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所谓“自测自练”复习法,就是在复习时让学生仿造《练习册》中的单元练习和期中、期末等练习的样式,或仿造中考试题的样式,自己另给自己出测试题,并在自己出的题后附答案的复习方法。这样做有以下几点好处:一、可以使学生系统地复习知识。我们老师都知道,要出好一套题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出题者必须要对所考的内容有系统的认识。学生要想出好一套题,就必须一课一课地去了解课文的内容,要把从“生字词”到“主要句子、段落”及“思想内涵”等的所有环节都疏通一遍,这样就使学生系统地复习了知识。二、可以使学生自己发现和掌握课文重点、难点内…  相似文献   

2.
欣赏学生     
蒋舒祺是本班公认的好学生,不但学习好,品德也好。那天他生病了,上午请假休息了半天,下午又继续来上课。快考试了,大家都在紧张地复习。听写完生字以后,让学生互改生字。佘亚楠错了很多生字,大家都不愿意给她改。这时,我看了她的同桌——蒋舒祺一眼,发现他的错字改完了趴在那里  相似文献   

3.
<正>遗忘曲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的,它分别以保持效果与经历时间为纵、横轴,运用曲线形式反映人类大脑对新认知的遗忘与记忆规律。这条曲线表明,学生学习新知时的遗忘速度是按照先快后慢的规律进行的,强化复习是对抗遗忘的有效手段。依据遗忘曲线所揭示的遗忘发生的时间节点,有助于帮助教师确定复习时间点,即20分钟、1小时、8小时、一天、两天和三天。抓住这些时间节点,引导学生及时复习,在遗忘开始之前再  相似文献   

4.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提高识字效果,一直都是教学工作者需要探索的问题。根据多年来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探索、实践和分析表明,首先是遗忘率比较高,中下层生更为严重,学生往往学了后面的生字,忘了前面学过的生字,复习前面的生字,又忘了后面的生字。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考总复习大多采用系统复习、专题复习、综合复习之三轮复习法。由于知识零碎,复习内容繁杂,又历时较长,许多重要而关键的知识方法学生容易遗忘。多年的摸索中我们发现,用好正误本配合复习不但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为后续复习的高效进行提供针对性很强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前高考总复习大多采用系统复习、专题复习、综合复习之三轮复习法。由于知识零碎,复习内容繁杂,又历时较长,许多重要而关键的知识方法学生容易遗忘。多年的摸索中我们发现,用好正误本配合复习不但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为后续复习的高效进行提供针对性很强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 ,识字、写字占了很大的比重。二年级正是识字的高峰期 ,第四册小语课本中就纳入了生字 360个 ,因而 ,在期末复习的时候 ,识字这一环节就成了复习的重点内容。对于识字、写字的复习 ,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识记生字的音和形 ,让他们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 ,了解字义。具体地说 ,就是能用较大部件识记字形 ,结合语境理解字义。基于此 ,我们的复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对症下药地对汉字部分进行巩固复习。一、通过比较对照法来巩固学生对汉字的认识比较就是异中求同 ,同中有异 ,在比较中强化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如在教学“…  相似文献   

8.
学生学习了生字后,遗忘也就随之开始了。根据“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巩固生字识记的常用方法是及时复现。为了达到更好的复现效果,我在黑板旁的墙上设计了一个可以随时放置并更换生字卡片的园地,把每节课或每次测试中学生较难掌握的生字制成卡片,放上去。这样,不管孩子们在做什么,只要眼角一瞥就能注意到这些生字,那儿成了孩子们习字的乐园,我们亲切地叫它“生字墙”。生字墙上的字宝宝要及时更新才能让它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只有经常出现新面孔才能让孩子们有新鲜感,才会有去认识新朋友的渴望。另一方面,在更新生字卡片时,若能让孩子们积…  相似文献   

9.
一、根据遗忘、记忆的特点,指导学生制订记忆单词的计划 1.记忆时间的安排。斯皮泽(Spitzer)的实验研究表明.识记后的两互天遗忘最多,词汇学习最好在24小时内进行复习。除了要及时安排复习外.还要注意安排好问隔复习的时间。间隔时间应先短后长,复习所花的时间则应先长后短。  相似文献   

10.
在期末复习中,人们经常看到的情况要么是让学生背课文、写生字,要么是做大量的卷子,每天的复习就是一张张地做卷子、讲卷子.这样的复习缺乏新意.教师乏而无味,学生不感兴趣,复习效果可想而知.等到考试成绩下来后,教师才后悔没有带学生复习到位.因此,如何上好复习课,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根据遗忘、记忆的特点,指导学生制订记忆单词的计划 1.记忆时间的安排.斯皮泽(Spitzer)的实验研究表明,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最多,词汇学习最好在24小时内进行复习.除了要及时安排复习外,还要注意安排好间隔复习的时间.间隔时间应先短后长,复习所花的时间则应先长后短.  相似文献   

12.
王延芳  宋海琛 《学子》2014,(7):19-20
根据多年对低年级小学生识字教学的探索、实践和分析表明,面对较大识字量,学生的遗忘率比较高,往往学了后面的生字,忘了前面学过的,复习前面的生字,又忘了后面的生字。如何培养低年级的识字能力,巩固提高识字效果,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特点,采取一种识字方法是不够科学的,会影响一批认知特点不同的儿童固有的内在潜力的发展,影响到教学过程的直接效果和儿童智力的发展。一年级上学期,  相似文献   

13.
白雪 《辅导员》2012,(3):25-26
复习的过程,是将一个学习时段所学的知识编序归类,形成系统性,强化知识在大脑中的印象的过程。一篇篇课文,一次次作文,都是零星的知识,复习时,便能一类一类地集中起来。如生字词,每天每节都可能遇到生字词,在总复习时,把它们归为一类,不用几十分钟,就能复习一个学期所学生字词的音形义,生字词重复记忆之后,便可以深深扎根于大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多年对低年级小学生识字教学的探索、实践和分析表明,面对较大识字量,学生的遗忘率比较高,往往学了后面的生字,忘了前面学过的,复习前面的生字,又忘了后面的生字。如何培养低年级的识字能力,巩固提高识字效果,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特点,采取一种识字方法是不够科学的,会影响一批认知特点不同的儿童固有的内在潜力的发展,影响到教学过程的直接效果和儿童智力的发展。一年级上学期,儿童形象思维方法占主要  相似文献   

15.
<正>先前在一年级学生刚入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常常采用"口读手划"方法来进行生字笔顺的"书空"练习。这种方法,学生的脑、口、手、眼的参与度相对较高。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方法会逐渐淡化。为了避免用机械、重复的方式来复习和巩固生字词,我们小组决定继续用"口读手划"法来复习巩固生字词语。"口读手划"分为两个部分,即"口读"和"手划",口读包括读音和读笔画名称。一年级上学期是"全划"——即拼读生  相似文献   

16.
一位年轻的教师执教一节低年级的语文公开课,一段生动得体的谈话后,进入了生字的复习阶段。学生们显得训练有素,加上低年级的孩子喜爱表现,所以在认读生字时,这些学生不但读得正确,而且声音洪亮。一个刚读完,另一个马上站起来大声读,一个比一个读得响亮。听课的老师都情不自禁地连连点头。轮到一位文静的小女生读了,只见她猛地站起来,张开小嘴刚要读,却又停住了。年轻的老师一边用教鞭指着那个生字,一边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她。看得出,老师在等待,在给她时间好好回忆。一秒钟过去了,两秒钟过去了,小女孩还没有读出来。这时所  相似文献   

17.
学完课文《秋天》,像以往一样,我把听写本发给学生,说:“老师先给大家一分钟复习生字新词。”学生很快翻开了书,但是大多数学生只是把生字新词读了一遍,有的甚至只是看了一遍,便胸有成竹地拿着笔等老师来报生字新词。可我却说:“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把这些生字新词默写在听写本上。”话音刚落,学生先是楞了一下,随即便写了起来,  相似文献   

18.
一年级识字作为低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将其看作一道美食,则要引导学生进行"细嚼慢咽"式识字,"细嚼"体现在初识生字上导入生字的方式和方法上,"慢咽"体现在巩固生字和复习结构上,两个方面同时进行为使得孩子们更好地识记住生字而努力。  相似文献   

19.
赵月娥 《职教论坛》2000,(11):58-58
遗忘是有规律的,而增强记忆,防止遗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复习。复习的效果不是机械地决定于复习时间的长短和复习次数的多少,而与复习的方法有很大关系,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来谈谈复习方法。   一、及时复习   根据遗忘的规律,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遗忘最快,因此复习必须及时。笔者除要求学生上完每堂课后要先复习,后做作业外,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课前提问复习。在每堂课开始的几分钟内,对上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进行提问复习,这既可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好准备,又及时复习已学过的旧知识,这种复习旧课…  相似文献   

20.
一、生字复习环环紧扣[字词是构建语文大厦的基石,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字词教学,施老师安排了五个环节复习生字,很好地把握了低年级教学的特点。]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