先比较这两种打的结果:一个是“打得店小二口中…  相似文献   

17.
一、树立一个观念:大语文观大语文观的内涵是:我即语文,语文即我;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存在于生活中。二、坚持一个方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方法之一:1.学生事先查阅字、词典,课内解释全文,学生质疑,全班讨论;2.学生事先查阅相关资料,讲解课文,并提出问题,全班讨论 (期间学生可质疑 );3.教师引导学生应查阅哪些资料,指出学生讲解中存在哪些问题,并让学生再讨论。新型教学方法之二:1.教师针对所教文章,传授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学生按这些方法去学习文章,并从文章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2.教师提出一个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18.
“鸟类”是苏教版教材中的一个课题,紧接在脊椎动物和哺乳类之后,通过对家鸽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的讲解,得出鸟类的主要特征。以往讲这个课题时,我都是按部就班地照着教材的顺序讲解,但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应该尽量以完整的形式为学生讲授并进行评价。周长就是这么一个数学概念,我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来讲解。经过了多次与学生问的交流讨论和大量的动手操作后,我就着手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水平是否符合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利于学生展示自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课提倡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生偶发事件,破坏课堂气氛。例如,我在讲解中国民歌的分类时,一提到“劳动号子”,总有学生说:“耗子,猫捉耗子”;我在示范民族乐器古筝时,刚弹响一个音,便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