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晨 《文教资料》2013,(13):15-16
在现代日本社会中,由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所培育出来的旧式"家族制"和"家庭制"正在逐渐解体。同时,这一制度下的血亲、婚姻、家庭、夫妇等关联也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作为日本新一代文化女性形象的代言人,旅日韩裔作家柳美里以其亲身经历为蓝本,创作了一系列以家庭为主题的小说,反映了新生代日本女性在婚姻家庭方面的新观念。本文通过分析柳美里的主要作品《家庭电影》、《客满新居》和《命》《魂》《生》《声》四部曲,剖析了柳美里对传统家庭模式的绝望及对建立新型"家庭"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女性角色意识的觉醒从来都是同社会进步的程度紧密联系的。日本作家紫氏部在《源氏物语》中刻画了一系列的"弱者"女性形象,而她对这些形象的态度也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女性观和价值观,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3.
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白夜行》中的雪穗自幼就是城府颇深的女孩,学生时代成长为行走在灰色地带的少女,长大成人后更定格为貌美如花却蛇蝎心肠的女人。雪穗可作为东野圭吾塑造的"扁平人物"恶女形象系列的代表:为了掩盖不得已的恶行连续犯下新的罪行,生活在犯罪与伪装交织的网中。这一形象即源于作家的女性观,也展示出鲜明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4.
私小说是日本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活动,然而这两者在社会意识的表现上存在着差异。文章通过比较"五四"时期中国"私小说"作家的文学创作意图和日本私小说作家的文学创作意图来探讨这一问题,得出结论为:日本的私小说不具备社会意识,小说中的自我形象是缺乏社会性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倡导“更好地生活”的白桦派代表作家志贺直哉,其一生与妻子相亲相爱,白头偕老.同时,作为作家,也创作出大量关于夫妇主题的作品.《好人物夫妇》被称为是,一系列夫妇小说的开端,也是其中的典型作品,集中体现了作家的夫妇观,和处理夫妇矛盾的智慧.  相似文献   

6.
班超在中国西域历史上是一个功不可没的伟大人物。因为他的努力,使得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得以恢复并得到加固。在他身上发生的传奇故事传颂至今。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成语"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更是妇孺皆知。近代日本作家以中国历史为素材创作小说,在日本文坛并不罕见。从二战前的中岛敦、武田泰淳到战后出现的井上靖、陈舜臣、宫城谷昌光、冢本青史等作家均以创作中国历史小说著称。班超作为西域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本身所具有的传奇色彩,给日本作家提供了多种阐释的可能性。本论以井上靖《异域人》和陈舜臣《不入虎穴》这两篇小说为例,试图从两篇不同的创作时间来分析班超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在日本西域历史小说中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人物形象塑造是是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一环,本文试图通过对几部文学作品中的少女形象的分析,探讨作家理想在人物形象上的寄托。京派作家沈从文的《边城》和《长河》,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红字》,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几部作品虽然题材不同,风格各异,但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共同之处,即三位男性作家都在其作品中的少女形象上寄托了自己一定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8.
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对美国华裔女性作家邝丽莎的作品《雪花和秘密的扇子》中的中国他者形象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中国文化表现出既有排斥又有推崇的态度,同时还进行了对中国不同民族间史实的嫁接。这是由华裔作家的双重文化身份决定的。华裔女性作家从"我"这个独特而复杂的视角看中国这个他者,但中国他者的形象也传递了"我"这个观者的侧面形象。  相似文献   

9.
一今年,是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诞生80周年,也是他写出成名作《斗牛》的40周年。《斗牛》是井上靖战后写的第一篇小说,获1949年下半届芥川文学奖。从此,井上靖一发而不可止,崛起于当代日本文坛。自从《斗牛》被介绍到我国以来,评论界对这个短篇,特别是对主人公津上的形象,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津上这一形象的基本看法是:一方面肯定他开拓艰  相似文献   

10.
从《雪国》看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罪感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给日本文化贴上了"耻感文化"的标签,但这也可能是由于日本与西方在"罪感意识"的理解上存在差异。想要真正了解日本文化中的"罪感意识",必须从日本文化的土壤出发。川端康成是一位很好地继承了日本传统文化的作家,他的代表作《雪国》或许可以展现出日本传统文化中对"罪"观念的界定。  相似文献   

11.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独具魅力的典型形象,这得益于曹雪芹运用了"隔"与"不隔"的艺术手法。本文从意境、情节、神貌和诗词四个方面来领略作家展示女主人公形象的高超艺术。  相似文献   

12.
英国作家巴拉德的小说《太阳帝国》是一部自传小说。小说以一个小孩的视角,着力描写上海血腥、阴森和恐怖的一面;通过对"太阳帝国"意象的运用,对日本和美国形象进行美化。巴拉德塑造的异国形象受其西方中心主义写作立场的影响,折射出他颠倒是非的价值观与殖民意图。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新元号"令和"出自日本古籍《万叶集》"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但这句诗本身也化用了东汉张衡的《归田赋》:"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以及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正显示出日本的元号与汉文化不可分割的关系。以汉字为载体的元号制度传入日本后渐渐与日本独特的政治文化相互融合,在元号汉字的选择上逐渐带有日本独有的特色。日本元号中的汉字使用情况正反映出汉字与日本文化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日本作家奥田英朗的小说《直美与加奈子》因叙述了一个由"家庭暴力"引发的罪案,在日本社会引起了极大反响。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直美、加奈子、李朱美三个女性形象,来阐述犯罪结果出现的必然性,从而进一步剖析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5.
《商洛学院学报》2019,(1):29-34
贾平凹的新作《山本》是作家为故乡秦岭所作的传记,在叙事时空体、人物塑造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传奇特性,这既使故事一定程度上区别于传统的谶纬叙事,也使人物的形象和作者与读者对人物的态度与现实主义小说有所不同。《山本》还采用了"历史型"与"传奇型"两种叙事策略去讲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秦岭历史,这不仅表现出作家在后现代时期对历史之暴力与残酷的认识,也是对历史叙事之非理性、反阐释、反经验主义的表征。  相似文献   

16.
儿童文学作品中法力无边的魔法师形象,满足了儿童读者异想天开爱幻想的特点,从而受到追捧。因此,从著名的哈利·波特到小魔女琪琪等魔法师形象都充斥在各国的儿童文学中。本文以中国作家伍美珍的《小魔女蓝小鱼》中的主人公蓝小鱼和日本作家角野荣子的《魔女宅急便》中主人公琪琪为例,从人物语言、性格塑造、读者群体三方面比较中日儿童文学中小魔女形象的差异及其影响。同样体现了成长的美丽与忧愁,但日本作家的作品更具启发性和可读性,读者群更广泛。  相似文献   

17.
作家对母亲形象的刻画大多是从审美的角度,歌颂母亲的伟大、无私和圣洁。但是张爱玲却在《金锁记》中塑造了"杀子""杀婴"的母亲形象。不得不说这是对传统母亲神话的消解。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深入分析《金锁记》畸变的母爱,重构母亲的形象,从而还原母亲作为人和女人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8.
春香是汤显祖在《牡丹亭》剧中塑造的一个婢女形象,她与剧中人物丽娘相互呼应,成为作品中另一个理想角色。她身上负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是剧中人性"真"美的直觉展现者,作家启蒙思想的另一个承载者。  相似文献   

19.
《论语》是先秦典籍构建孔子形象的原始文本,《论语》中的孔子亦即"原始孔子",而其他大多数先秦文本所构建的孔子形象均是被改造、重构甚至被颠覆了的。作为哲学论著的《论语》所呈现的孔子形象是作为儒家精神化身和载体的孔子,是为"哲学的孔子";作为史著的《左传》所展现的孔子形象是为"史家的孔子",《左传》所载的孔子言行往往与《论语》可以相互印证。二者不仅在议论的方式上都守儒家"议而不辩"的家法,而且所呈现的孔子形象也高度重合,都是遵守儒家礼义的儒家大德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正日本文学指的是以日本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横跨的时间大约有两千年。早期的文学作品受到中国文学一些的影响,但在后来日本也渐渐形成自有的文学风格和特色。19世纪日本重启港口与西方国家贸易及展开外交关系之后,西方文学也开始影响日本的作家,直到今天仍然得见其影响力。在日本,也有因为考虑到近来非日本籍的日裔作家,而采用"日语文学"称呼的情形。一.日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以《伊豆的舞女》这篇文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