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研究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采用慢冻法对普通混凝土和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冻融对比试验。通过对比研究普通混凝土和补偿收缩混凝土冻融后质量损失、强度损失和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趋势,从而得出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普通混凝土冻融100次后,质量损失率为2.09%,抗压强度下降35.2%,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到60.8%;补偿收缩混凝土质量损失率为1.62%,抗压强度下降30.3%,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到64.8%;试验三个参数指标表明添加膨胀剂有助于提高混凝土抵抗冻融破坏的能力,改善混凝土结构的损伤程度,体现了膨胀剂对混凝土的增强机理。  相似文献   

2.
由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低于普通骨料混凝土,再生骨料的使用一直没有被广泛普及。为了提高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物理性能,本文提出了利用高炉矿渣砂制造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高炉矿渣砂的使用将能够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冻融损伤性能。在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中的抗冻试验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液氮进行快速冻融试验,对经处理的低等级再生粗骨料和高炉矿渣砂混凝土的泌水性能、抗压强度和抗冻融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经处理的低等级再生粗骨料和用高炉矿渣砂替代50%或30%的破碎砂的混凝土有优良的泌水和抗冻融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花岗岩石粉混凝土抗冻性问题,制备尺寸为100 mm的立方体混凝土试件,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分别测定未冻融和冻融循环25、50、75、100、125和150次时花岗岩石粉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率和动弹性模量,得到主要结果如下:花岗岩石粉混凝土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与冻融循环次数分别呈负相关、正相关、负相关;冻融循环150次时,编号为S52C10试件抗压强度与其冻融前。抗压强度比值、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分别为66.0%、1.81%和66.9%;试验表明当花岗岩石粉掺量在0%~20%范围时,掺量为10%的花岗岩石粉混凝土抵抗冻融破坏能力最强,试验结果可以为花岗岩石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冻融是混凝土结构随季节变化所必须经历的阶段,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混凝土的表观特征和强度将发生退变.采用冻融次数为0、30、50、70、100次,对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分析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表面特征和强度劣化趋势,发现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普通混凝土与补偿收缩混凝土相比,表面破坏更严重,混凝土抗压和抗折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冻融100次后,普通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分别下降35.2%和44.1%,而补偿收缩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分别下降30.3%和35.3%,说明适当掺入膨胀剂对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混凝土冻融环境下强度的退化.  相似文献   

5.
贺飞 《华章》2012,(10)
针对设计的四组C50混凝土配合比,从混凝土的抗渗性、抗氯离子渗透性、抗硫酸盐侵蚀性、抗碳化性、抑制碱骨料反应性能及抗冻性这些耐久性指标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双掺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根据混凝土碳化及其引起的钢筋锈蚀的机理,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劣化模型。利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一般运营和密集运营两种荷载模型下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时变可靠性,讨论了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强度、钢筋锈蚀损失率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服役过程中,由于大气环境的作用,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桥梁结构可靠指标不断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能不断下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混凝土抗压强度对可靠度指标的影响明显,而钢筋腐蚀率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制的AMPS改性聚丙烯酸高效减水剂和国内外同类产品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AMPS改性聚丙烯酸高效减水剂不仅在减水效果和流动度保持性能方面有优势,而且能使硬化后高性能混凝土强度高、干缩小、刚度高、稳定性好,同时具有良好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冻性、耐磨性和抗硫酸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质量分数3.5%NaCl和5%Na2SO4混合溶液为侵蚀介质,采用快冻法对不同煤矸石粉掺量的混凝土进行冻融循环试验,测定各组混凝土试件的质量损失、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压强度以及孔结构参数,研究不同掺量的活化煤矸石粉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与复合盐侵蚀耦合作用下的性能损伤劣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盐冻循环作用下,不同掺量活化煤矸石粉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变化均呈现前期平缓下降,后期快速下降趋势,而质量损失率则前期缓慢增长,后期快速增加;活化煤矸石粉掺量为20%时,混凝土抗冻性能最优,且经300次盐冻作用后,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分别为2.43%和90.12%,抗压强度下降了14.47%;活化煤矸石粉能细化孔隙,改善孔径级配,减少有害孔和多害孔的比例,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相似文献   

9.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历史及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阐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征,列举出我国高性能混凝土在研究应用中的重要成果,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指出要降低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界限,重视提高其工作性、耐久性,加快向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智能型高性能混凝土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
粘贴碳纤维片材加固技术是一项新的应用外粘高性能复合材料加固结构的技术.碳纤维片材重量轻、高强度、高弹性、高耐久性,易于施工,现已开始应用于各类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处理.本文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简要介绍了碳纤维片材加固技术在混凝土框架梁抗剪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高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程实际中,高强混凝土由于其抗压强度高、密实性好、结构自重轻等优越的性能得到广泛利用。通过对高强混凝土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高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推动了高强混凝土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4种不同水胶比(0.52、0.48、0.44、0.40)自密实混凝土试件(N1、N2、N3、N4),分别在不同养护龄期(7、14、28、56、84、112 d)时进行超声波速与抗压强度的测试,得出强度与波速随龄期增长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其变化规律作回归分析,获得合适龄期内两者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试件抗压强度随养护龄期延长而增加,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在一定龄期内,强度与波速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又因不同水胶比的试件波速增长速率不同,故回归方程不同;水胶比为0.52的自密实混凝土以幂函数拟合性最好,水胶比为0.48、0.40自密实混凝土则以指数函数最优,而对于水胶比为0.44的自密实混凝土,线性函数最佳;建立无损模拟曲线方程,可为预测适用本地区低水胶比自密实混凝土强度提供理论支持,也为检测加固工程中自密实混凝土质量问题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湛阳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2):139-141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它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优点。阐述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优点及其配置,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并提出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几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个用于估算FPR加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引入了FRP强度发挥系数(套箍发挥系数). 实验结果表明, 混凝土达到极限强度时, FRP并未达到极限强度, 其强度发挥系数在0. 28~0. 59之间, 与FRP的弹性模量有关. 该计算方法可用于估算FRP加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其理论计算强度高于实测强度10%~30%, 偏差主要来自FRP与混凝土的界面粘结状况不理想及混凝土抗压强度数据的离散性等.  相似文献   

15.
高寒地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趾板混凝土对抗冻性有特别高的要求,针对抗冻性F300这一关键性的技术指标对其进行配合比对比试验研究分析,拟合得到28d抗压强度与胶水比的关系式,选择出了既满足性能要求又为经济的配合比。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作为一种多相复合基材料,具有较高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及较低的抗拉强度,在受约束作用下少许收缩就会产生裂缝,裂缝产生的材性原因较多。当裂缝产生时,为保证结构的耐久性,就需要修补,修补材料的材性和基性材料的材性需要有效协调,以免产生二次裂缝。  相似文献   

17.
以再生骨料、天然骨料、河砂、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S95粒化高炉矿渣粉、自研的MPE—GAA—AA—AMPS三元共聚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为主要原料,通过再生骨料不同取代率制作了520个再生骨料混凝土试块,运用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回弹值、弹性模量和单轴受压进行综合试验。结果显示: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发展规律与普通混凝土存在一些差异:再生骨料取代率直接影响着再生骨料混凝土各龄期的抗压强度、单轴受压应力一应变关系、弹性模量以及再生骨料混凝土修正后回弹值。通过加入自研的MPEG从-从-AMPS三元共聚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以50%再生骨料取代率,配制设计强度为30MPa的再生骨料混凝土是最切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8.
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干缩与徐变。研究表明,和普通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抗压强度低,弹性模量小,干缩与徐变较大。最后提出了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