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安塞腰鼓训练对大学生身体机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安塞腰鼓训练对大学生身体机能影响的研究,探讨安塞腰鼓运动的健身价值,为其进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及大众健身领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非体育专业学生60名(男、女生各3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男、女生各15名),组织其进行为期16周的安塞腰鼓训练,每周3次,每次90 min。前10min为准备活动时间,中间75 min为腰鼓训练时间,最后5 min为放松整理时间。训练中的运动强度用心率来控制,保持在130~160次/ min之间。在实验前、后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论:长期系统的安塞腰鼓训练,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机能,改善其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氧转运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对于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安塞腰鼓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安塞腰鼓集健身心为一体,不但强身健体,又修身育德。练习形式灵活多样,且不受场地、设备的影响,特别适合在农村地区的人们练习。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传统腰鼓与健身腰鼓的价值进行了探析。其中,传统腰鼓中的古代腰鼓价值流变历程为驱魔震妖、祭祀以及战争3个阶段;近代腰鼓中选取了安塞腰鼓和解放腰鼓两个最有代表性的腰鼓流派进行了价值论述。至于健身腰鼓的价值,从它的本质价值与衍生价值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表现在:健身价值、健心价值、传承价值、表演价值、教育价值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安塞腰鼓体育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研究揭示安塞腰鼓的起源,探讨其与战争、宗教、生活的渊源关系;并挖掘安塞腰鼓的心理调节、健身、表演等体育价值,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安塞腰鼓是流传于陕北安塞县一带的一种群众性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多以舞蹈、武术为主,以古代武舞、兵阵为主要表现形式,是集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鼓吹乐、民歌等于一体的传统体育项目.安塞腰鼓运动的起源、运动形式、运动内容等都与武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安塞腰鼓的起源、特点、内容、表演形式以及所包含的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其体现出的武术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6.
安塞腰鼓的社会特征与功能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塞腰鼓是陕北民间传统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研究安塞腰鼓的社会特征和功能,挖掘在全民健身、社会文化、旅游经济领域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身腰鼓对中老年女性的健身功效,为科学的倡导该运动提供参考.方法:在实验前后测量34名参加健身腰鼓锻炼的中老年女性的有氧适能、肌适能、柔韧素质和身体成分的相关指标.结果:(1)经过18周的健身腰鼓锻炼,锻炼者的安静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等心功能指标显著降低(P<0.05),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显著升高(P<0.01);(2)实验后锻炼者的握力、仰卧起坐和坐位体前屈能力显著升高(P<0.05);(3)实验后锻炼者的体质指数和体脂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健身腰鼓可以较好的改善中老年女性的健康体适能水平,是一种很好健身娱乐项目.  相似文献   

8.
陕北腰鼓进课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鼓运动是陕北大地上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腰鼓更是享誉海内外,它以气势宏大、动作豪迈,节奏明快等特点受到人民的喜爱。延安市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安塞腰鼓都是重头戏。深受群众的青睐。在陕北地区特别是在安塞县。腰鼓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当你走进安塞县城5km时。首先映入你眼帘的就是在安塞腰鼓山上建的以腰鼓为外形的大厦。走进商场、饭店随处可见以腰鼓命名的商品,如腰鼓酒、菜品、外形似腰鼓的酒具等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身腰鼓锻炼结合超声疗法对中老年肩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位中老年肩周炎患者按年龄、性别、及病程程度随机分为3组,A组进行健身腰鼓运动并配合超声疗法,B组进行健身腰鼓运动,C组为静养恢复组,疗程均为18周,实验前后测量肩周炎患者的视觉疼痛指数和肩关节功能,评价前后治疗效果。结果:A、B、C三组的治疗效果均有所改善,A、B两组肩关节疼痛的缓解和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C组,A组又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健身腰鼓结合超声疗法更能有效地治疗肩周炎。  相似文献   

10.
从体育学与社会学角度对安塞腰鼓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安塞腰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安塞腰鼓传承发展的对策,旨在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安塞腰鼓是流传于陕北,尤其是安塞县的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民族体育项目,自古以来研究者甚少,作为体育项目研究者更是寥寥无几。为了研究安塞腰鼓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文章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分析、网络检索等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考证和分析。认为安塞腰鼓最早源于宗教祭祀和军队通信,是民族间艺术相互交融的产物,经历代改革发展成为中国较具影响力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而号称"天下第一鼓"。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等对安塞腰鼓的功能价值,陇东学院安塞腰鼓体育公选课开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得出安塞腰鼓进入大学体育课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丰富校园文化,强身健体、活跃思想、改变单一模式的体育教学结构,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探讨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腰鼓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价值,以西安理工大学安塞腰鼓进校园为例,分析通过学校途径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关键和难点。安塞腰鼓是陕北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艺术与实践价值。高校在非遗保护中具有重要责任,非遗传承者的培养是项目进校园的关键,传承方式和途径是难点。建议采取符合民族体育发展规律、符合项目本真的、民族化的学习与评价体系进行传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普通中学生健身拳全套演练过程中心率和血压生理指标的动态监测,分析健身拳的运动强度和运动规律,并进行运动强度个人感觉评价指标对照,结果表明:健身拳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符合全民健身活动的标准,中学生通过健身拳的练习对心血管系统的发育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取得良好的健身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传承民族体育文化,促进海峡两岸间的体育交流。运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针对现代健身秧歌、腰鼓开展情况和海峡两岸民族体育交流的现状与特点,对在海峡两岸推广健身秧歌、腰鼓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健身秧歌、腰鼓在海峡两岸推广的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沈阳市140中学初中二年级160名学生为被试对象,采用教学实验方法,探讨跆拳道运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实验组进行跆拳道项目,对照组从事体育课教学内容,两组进行12周的教学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在心理健康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对而言跆拳道项目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7.
张馨 《精武》2012,(17):31-32
为研究有氧健身操和瑜伽结合练习对女大学生健身效果的影响,本文以新疆医科大学07级的1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2周分组试验,对其灵敏性、平衡能力和心肺功能进行测试与量表评定,通过实验前后的对比分析,探讨三种运动形式对受试女大学生健身效果影响的差异性。为高校健美操课程的优化改革得到更好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研究表明有氧操和瑜伽的结合练习对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健身效果,较单纯有氡撩效果更全面、更显著,是一种对于提高女大学生平衡能力、灵敏性、心肺功能更加有效的健身方法,有较强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健身腰鼓的兴起及发展趋势。通过研究并得出腰鼓是由古时候放牧人调整自己孤独寂寞的放牧生活,发明出来的。为了使健身腰鼓更好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加深人们对健身腰鼓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人们的参与意识,激发对健身腰鼓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健身腰鼓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练员培训体系,提高教练员质量。可以把健身腰鼓列入学校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去学习健身腰鼓,传播健身腰鼓。  相似文献   

19.
应用音乐与有氧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82名身体健康的在校中学生进行体质运动干预,了解音乐有氧训练法对增强中学生体质的影响.实验组实施音乐有氧训练处方周期为5个月,每周2次,每次40min.运动干预前后分别对20m往返跑、下肢肌力等指标进行测评,并与从事常态有氧练习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评估干预效果.实验组男、女学生肺活量、下肢肌力及20m往返跑成绩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对照组女生的肺活量、男生的20m往返跑显著高于干预前,其他指标变化并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音乐有氧训练法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在校中学生的体质.  相似文献   

20.
张士坤  顾美玲 《健与美》2023,(2):138-140
“双减”政策出台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要求进一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优化体育锻炼方法,提高学生运动能力。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探讨弹力带训练对小学高年段学生握力、掷实心球成绩的影响。研究中抽取某小学高年段学生4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名;实验组采用弹力带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训练方法,进行为期8周、每周3次、每次40分钟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弹力带练习能有效改善实验对象握力、掷实心球成绩。因此在小学高年段体育课中可以加入弹力带抗阻训练,同时应制订上肢力量训练计划,确保弹力带练习动作正确、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