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帝内经》贵人乐生的生命伦理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贵的原则贯穿于<黄帝内经>之中,奠定了其医德思想的基础.<黄帝内经>所说的"乐生"是追求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快乐、幸福感,它通过志闲少欲、精神内守等道德修养方式而获得.研究<黄帝内经>的贵人乐生生命伦理思想,有助于确立贵人的生命伦理原则,构建合理的生活方式.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乐论>是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系统总结,其思想对以后两千多年的音乐美学都有深刻的影响.<乐论>的社会功用主要是:乐以遭乐;肯定音乐在战争中的作用;教化人心,陶冶性情;调和矛盾,促进生产.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是传世的先秦医学典籍,其文献涉及面广,词汇量大,其中反义词富有特色,是<内经>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穷尽列举<黄帝内经>一书反义词,并对其反义词进行多角度的描写、分析和总结,可以窥探出古汉语反义词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乐记>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具有美学价值的著作,是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代表,被视为"中国美学的开山祖".它在批判总结先秦各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发展,其系统、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一直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迄今对我们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周易><豫>卦之象数义理的探析,结合古代典籍中的乐论,阐明了<豫>卦所包含的中国古代音乐思想的独特内蕴,并揭示了古代音乐思想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6.
音乐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我国的音乐美学思想散见于我国古典的音乐史料和各种文艺作品中.白居易的<琵琶行>表达了对音乐本质问题的思考,表达了对音乐欣赏主客体的思考;表达了对音乐表演形式和内容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音乐通史以"三通"(<通典·乐典>、<通志·乐略>和<文献通考·乐考>)为其代表."三通"以其一脉相承而又各具特色的文本编撰体例,构筑起中国古代音乐通史自成一体的文本系统,在中国音乐文献编纂史上有其匠心独运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方芳 《惠州学院学报》2009,29(4):116-119
<旅行岁月>第三集<罗马>是李斯特的晚期作品,作曲家晚期创作风格之转变及各种倾向体现其中.文章对<罗马>音乐形式与题材方面的艺术特征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更好地展现李斯特晚期的艺术观念及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9.
朗诵与写作     
从上小学起,我就喜欢朗诵.汉语的魅力在朗涌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好的文章会给人一种欣赏音乐的感觉,比如朗诵鲁迅的<雪>、朱自清的<背影>,你感觉是在听一首如泣如诉的小提琴曲;而朗诵苏轼的<赤壁赋>和王勃的<滕王阁序>,你感觉是在听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相似文献   

10.
<新中华小学教师应用音乐>一书是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家朱稣典于1932年编辑出版的高级中学师范科所用教材,该书包含了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所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材教法知识.它蕴藏的小学音乐教育思想,对于中国近代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的规范及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斌在<中国音乐教育>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关注音乐>,他谈到"目前教师们上音乐课更多关注的是一种形式、一种方法、一种课堂的整体结构,而在体现音乐本质特征方面反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似乎离音乐有点远了".  相似文献   

12.
曹禺以巴赫的作为贯穿<雷雨>序幕和尾声的背景音乐,是别有深意和匠心的.但是几乎没有研究者注意到这一音乐语言与文本的深层结构、精神内涵之间的深刻联系.巴赫是"西方音乐之父",其的复调、和声、对位等多种手法的高超运用所营造出的极为复杂的音乐结构和相当深刻的思想情感,对曹禺的文学创作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雷雨>有着明显的宗教氛围,突出了神秘与救赎的宗教精神.在戏剧结构和戏剧冲突的设置上,曹禺犹如一位交响乐指挥,以丰富复杂的复调结构把冲突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13.
沟通与解读     
<正>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影响人对事物的理解和价值观,从而指导人的行为。语文与音乐皆为心灵的产物,他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一、音乐与语文教学的渊源1.音乐,心灵的引路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  相似文献   

14.
<庄子>对音乐的论述无形式上的系统,宇宙化的音乐是能表现"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天地境界"天乐".庄子讲求在"虽出人工,宛若天成"的艺术技巧修养的基础上,经过精神修养,实现音乐与宇宙的和谐为一.他强调适性之乐,注重音乐的个体娱乐性,而不是群体的政治教化.本文旨在通过<庄子>的道论,根据"法天贵真"的主旨,批判儒墨乐论,探讨庄子乐论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引用是<世说新语>一种主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世说新语>引用<诗经>的典故分析,可以看到,作者的用典与他的政治思想、身份地位和个人爱好有关.<世说新语>用各种方式引用<诗经>,使这部志人小说充满了诗意,增强了美感.  相似文献   

16.
一、<背影>教学设计 [思路综述] 通过课文与音乐、视频等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悟亲情的伟大和无私是本节课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7.
<诗>是礼乐文化的载体,隐含着潜在的教化功能.儒家以孔子肇始,至汉代<毛诗序>形成了系统的<诗>教理论体系.<孔子诗论>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诗>论专著,"以色喻礼"是其提出的重要<诗>教观点,它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诗>教理论,并且与子思学派的"性"、"情"思想有直接的关系,成为连接孔子"礼乐"教化与汉代<诗>教理论的中间环节.通过系统梳理汉以前儒家对<关雎>题旨的解读,可以反推儒家<诗>教思想的发展和演进.  相似文献   

18.
自从我国实施音乐教育改革后,越来越多的流行歌曲走进小学音乐课堂.以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为例,就有<萤火虫>、<同一首歌>、<幸福快车>、<校园的早晨>、<乡间的小路>等20多首流行音乐风格的歌曲,所占比例达总歌曲最的20%左右.  相似文献   

19.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中学音乐教育以音乐艺术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的人生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和丰富感情,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甲秀 《文教资料》2008,(26):91-92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问题一直没有定论.以英格·陶伯特为代表的一种观点认为,<提纲>仅仅是<神圣家族>的后奏,与随后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没有关联.本文就学者陶伯特所持的这一种观点进行反思,通过对<神圣家族>和<提纲>的比较分析研究,笔者认为陶伯特关于<提纲>的写作时间,及其思想内容等方面做出的结论的理论依据值得推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