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山一水一世界中,喝茶、饮酒、听琴。这是怎样的人生?于丹教授告诉你说,这就是幸福的人生。人生是一个太古老太有哲理的话题,似乎有些沉重,但其实不然。于丹在这本书中,就茶、酒、琴这三个方面侃侃而谈,将"经典"化为  相似文献   

2.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以生命感悟激活了全民对经典中华文化的喜爱,掀起了海内外民众学习经典的热潮。于丹现象对我们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什么启示呢?一、多样化切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于丹教授演讲的开头方式是多  相似文献   

3.
“于丹现象”反映了当代中国值得重视的一个文化倾向,即传统文化的复兴。虽然,于丹在解读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但“于丹现象”仍然有着庞大的受众。这一现象的背后,无疑隐藏着其他的说服手段,其中之一则是受众的自我说服。他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知晓于丹教授本人及其讲座内容,进而自我构筑于丹本人及其理论甚至《百家讲坛》节目的修辞权威,并通过自我接收于丹的修辞暗示,促成自我的思维论辩,最终完成修辞接受。  相似文献   

4.
《今日教育》2012,(Z1):103-105
2012年5月19日,于丹携最新作品《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出席新书签售会。于丹表示,诗词是中国人血液里的一种特别基因,重温最美古诗词,可以唤醒现代人蛰伏在生命深处的诗意,让人们达到内心的平衡。自2006年火爆"百家讲坛"以来,从最早的《论语·心得》到2011年的《于丹趣品人生》,再到《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于丹说这是她传播文化的三个阶段,她笑称自己不是在做什么"藏之名山"的大事,只是做文化普及的工作。然而,她所提供的却是现代人寻求心灵安定所亟  相似文献   

5.
近来于丹《心得》争议颇多,有反对的,有力荐的。引发了一场百家争鸣的论争,各家各派各持己见,众说纷纭,然而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了于丹《心得》的艺术魅力,遮挡不住于丹《心得》的美学光环,阻挡不住它在社会各个领域的美学价值。重新探讨于丹《心得》的美学价值,不仅有助于人们对于丹《心得》的正确理解,而且对于推进文学批评乃至文艺理论建设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今日教育》2012,(7):103-105
2012年5月19日,于丹携最新作品《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出席新书签售会。于丹表示,诗词是中国人血液里的一种特别基因.重温最美古诗词.可以唤醒现代人蛰伏在生命深处的诗意.让人们达到内心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于丹的《庄子〈心得〉》里有一个故事:一个国王曾在梦中得到一句箴言,可以行之终身。醒来后却把这句话给忘了。国王百思不得,就  相似文献   

8.
魅力于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了于丹的魅力,本期"读者俱乐部"的人气也是一路飙升,每天成摞的稿件让编辑部负责拆信的同事惊呼:"写于丹写疯了!"而依风则暗暗高兴:"有稿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众多的来稿中,同学们有的直抒对于丹的喜爱,有的探讨于丹的魅力所在,有的思考重读经典的意义。当然,也有不少同学对于丹解读经典的方式提出了疑问,对"于丹现象"表达了忧思。其中来自江西宜春中学的江茜同学给我们写了一封信,很有意思。她说:"由于贵刊在4月份抛出的‘魅力于丹’这一话题表现出了明显的感情偏向,所以我知道,持否定观点或态度的稿件必然不获青睐,我知道我的稿件被采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希望今后贵刊在提出话题时保持中立。"其实,不管你是否喜欢于丹,但被众多观众和读者所喜爱,于丹的魅力之大确乎无疑,我们拟定"魅力于丹"这个话题,应该说还是客观的。我们感谢江茜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并采用了她的稿件。感谢同学们的热情参与,来稿被采用的江源、傅聪等同学将分别获得由中华书局赞助、于丹教授亲笔签名的《于丹〈论语〉心得》一本,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9.
《于丹(论语)心得》一书是根据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的讲稿整理而成。书中于丹侃侃而谈,读者在获得为人处世、修炼心灵之道的同时,也会获得身心的愉悦。从一个教师的角度看《于丹(论语)心得》,也许收获更多的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在众多研究《论语》的学者中,能够像于丹这样以其论述《论语》一举成名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像《于丹<论语>心得》这样瞬间畅销、倍受读者喜爱的有关《论语》的作品更是寥寥无几。于丹将《论语》这样的古代经典之作以现代的语言生动地予  相似文献   

11.
<于丹<论语>心得>一书是根据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的讲稿整理而成.书中于丹侃侃而谈,读者在获得为人处世、修炼心灵之道的同时,也会获得身心的愉悦.从一个教师的角度看<于丹<论语>心得>,也许收获更多的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心灵引擎     
于丹评价中学教学时说:“在网络世界搜索引擎什么都可以找到,但是世上却永远没有心灵搜索引擎。”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直接通向孩子的心灵,能不能成为心灵搜索引擎,就看老师有没有这份爱和耐心。  相似文献   

13.
于丹讲国学我们是熟悉的,讲生活却鲜有人知。与读者阔别三年之后,于丹日前推出新作《于丹趣品人生》,在书中传达给我们一个观念,用休闲的方式找回淡定幸福的自己,也是一种生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聆听     
"我们有这个条件,就想做一件好事。"——湖北省通城县塘湖邮政支局3名山村邮递员,8年帮扶贫困女生直至大学毕业。"倒退2000年,孔子就是于丹。"——对于《百家讲坛》培养出的"学术超女"于丹,自称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孔庆东赞赏有加。他说,这么多观众喜欢于丹,是因为她弥补了知识普及上的一个重大欠缺。他认为,现在这种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相似文献   

15.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以生命感悟激活了全民对经典中华文化的喜爱,掀起了海内外民众学习经典的热潮。“于丹现象”对我们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什么启示呢?  相似文献   

16.
一次,于丹在中央电视台录制完《论语》后,天色已晚,节目组导演说,大家就不要走了,晚上大家在一起吃个饭,还有个领导来陪同。于丹听了,匆匆卸下妆,说道,我不能在这吃晚饭了,我还要回去陪孩子吃晚饭。导演疑惑地问道,你女儿不是有你母亲带吗?怎么还要你陪孩子吃饭?于丹说,那可不一样,我是孩子的母亲,陪孩子吃晚饭,说说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1月17日晚,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上演的昆曲专场大师云集,精彩纷呈,然而最后却出现了意外:当节目表演进入尾声时,以多位昆曲界著名艺术家伫立做背景,主持人邀请于丹上台做总结发言.穿着黑色短裙、黑色长丝袜和"恨天高"鞋的于丹走上舞台,在接受台上一位老艺术家献花之后,刚说了一句"我先代表大家给各位老师深深地鞠一躬",台下便有观众高嘁"于丹下去""我们不需要你代表""让老艺术家说",并且得到其他观众的呼应,场面极其尴尬,于丹只得以一句"今天到这个时候,不应该多说话,我们把所有的敬意都献给老艺术家们,谢谢"来结束发言,然后无奈地下台.  相似文献   

18.
日前,著名商业杂志《福布斯》中文版正式公布“2008中国名人榜”。本次上榜的作家有6位,分别是于丹、易中天、郭敬明、王朔、韩寒、张牧野(天下霸唱)。以上6位中,排名最前的为于丹,凭借超过千万元的个人收入名列第25位。福布斯2008中国名人榜中,于丹排名上升迅速之快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一炮走红。于丹用一己之得来解读典籍,把千年《论语》请出深闺;以现代的视角来讲述圣贤思想,让孔夫子与现代人作超越时空的沟通。对此,人们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毕竟瑕不掩瑜,“百家讲坛一开讲,满城尽说孔夫子”。就其传播诸子百家典籍的贡献,于丹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0.
于丹对此有句话还是挺不错的:"中国文化上需要上课的人比下课的人要多。"有幸仔细观看了于丹的《论语心得》,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猛然间看到十博士的强烈呼吁,不由得吃了一惊。首先撇开于丹是否真的不合格,光看徐晋如激烈的言辞就让人觉得很不舒服。以下是他的原话:"当于丹用《心灵鸡汤》般的语言来阉割孔子时,人们早就在不知不觉中被煮熟。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掘墓人那里,我们除了嗅到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