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仇永亭 《山西体育科技》2010,30(1):25-25,34
当今世界举重竞技水平越来越高,运动员想在全省、全国或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除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还要具备全面的抓举、挺举技术。如何全面提高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抓举、挺举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试图在此方面做一浅薄的论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举重运动是奥林匹克中最古老的竞赛项目之一,是力量、速度、健美三结合的体现。在当今竞技水平十分接近的前提下,比的就是心理,谁的心理素质过硬谁就会笑到最后。所以心理问题在高水平举重比赛中是议论最多的话题,而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很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少年举重比赛中,不少举重运动员专项力量水平较高,而专项成绩却不理想。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对专项成绩技术动作训练重视程度不够是导致专项成绩不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观察法,对两组不同级别少年举重运动员进行举重训练,发现重视少年举重运动员技术动作训练是可以提高专项成绩水平的。  相似文献   

4.
杜涛 《体育世界》2012,(5):103-104
竞技比赛项目除了运动员之间技战术水平的较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较量,篮球比赛也不例外,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良好的发挥技战术水平;反之由于心理素质的不稳定,从而影响运动员正水平的发挥,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长期的训练和比赛中形成的,因此在青少年时期加强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湖北体育科技》2017,(11):1029-1031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态以及改善方法进行探讨。对举重运动员比赛中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就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良好心态和改善方法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科学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运动训练的四大要素之一。心理训练是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本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是为更好地进行训练和参加比赛,争取优异成绩作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过程。一、少年举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特征举重运动是消耗体力、克服内  相似文献   

7.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科学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运动训练的四大要素之一。心理训练是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本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是为更好地进行训练和参加比赛,争取优异成绩作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过程。一、少年举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特征举重运动是消耗体力、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体育竞技比赛中,运动员个体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拥有高水平心理素质的运动员往往能在比赛中取得理想成绩。文章试图探究运动员赛前紧张和焦虑的原因,提出相关建议,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克服心理障碍,发挥出真实水平,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举重运动员竞技心理特点出发,阐明了影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竞技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探讨了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比赛水平的发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竞技举重比赛中,优秀运动员之间运动成绩差距也越来越小,体现在第1名和第3名以及前8名之间的成绩。有的往往只相差2.5kg,有的甚至成绩相等,但名次的排列却截然不同。举重竞赛是按运动员的体重不同,分级别进行比赛的项目,只有属于同一体重级别范围内的运动员才能在一起比赛;竞赛规则规定在同一级别比赛中,当两名或两名以上的运动员成绩相等时,则判体重轻者获胜,而现在称量体重的精确度为0.01kg。中、小级别女子举重运动员减体重参加轻级别的比赛是举重比赛最常见的现象。如果中、小级别女子举重运动员体重减得科学、恰当,就有可能在较轻级别中创造优异成绩,取得更好的名次,甚至打破纪录。反之,体重减的不好,可能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中、小级别举重运动员比赛体重因素对名次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国华 《精武》2012,(19):14-15
一名游泳运动员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在比赛中获得优秀的成绩。平时的刻苦训练的目的虬是在比赛中可以正常的发挥酋己的水平以至于超常发挥。游泳比赛中运动员的成绩往往会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本篇论文研究分析游泳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运动负心理素质问题的方法,使得运动曼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举重运动员在神经类型的选材上,应以稳定型(含亚稳定型)为重点。对亚兴奋型运动员,只要教练员平时能注意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比赛时能恰当地启发和诱导,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时,也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3.
根据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及个性化差异,克服运动员在每一次试举新的重量出现的心理兴奋,心理恐惧和心理不稳定等表现,是广大基层教练员在实践中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抓好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早期培养,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面能力方能真实的反应出运动员实际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十运会调研首次获得了我国男子举重各级别运动员的身高数据;与九运会、雅典奥运会比较,十运会男子举重成绩不够突出;比赛中涌现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运动员;男子轻中级别达世界先进水平,但重级别尚有一定差距;参赛运动员的比赛成功率为42.7%。针对有关情况对我国举重运动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举重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发挥自己的成绩,这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十分关心的问题。有些运动员平时训练的成绩很高,但到了重大比赛就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造成失败,失去了一次宝贵的机会,十分可惜。因此,探索其中的规律,遵循规律,使运动员能在比赛中较好地发挥训练水平,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68名优秀举重运动员比赛中最佳心理状态形成的有关个心理因素以及考察这些影响因素与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关系入手,寻找举重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最佳心理状态因素,试图为举重项目的训练和控制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拳击运动的飞跃发展,运动员能达到高水平的运动成绩,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技战术水平、还要具备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拳击比赛中,双方运动员水平越高,比赛就越激烈。在双方运动员技战术水平伯仲难分的时候,往往心理素质就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因此,心理素质是拳击训练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8.
以举重比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和访谈等研究方法,论述了竞赛中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和情绪调控方法,提出要灵活运用心理调节技术、提高队员心理素质、为竞技表现服务等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方法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7个级别的全部赛事成败率进行了技术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届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试举成功率比上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抓举比赛中的后掉次数比前掉次数高;挺举的上挺失败次数高于下蹲翻失败次数;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的试举方案比上届增多;同时,对各国运动员试举技术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表明,运动员技术发挥不稳定、实力不足和比赛心理素质不好是造成试举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李梁 《山西体育科技》2003,23(3):40-41,64
排球比赛除了是运动员之间技、战术水平的较量外,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心理素质的稳定,可以使运动员超长发挥技战术水平;反之,由于心理素质不稳定,往往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失常。因此,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