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学教学》2008,(9):77-77
据2008年1月9日《新民晚报》消息,1月7日,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顺利产下了11头小猪,其中2头具有绿色荧光遗传特征,两头刚出生的“荧光猪崽”在紫外光源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有关专家称,这次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通过体细胞核移植生产转基因猪技术已经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2.
以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为背景的命题 例1 水母体内有两种发光蛋白,一种是水母素,它在有钙离子的环境中就能发出蓝光;另一种是绿色荧光蛋白,它吸收了水母素发出的蓝光后。发出波长较长的绿色荧光。科学家可以对多种基因进行荧光标记,根据活体内的荧光颜色变化,判断生物活动进程。荧光标记不仅可以标记蛋白在哪里,还能标记活体内的生物事件。  相似文献   

3.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分子生物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体内都含有绿色荧光蛋白,这种蛋白质结构很特殊,在受到蓝光或紫外线刺激时可以发射绿色荧光,并不需要任何协同因子、底物,适合用作普遍的报告标记,尤其适合于活体细胞或组织。而且它发出的荧光稳定,检测简单,结果真实可靠。并且GFP对光漂白、氧化剂、还原荆以及其他许多化学试剂具有极强的稳定性.易于构建载体。它独特的性质引起了生物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地概述了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分子生物学上的应用,包括蛋白融合,细胞筛选,定位标记,基因表达调控,计算细胞生长速度等。  相似文献   

4.
<正>高中生物学中涉及的荧光,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诱发荧光,是指物体(物质)经过荧光染料染色后,再经过紫外线照射发出的荧光,如用荧光染料标记的蛋白质、DNA分子等。另一类是自发荧光,如叶绿素、血红素等经过紫外线照射后发出红色的荧光。1诱发荧光现象1.1人鼠细胞膜的融合一以红色或绿色染料标记蛋白质产生的荧光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用发  相似文献   

5.
以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为背景的命题例1水母体内有两种发光蛋白,一种是水母素,它在有钙离子的环境中就能发出蓝光;另一种是绿色荧光蛋白,它吸收了水母素发出的蓝光后,发出波长较长的绿色荧光。科学家可  相似文献   

6.
分别利用两种不同的荧光染料Dio和DiI对细胞进行标记,使细胞膜可以发出绿色或红色荧光;然后选择合适的条件,使用细胞融合仪诱导2个细胞融合成为1个细胞;最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成功融合的细胞可以同时观察到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该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电击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在中华仓鼠卵巢细胞(CHO-DHFR)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GFP,转染至培养的中华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HO-DHFR^- )中。结果:成功表达并产生绿色荧光。结论:证明EGFP是一种良好的报告基因和筛选标志.为进一步研究应用最广泛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一CHO细胞表达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GFP,即绿色荧光蛋白,是当代生物科学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具有惊人的科学研究价值,在它的帮助下,研究人员可以直接看到生物体细胞内部的运动。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内,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者是谁。那么,这个几乎被遗忘的  相似文献   

9.
绿色荧光蛋白和荧光素酶基因是基因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两个报告基因。本文从绿色荧光蛋白和荧光素酶的来源、性质、发光机理、检测方法和用途等方面论述了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物教学》2008,(3):F0002
<正> 能否有一种"绿色"猪肉,无论吃多少,也不会给食用者带来肥胖等健康问题,并且口感和营养成分丝毫没有减少?目前,这一生物技术已获得突破性进展。转基因猪可以自然繁殖记者日前从东北农业大学获悉,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成功产下两头具有绿色荧光遗传特征的  相似文献   

11.
将碳量子点荧光技术加到荧光光谱法实验中,使学生在掌握荧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了解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学会运用分子荧光光谱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同时,还可以了解科学前沿的热点,建立节能、绿色环保的观念,做到科研教学相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获得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这三位科学家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贡献而获奖。绿色荧光蛋白是研究当代生物学的重要工具,借助这一“指路标”,科学家们已经研究出监控脑神经细胞生长过程的方法,这些在以前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荧光染料标记小鼠膜蛋白的方法与荧光染料标记人体膜蛋白的方法相似,都是找到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然后得到相应抗体,并将绿色荧光分子结合其上,最后将相应的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小鼠细胞膜上相应蛋白标记上了绿色荧光蛋白,人体细胞膜上相应蛋白可以标记上红色荧光蛋白。膜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情况并不是所有膜蛋白都能运动,有些膜蛋白被某些特殊的结构限定在细胞表面的某个区域,并且不同细胞的膜蛋白的流动情况也有差异。糖脂普遍存在于原核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上,不同细胞中所含糖脂的种类不同,发挥的功能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晓小 《科学启蒙》2009,(5):30-31
2008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是由三位科学家共享的,其中有一位是美籍华裔科学家,他的名字叫钱永健。帮助这三位科学家获奖的是能发出鲜艳绿光的绿色荧光蛋白,而钱永健的贡献在于改造绿色荧光蛋白,使它成为当今生物学和医学研宄中使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生物学高考中常有以获诺贝尔奖生物学知识为背景的信息给予题出现,以引领学生开拓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妙和热爱生命科学的情感。如2009年安徽卷第4题: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发展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  相似文献   

16.
张卓鹏 《新高考》2010,(5):113-115
在近年来生物高考中常有以诺贝尔奖生物学知识为背景的信息给予题出现,以引领学生开拓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妙和热爱生命科学的情感。如2009年安徽卷第4题: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发展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  相似文献   

17.
唐纪轩  严鹏飞 《高中生》2009,(16):47-48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例1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以表彰他们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作出的贡献。下列有关绿色荧光蛋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GFP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GFP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C.组成GFP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相似文献   

18.
以海洋光学实验设备(光纤光谱仪、光源等)为测量系统搭建荧光材料特性测试平台,针对荧光的相关光学特性进行研究。制备了桔红、天蓝、黄色、金黄、紫色、橙色6种液体和绿色、蓝绿、桔红、黄色、桃红、桔黄6种粉末荧光材料,检测了液体样品、固体样品的荧光光谱。通过Spectra Suite软件分析研究荧光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结果与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液体荧光试剂的接收强度总是高于粉末荧光试剂的接受强度。  相似文献   

19.
水母荧光追踪癌细胞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是发现和研究水母荧光蛋白取得突出成就的3位科学家——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和日本学者下村修。他们发现的绿色荧光蛋白质被广泛应用于癌症诊断技术中。利用这种生物荧光,研究人员能够同时跟踪多种不同的生物学过程,清楚地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单介绍了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发展历程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