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部好的专题片,除了它的题材好以外,节奏好也是成功的原因之一。其总体节奏取决于以下因素:一、画面的长短节奏 任何专题片的镜头都由长长短短的画面连接,把握好这些长短画面,也就把握好了它的节奏。一些很短的镜头相接,给人以节奏快的感觉;相反一些很长的镜头相接,则给人以节奏慢的感觉,二者合理的间接组合就使片子产生了美感。  相似文献   

2.
正确的节奏是优质广播音乐节目的重要指标.把握广播音乐节目的节奏可以从控制歌曲节奏、掌控语言节奏、统筹节目结构等几方面着手.把握节目节奏需要强调听觉和情感过度的顺滑感,强调起伏和变化,并且有理有据.主持人要多听优质节目及个人节目,及时地总结吸取好的经验,修正自己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褚廷有 《报刊之友》2011,(6):133-134
针对电视专题片编辑中如何把握节奏感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专题片节奏形成和节奏感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并从专题片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的把握角度进行了论述,提出如何在专题片编辑中把握好节奏感,对提高专题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褚廷有 《今传媒》2011,(6):133-134
针对电视专题片编辑中如何把握节奏感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专题片节奏形成和节奏感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并从专题片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的把握角度进行了论述,提出如何在专题片编辑中把握好节奏感,对提高专题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部电视剧是否能够吸引人,自然与该剧的题材、故事情节、演员表演等因素密切相关,然而电视剧的节奏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电视剧的节奏问题说起来似乎十分简单,但要真正把握好一部电视剧的节奏又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电视片的节奏是体现片子中事件、情节或人物情绪变化的速度和强度,是影响节目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好的电视节目,按照一定的节奏将其组织起来,就会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因此,电视节目要想吸引观众的眼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把握好节目的节奏。  相似文献   

7.
节奏是指一种有一定速度的节拍,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再美好的高低音,只有在节奏的组织下才会呈现出动人的美感,实际上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我们做电视纪录片,一直在强调故事化、人性化,而要讲好故事、突出人性化,就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手段——节奏。只有把握好了讲述中的节奏,电视纪录片才会像交响乐一样,激发观众共鸣,才能更好地表现主题、渲染情绪。  相似文献   

8.
吴相阳 《新闻窗》2012,(5):75-76
电视专题片(包括纪录片)因为富有深度的选题和唯美的画面,深受观众所喜爱,成为电视节目的“宠儿”。笔者结合自身的创作实践,谈谈如何做好做活一部专题片。在笔者看来,每一部专题片都有自己的节奏。节奏把握的不同能让专题片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成功与否,节奏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要把握好专题片节奏需要完成以下三部曲: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诗无达诂,文无定法。一篇文章的好坏与耐读与否,有很多衡量标准,除了通常意义上所说内容和形式上的要求外,文章内在的节奏也十分重要,这应该属于更高层次的标准。在音乐中,节奏就是音乐的脉搏、就是音乐的生命。节奏包括了音乐中各种各样的运动形态,既有轻重缓急,也有松散与紧凑。当然,在我们摄制一些电视专题节目时,节奏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节奏把握得好与差直接影响到整个电视专题节目的质量。电视专题节目中的节奏主要表现为长短、快慢、张驰程度等。如果说一个编导记者在拍摄一个  相似文献   

10.
周楠 《新闻前哨》2004,(11):65-65
协调,是指主持人把握整体节目使之调合、合谐的节奏;配合,是指主持人与相关工作人员的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好节目任务,既要绿叶扶红花,也要红花适绿叶。台上台下都需要主持人的协调与配合,台上台下瞬间的变化,都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效果、节奏等,左右着整台节目的好坏。因此,把握节目瞬间的协调与配合,对主持人而言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高岩 《中国广播》2006,(12):40-42
一个广播节目如果没有好的节奏感,就很难有较强的可听性,自然也就不可能是一个好节目。从这个意义上说,节奏是广播节目的重要形式要素,而一个节目的风格和节奏有很大的关系。任何广播作品,包括新闻、访谈、专题、文艺……都有如何把握节奏的问题,但是对于像《万里长歌》这样每期将近两小时的大型直播节目来说,节奏的问题似乎尤为重要。这种重要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时间较长,如果缺乏节奏上的变化,就很难留住听众;二是变换节奏的手段要讲究艺术。因此,从启动之初《万里长歌》的策划者们就一直把节奏放在了与  相似文献   

12.
品牌传播是一个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策略,是把握好传播的节奏,换句话说,就是需要适时调适好品牌传播中的刚性与柔性。  相似文献   

13.
对于战役性报道,特别重要的是做好总体节奏设计,就像打仗一样.首先要设计好这一仗要达到什么样的战果,要分几个阶段进行,兵力如何配置,兵种如何配合等等,部署清楚,节奏鲜明。在把握节奏方面,《湖北日报》第三届中博会报道有三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一首歌曲的高低缓急形成了抑扬顿挫的节奏,于是我们感觉乐音很美、很享受,音乐的美感由此产生。阅读,也有一定的节奏,只是我们不一定感觉得到而已。那么究竟什么是阅读节奏?它是怎样形成的?有些怎样的表现?怎样有效运用读的阅读节奏来加强刊物的可读性?这是办刊人应当把握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毛阳南 《今传媒》2011,(11):110-111
谈话的节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直观可感的因时间进程或语速快慢所形成的外部节奏,另一种是谈话内容引起的谈话者和旁听者思维和情绪上的变化,又称为内部节奏。主持人在谈话节目中对外部节奏的掌控要把握好时间的尺度,在贯串节目意图的同时,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对内部节奏的掌控则要通过有效的话语引导谈话的走向,并时时观察参与谈话者的心理状态,以便随时对谈话的气氛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6.
我们要坚定自觉地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握好导向,把握好力度、分寸和节奏,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同时要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状态,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保持创新创业的激情,圆满完成中央交给我们的任务,不负人民对我们的期待,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口播要把好节奏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自身的工作经历我觉得口播技巧中的节奏在稿件的播报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节奏的准确把握会直接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把握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时度效"做出重要论述。强调"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1],"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2],"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体现时度效要求"[3]。  相似文献   

19.
《邯郸晚报》开展的“优化经济环境大讨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组系列报道的成功策划给我们三个方面的启示:一是要善于识别新闻,新闻媒体要善于在政府关心、百姓关注、普遍存在的问题上选题目;二是把握好新闻刊发的时机,既不是“半夜鸡叫”,也不是“马后炮”,而是雄鸡报晓,恰到好处;三是要有良好的把握能力,系列报道要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把握好节奏,有层次地展开。  相似文献   

20.
电视舞蹈由于空间有限性、视觉局限性,使受众无法体会舞蹈内涵,所以通过镜头语言表现舞蹈是一种实用手段,电视舞蹈拍摄方式要符合观赏习惯,音乐和节奏把控得当,从而把握蒙太奇运用.电视舞蹈是即时性动作艺术,拍摄时抓住特写,控制舞蹈运动性,切镜头处理好节奏,控制舞蹈流畅性,本文将从镜头语言的运用和组接探究舞蹈电视通过镜头语言运用来控制舞蹈节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