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规定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明确了学生可以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发挥.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异读现象屡见不鲜.教师放手让学生随意解读课文,学生在没有理解原文的情况下任意发挥;教师将对文本的"多元解读"理解为"随意解读",学生的阅读往往偏离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还有感悟和思考."然而,在现今的阅读教学中还严重地存在着"教教材"的现象,学生的个性发展严重受到影响.为此,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促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珍  黄汗青 《快乐阅读》2011,(16):129-12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如何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归宿,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发挥出个性来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让学生个性在课堂上显现、绽放,可以从珍视学生体验入手。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显然,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标所大力倡导的阅读取向.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唤醒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发展他们的个性,让阅读成为个性张扬的舞台,让课堂成为生长个性的土壤.  相似文献   

5.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以实现师生的个性化、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基本定位为——自主阅读,平等对话,发展个性,着力目标、方式、过程等方面实现个性化,把展现个性魅力的时空留给学生,让他们主动积极参与,实现个性发展的教学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无疑,这是对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尊重和关爱.因此,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个性化、多角度的阅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优发展.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放飞学生的个性,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阅读实践的广阔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潜在的个性。教师必须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让学生的阅读快乐而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9.
陈明财 《教师》2014,(21):107-108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段话告诉我们,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阅读教学应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飞扬的广阔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搭建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平台,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的阅读,只能是一种机械的"死读书,读死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学习自古都是从"读"上下工夫。《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阅读更加有效地彰显学生的个性。一、让学生自己有选择性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鉴赏和感悟,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所谓"有一千个  相似文献   

12.
<正>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扮演"主角",一厢情愿地传授,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个性受到了压抑,失去了自主参与阅读的能力。其实,阅读是充满个性色彩的,正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所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的个性同样是迥异的。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活动中,由于个性的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不可能完全相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实践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而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显得尤为重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而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显得尤为重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尊重个性、弘扬个性的世纪,现代教育只有赢得了个性和个性的发展,才能赢得社会的发展.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16.
<正>有人说过:阅读是最理想的掌握知识的重要工具,而且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进行文化情感的培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所以,想要孩子在文章阅读中感受到知识的渗入和充实,必须加强学生的阅读教学,使他们能够很好地理解文章情感并且在这个阅读进行的过程中获得和作者一样的感情共鸣,从而让个性在阅读的过程中、在思想的碰撞上、在情感的共鸣中得到张扬。一、个性在自主研读中鲜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主动性的阅读可以使学生在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教师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创性就显得十分重要.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思维,既能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又能深刻体会数学思想的核心作用,提高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呢? 近年来笔者致力于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成为发展学生个性的广阔时空,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落实新课标的精神,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呢?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首要途径和必要工具,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统一的要求,划一的指导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灵动与生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