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使用问卷法对深圳大学学生的互联网使用偏好、使用动机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U)状况进行调查,并探讨PIU患者与非PIU患者间在互联网使用偏好及动机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大学生最偏爱互联网的信息服务,社交与娱乐服务次之,最后是交易服务。2)网络使用动机倾向前三位依次为:娱乐休闲、亲友交往、工具性求助。3)PIU患者更倾向于自我肯定、逃避归属动机;非PIU患者则更倾向于亲友交往动机。  相似文献   

2.
有关研究表明偏好于互联网社交(Preference for Online Social Interaction,简称POSI)是影响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简称PIU)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与多子女家庭相比,独生子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免疫POSI对PIU的影响效果,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免疫效应会有一个弱化趋势。为了进一步研究子女状况(独生子女和多子女)对POSI和PIU关系的调节效应以及不同年龄群组(青少年和准成年人)对这种效应的二次调节关系,我们采集了12051名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国学生的数据信息,通过标准差分析、层次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测试并分析了他们的POSI和PIU值、家庭成员状况、年龄以及其他的人口统计数据,得出的结果表明:a. POSI对PIU数值有正向作用; b.独生子女的PIU值比多子女的PIU值明显偏低; c.子女状况对POSI和PIU之间的关联性具有调节效应以及不同年龄群组对其关联性具有二次调节效应; d.年龄可弱化POSI和PIU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网络成瘾是一种无限制的网络使用现象,美国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命名为网络成瘾(IA),或“网络成瘾障碍”(IAD)或“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U)。一般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同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愿望。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主要表现为:上网时间过长、过频,且不能自制,对网络产生强烈依赖,严重影响学习、生活、健康、行为和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病态因特网使用(PIU)"是加拿大学者R.A.Davis(2001)主张用来替代"因特网成瘾障碍",我们主要用来表示过度使用互联网的状态。Kraut3等人发现过度使用互联网会导致孤独和抑郁的增加,并会导致社会卷入的减少与幸福感降低。美国不列颠心理学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在20~30岁之间,受过良好教育的性格内向的年轻人最容易产生"病态因特网使用(PIU)",在校大学生尤甚。目前尚未发现"病态因特网使用(PIU)"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数据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已经走进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然而因为缺乏正确引导等原因,小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经调查:天津市94.2%的小学生都有网络使用行为,其中网络成瘾学生的检出率为5.9%;网络成瘾在性别、年级维度上都有显著差异,而在城乡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成瘾小学生的主要网络行为特点是:每周上网时间较长、有网吧上网经历、上网内容主要是休闲娱乐。小学生健康网络行为习惯的形成还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等多方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城乡小学生在网络使用方面的差异,我们对来自城市和农村的240名4~6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城乡小学生在使用网络的人数上差异显著;小学生上网的地点、时间的城乡差异显著;小学生上网的目的、家长或教师对小学生上网指导的城乡差异不显著。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家长和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观念,加强对小学生上网行为的指导和监管。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模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在线认知量表”(OCS),采用两组大学生被试,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探讨了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行为模式,编制了“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PIUS-CS)。结果发现:(1)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由上网冲动性、分离/逃避和网上优越感三个因素构成。量表具有较理想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构想效度和区分效度。(2)男大学生的上网冲动性、网上优越感较女大学生更强;文科类学生的上网冲动性较理科类学生更强。(3)上网时间和上网次数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模式只有较弱的正相关,不宜作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一、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 1.网络成瘾综合征的含义 网络像雨后春笋般开始进入中国的百姓家庭,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不少人形成对网络强烈的心珲依赖现象,这种现象被心理学界称为"网络成瘾综合征".它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I.Goldberg首先提出将此现象命名为"互联网成瘾征"(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LAD临床上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简称PIU).据中国互联网信息的最新统计,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峻,24岁以下的用户占其中的56%;80%中断学业的学生都是因为网络成瘾;在每百名"网络成瘾综合征"的人群中,就有15名是青少年.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使用心理与行为及网络依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综合运用访谈法和问卷法,探索了294名大学生的互联网使用心理与行为特征及网络依赖特征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存在一定的性别和年级差异;不同的上网动机与不同的互联网服务呈显著正相关;除上网时间与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外,不同的互联网使用动机与行为也显著影响着对网络依赖的程度。本研究的发现可以用来引导大学生用户科学地使用互联网,避免互联网使用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于浩  陈春燕 《考试周刊》2012,(22):167-168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使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行为。2012年我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已经达到了1.56亿,互联网网民规模更是达到了5.13亿。2009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消息称大学生互联网用户占青少年互联网用户的10%。如今大学生上网使用率有多高.上网频率如何,我们做了一个简单调查。  相似文献   

11.
贾伟 《学周刊C版》2019,(20):68-68
随着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互联网技术也在飞速发展,网络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生正处在茁壮成长的阶段,网络对小学生可以说是既有益也有害。小学生要学会正确使用网络,可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来培养小学生健康上网,并让学生了解网瘾的危害,从而远离网瘾,正确上网,使网络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代小学生是互联网使用非常广泛的一个群体,互联网影响小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观念,探索互联网时代下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方法,互联网为当代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就互联网时代下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进行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日前公布的2011“全国小学生阅读状况在线调查”显示,互联网和手机已经成为小学生的重要阅读渠道,但网络使用的娱乐化倾向明显。在4-6年级小学生网民中,有47%的人把“看书、看报、看期刊”作为自己的主要网络活动之一,网络游戏是56%的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网络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14.
电脑和网络现在已经和人们的生活分不开了,很多同学都很喜欢上网,但也有很多老师和家长反对小学生上网,现在我们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讨论吧!如果你认为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你就是正方。请将你认为的上网的好处陈述出来,比如互联网能让我们获取大量的信息,方便我们查找资料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互联网犹如毛细血管一样遍布城乡,网络的覆盖越来越广,从城市延伸到农村,上网的对象越来越小,小学生上网的比例与日剧增。调查城乡小学生的上网情况,找出他们之间的异同点,有利于根据不同的症结找出相应的措施,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小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与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PIU)现状,及对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探讨。文章利用各种相关量表,对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上网程度较深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评。得到结论:PIU大学生的艾森克人格特征内外向(E)维度、掩饰性(L)维度得分低于全国常模,神经质(N)、精神质(P)维度得分高于全国常模;PIU大学生的神经质(N)、精神质(P)维度得分与网络依赖性呈正相关趋势,而内外向(E)、掩饰性(L)维度得分与网络依赖性呈负相关趋势;PIU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水平;PIU大学生的网络依赖性与SCL-90的各项因子分(除其他因子外)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初中生互联网使用特点及朋辈压力对初中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开展青少年上网保护提供有益参考,采用中学生网络使用特点问卷、朋辈网络过度使用行为量表、朋辈网络过度使用态度量表、网络使用朋辈压力量表和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对28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初中生朋辈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和态度、网络使用朋辈压力均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显著正相关,(2)网络过度使用的朋辈行为和态度、朋辈压力均能显著预测中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3)网络使用朋辈压力在网络过度使用的朋辈行为、态度与中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要使PIU大学生走出对网络的不合理使用困境,必须从提高PIU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抑制无关信息的能力人手,强化学校的监管与教育,发挥家庭和社会的辅助作用,提高PIU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互联网对青少年学科素养与教育发展的影响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基于我国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四省市参加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控制了样本选择性偏误,考察了互联网使用时间对中学生学科素养的影响,并重点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动机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学生心理及行为特征、学校网络环境和家庭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周一至周五上网6小时以上的学生沉迷网络,会导致其数学、阅读及科学素养显著更低。互联网使用时间通过上网娱乐动机和学习动机这两种机制作用于青少年学业发展,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边际效应随着上网娱乐频率的提高而不断增强;相反,其边际效应随着上网学习频率的提高而渐趋减弱。网络沉迷的青少年群体分布出现明显的异质性,长时间沉迷网络而导致低学科素养主要存在于农村地区、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较低的弱势亚群体,从而导致既有的教育不平等进一步扩大,由此网络沉迷对青少年教育发展的消极影响应引起教育学界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明确上网的目的、推荐优秀网站、规范网络行为、控制上网时间、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等方面探讨了规范小学生上网行为的几点思考,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