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建模是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来求得问题解决的数学活动过程.在教学中设置自然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表达现实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建模的应然选择,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重要途径.自然的情境让学生感悟模型思想,让学生成为主动建构者,利于模型化和数学思维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创设真实、合适的情境是培养模型观念的基础,让学生经历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是形成模型观念的必经途径.本文以一元二次方程单元复习课为例,创设“一意性情境”,通过情境创设、情境抽象、情境拓展、情境迁移四大环节,促进学生提出问题,进而激发学生思维进阶;让学生经历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培育模型观念.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促进儿童生命的生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数学的"故事情境""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中展开"自主建模""意义建模"和"方法建模"。通过"情境建模",让数学焕发无穷的魅力,引领学生数学生命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4.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是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必备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根据“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来建立数学模型,并在教学中注意渗透数学建模思想,能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与规律,培养数学能力,加深数学知识与原理的理解,让问题解决化难为易,为学生学习数学搭建可靠的脚手架.  相似文献   

5.
数学建模作为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其在高考数学中往往以问题情境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研究从六个维度出发,以近两年高考数学建模问题情境为对象,从新旧高考的角度出发,对此类试题进行探析.研究发现:相比旧高考,新高考在数学建模问题情境上试题数递减;新旧高考均以生活情境为主,运算水平集中在低阶运算层面,重视学生应用模型的思维考查;在推理水平、知识含量、阅读量上有所差异.鉴于此,提出几点建议:丰富情境类型,助力数学建模素养生成;创设真实情境,实现育人价值;完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构建模型过程;提升学生快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探究的有效载体.有效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基于数学本位的,本文首先结合教学实例剖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偏离数学本位的三种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回归数学重点、回归数学思考、回归数学探究,从而让问题情境具有数学味、思考性与引领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模型思想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模型思想可广泛应用于多种现实情境,解决许多实际数学问题,具有很高的价值。模型思想的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渗透,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在建模、用模过程中感受模型思想的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钱仕平 《广西教育》2013,(45):13-13
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利用建模的方法,使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拉近数学与生活、生产之间的距离,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模型化思想。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促使数学建模高效达成,让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堂针对知识特点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就自然提高了.但创设切合数学课堂教学与实际的问题情境须处理好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高中数学教学顺利开展,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对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应该利用创新的教学理念,创设出问题情境,利用问题情境驱动策略,实行数学建模教学,让学生在问题情境驱动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中,发展自己的思维,锻炼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学以致用能力的发展中,实现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数学新课“导人”的情境设计。设计“数学问题,运用故事、动手操作、生活实例、运用动画媒体,数学游戏模型”等情境导入新课及运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沈虹 《中学教研》2021,(5):19-21
概念的深度理解是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以“认识不等式”一课为例,对以建模活动为载体的概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进行探讨,试图让学生在数学建模活动过程中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重情境中应用模型以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通过类比迁移深化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马晓如 《新教师》2020,(2):39-40
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来求得问题解决的数学活动过程。事实上,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建模的全过程,才能更好地渗透模型思想。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帮助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模型思想注重数学应用,通过数学结构化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各种问题;而数学课堂上通过结构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把现实情境数学结构化,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将表层学习引向深度学习,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抽象、建立模型,感悟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建模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现实材料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引导其将建构的模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提升学生研究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能力."乘法分配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怎样帮助学生掌握该运算定律一直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文...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思维"动"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长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尝试从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留给学生独立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学会质疑等方面,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思维"动"起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初中数学教学要高度重视数学建模的价值.站在教学的角度来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要让学生在数学建模过程中认识到模型的价值.数学建模体现着数学学习过程的本质,是提升学生学习品质的重要途径.只有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建模的过程,数学建模的意义才能凸显出来.数学建模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体验感、获得感和成就感.初中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运用数学建模思想去引导学生认识并把握模型教学的意蕴.从教学任务、教学时间、教学策略的角度来看,数学建模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7.
"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从创设切分等积矩形饼的情境,提出矩形面积等分方法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应用的过程中,通过想象推广,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如三角形、梯形等图形面积等分的方法,从而引发新的情境,继而产生深层次的数学问题,形成"情境-问题"学习链,借以培养学生学习、总结、应用数学方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的每一个概念都是一个数学模型.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数学问题情境可以是现实生活的情境,也可以是数学问题本身的情境.让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就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19.
对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超 《天津教育》2005,(2):48-49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同时倡导学生学习数学应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问题解决”的过程。上述新课程所体现的重要理念中,都涉及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问题情境”。恰当的“问题情境”不仅为儿童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序幕,也会成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领域的动力。然而,有的教师仅仅追求时尚.为了设计“引人人胜”的“问题情境”而绞尽脑汁,但结果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20.
数学建模是为解决现实问题而形成的一套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一个目标方向。小学数学应用题作为初级阶段的数学建模,在教学时应该达到什么目标要求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思考。一、应用题的解答过程就是数学建模1.应用题的问题来源于现实世界。小学数学应用题所呈现的问题情境,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并可以理解的自然和社会事件。例如小学数学教材中经常出现的求平均数问题、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