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模平 《今日教育》2005,(12):54-54
平常父母教育孩子,老师教育学生,总是要求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善待他人,说话要算数。然而这一切的努力,往往被我们漫不经心的应付、不耐烦的呵斥打碎。因为是漫不经心,我们往往没有在意,可是留在孩子心底里的会是什么呢?一个女孩在一篇题为《永远的诺言》的作文里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2.
法国的幼儿教育着重点放在幼儿的感性教育上,法国培养出众多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教育是成功的。他们首先是尊重幼儿,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尊重幼儿人格孩子犯了错误,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先指责孩子,但是在法国,大部分父母总是先问事情原因,问问孩子当时是什么样的想法。对孩子就像对大人一样。听完孩子讲的事情经过,父母才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样就可以在孩子和父母之间形成一个互相信赖的关系,接下来即使是父母指责孩子,孩子也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刚过一周岁的孩子他们也采取对话的方式进行教育。法国家长…  相似文献   

3.
丽华同学,我从你的文字中读出了你对父母浓浓的情、深深的爱。显然,你是个孝顺的孩子,这是让人敬佩的地方。但是,孝顺并不意味着放弃个性、放弃理想,如果仅仅为了一时不伤二老的心,而放弃自己一生的梦想和追求,那你将会遗憾终生,你的痛苦将会像沉重的包袱一样永远压迫着你的心以及父母的心。父母让你从事教育事业,自有他们的想法。他们度过了漫漫人生岁月,经过了生活的磨砺,有着较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希望你过一种平淡而充实的生活,他们绝对是为你考虑,为你着想。但是,问题在于你是否喜欢,因为你的选择关系到自己未来…  相似文献   

4.
文章的标题出自《战国策?赵四策》,意思是说父母爱他们的子女,就应该为他们的长远利益着想。这句话对我们很多的父母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在生活中随时做到这一点却不那么容易。就拿本期的话题《孩子睡觉要与父母分床》来说,就是许多父母忽略的一个问题。一家人如何睡觉,本来是一件私事,但是关系到孩子的教育,所以就不得不说一下。据我们的调查,妻子离开丈夫而和孩子睡在一起不是一种个别现象,这些母亲往往也都是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做出这个决定的。但是我们采访的两位专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这样做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中日…  相似文献   

5.
孩子也是人     
曾有人这样描述孩子:孩子是人,孩子是发展中的人,孩子是终将走向独立的人。这种描述应该说是很全面,也有发展的眼光。但是,我们的父母,更多地强调了孩子是发展中的人,所以孩子要听父母的;孩子是终将要走向社会的,所以孩子今天就要学会抑制自己的一切兴趣,只学将来能够使自己在社会上生存的东西。其实,要做称职的父母,在这三个层次中,首先要记住的是:孩子是人。因为孩子是人,而“性乃人之天性”,所以孩子就有了解性知识的需要。如果我们漠视这种需要,就有可能出现本期中刊发的《“性顽皮”酿悲剧》中的事例。《女大十一变》…  相似文献   

6.
法国的儿童教育着重点放在儿童的感性教育上。法国培养出众多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教育是成功的。他们首先是尊重孩子,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尊重儿童人格孩子犯了错误,大部分父母都是先指责孩子,但是在法国,大部分父母总是先问事情原因,问问孩子当时是什么样的想法?对孩子就像对大人一样。听完孩子讲的事情经过,父母才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样就可以在孩子和父母之间形成一个互相信赖的关系,接下来即使是父母指责孩子,孩子也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也采取对话的方式进行教育。法国家长很善…  相似文献   

7.
由于父母比较尊崇西方教育模式的缘故,他们早就告诉过我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所以,我从小就是个有主见的孩子,甚至为了坚持自己的想法还和父母争吵过。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去南京旅游。妈妈劝我说:"珊珊,还是多穿  相似文献   

8.
家有两娃     
<正>大多数计划生二孩的父母都怀有一个美好的愿望,他们期待自己的孩子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拥有父母之爱,还有基于血脉亲情的手足之情,老大有玩伴,老二有依靠,一家人热热闹闹、和和美美。但是当二宝降临,父母发现相亲相爱是一种奢望,时常要为家里两娃之间的争吵打闹而头疼不已。案例一:懂事的姐姐变了个人三年级的小雪是一个乖巧、懂事又独立的女孩,行为习惯好,学习能力强。正因为养育她很省心,父母萌生了再要一个孩子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明智的父母     
明智的父母不是给予孩子所需要的一切,而是教育他们懂得他们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明智的父母不是力图为孩子创造幸福,而是教育他们幸福取决于个人的努力。明智的父母不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而教育他们如何寻找,创造和利用机会。明智的父母不是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使他们的生活幸福,而是教育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良好的条件。明智的父母不是要求孩子超越他人,而是教孩子超越自我。明智的父母不是要孩子坚持自己的所有想法,而是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不总是绝对真理,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应该谨慎,应考虑别人的感受。明智的父母不是代替孩…  相似文献   

10.
只要你走近从事各种职业的成功人物,或翻阅他们的传记,你就会发现,这些人物的父母并不是都曾经很深入地研究过如何教育子女,然后按照某一个方案或模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但这些父母们无一例外,都曾经有一个共同之处,即与孩子始终保留着一条心灵交流的通道,他们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愿望和想法,支持孩子去做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倾听孩子的诉说。而曾经作为孩子的他们,也了解父母的愿望和想法,父母既在他们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父母又是可以一起玩耍、一起交谈的好朋友,父母与孩子的心灵始终是相通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给我们…  相似文献   

11.
黄馨禾 《家长》2014,(8):11-14
女儿刚过完8岁生日。在她1岁多的时候,我开始从事亲子教育工作。在这将近7年的时间里,我陪伴着许许多多的家长和孩子走过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七年,也抚育着自己的女儿走过彼此相伴相依的难忘时光。她在慢慢长大,而我也渐渐成长。回首这一切,才发现在孩子生命中的前七年,教育自己比教育孩子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对于才从为人子女变成为人父母的我们来说,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彷徨不安,并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做。而最重要的是,你会开始深入自己的生命历程去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进而重塑自己。  相似文献   

12.
家有犟牛仔     
幼儿大多具有反叛性,而许多时候,当他们做出一些令家长感到困窘或烦恼的事情,家长都会懊恼地想“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这样顽皮?为什么他完全不像我?”有这些想法的家长实在不少,但若经常这样地想,可能会破坏亲子关系。以下是一些家长在教养子女时,经常遇到的问题。 为何我的孩子总不像别人的孩子?. 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性。你应该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 为何他总在公众场所令我丢脸? 孩子在公众场所哭闹,令父母束手无策是常有的事,但不要因此而感到尴尬甚至懊恼…  相似文献   

13.
观点     
正一切下跪教育都应在清除之列殷国安在《中国青年报》2012年12月25日上撰文指出,无须弄清学生究竟为何下跪,我要说的是,一切下跪教育都在扫荡之列。对养育我们的父母和教育我们的教师表达感恩之意,这当然很有必要。但是,最重要的是以行动感恩,按照父母和教师的教导行动,以行动报答他们的恩惠,而最不需要的感恩形式就是下跪,因为下跪是基于封建社会维持等级秩序而规定的礼节。如果教育还让青少年儿童对父母和教师下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以往的思维中,大多认为家长会就是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事情。虽然是老师和家长谈论有关孩子的事情,但依然觉得家长会怎么开似乎与孩子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当本刊记者与一些学生谈论起家长会的时候,却发现他们竟然很想给家长会“变脸”。笔者记下了这些孩子们的话,他们的想法也许未必全面和科学,但笔者希望对开会的老师和父母有些启发。家长会最好让我们参加老师一说要开家长会,我们就觉得肯定又要讲我们的缺点和错误了。可我不知道老师都说了我们哪些不好,只看到父母回来拉着脸。那时我就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参加家长会,我想听听…  相似文献   

15.
丹丹的烦恼:我马上就要升入中学,可是父母还把我当小孩子看,对我什么都不放心,总是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简直烦死了。我该怎么办呢?专家分析:丹丹同学,你已经长成大孩子,开始向青年过渡了。你想把一切事情做得妥当,希望家长信任你,不要过分地监督和管束你。这种心态是非常正常的,这符合你这个年龄孩子的特点。所以你对父母的唠叨产生厌烦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为什么对你什么都不放心,总要唠叨呢?我们首先应该肯定,父母对你十分疼爱,他们对你各方面都非常关心,所以才对你什么都不放心,才要经常提醒你。比如,天气冷了,他们  相似文献   

16.
戴晓云 《山东教育》2005,(15):43-43
经常遇到这样的父母,他们告诉我对自己的孩子已经无能为力,他们整天为孩子操劳,孩子的问题是他们的心病,但是他们已经没有了信心,其中最主要的是对自己的教育能力没有信心。然后他们对自己的话进行论证,他们说:“你看我们俩都没上过大学,都不是知识分子,家里没有高知家庭的文化氛围,我们读书少,知识也少,自然能教给孩子的就少;同时我们也不是社会精英,  相似文献   

17.
生育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因而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做父母似乎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孩子生下来了,我们自然就荣升为父母。但是您想过没有,那只是生之父母,而做养育孩子的父母却是一门大智慧。因为它涉及的是人的教育,因此可以说这个角色比起您其他的社会角色任务更艰巨,更需要学习。许多有心的父母用他们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本期的《孙老师话题》讨论的是《男孩到了青春期,爸爸该怎么办》。话题中有两个父亲谈了自己对于父亲这一角色的感受。《我在学习怎样做父亲》一文的作者说:我们可能认为,都是知识分子,什么道理不懂,做现代父亲手…  相似文献   

18.
做了父母,不论我们在社会中是领导着别人还是被别人领导,如今自己孩子的命运多多少少要由我们来决定了。要完成好自己的这个职责,有许多的学问,其中有一点一定要坚守,那就是千万不要急功近利,即不要急于追求眼前的成效和利益。这样的想法在我的脑海中已经萦绕了很久,看了本期发表的对吴文虎教授的专访———《计算机学习:孩子与父母一起来》,使我更进一步坚定了这个想法。吴教授对孩子应该如何学习计算机及学习计算机中的一些问题如何处理,做了很有见地的说明。但是让我最引起共鸣的,是他谈到那些国际信息奥林匹克中国队的孩子及…  相似文献   

19.
一次,我对班级学生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调查,问每一位学生:你的家庭月收入或年收入约有多少。全班竟有一半左右的同学回答不出来,再问,回答是“我只知道父母每月给我多少钱,他们有多少收入我真不知道。因为他们从来就没告诉过我。”我们的部分孩子就这样大手大脚地花着父母的辛苦钱,“反正不会少我的。”他们什么心都不用操,于是也就什么责任心也没有,这几乎是顺理成章的。没有懂得,怎会珍惜?也常听说外国的教育跟我们迥然不同,他们似乎不愿“默默奉献”,父子之间也是账目清晰,令我们很是费解!富裕的澳洲人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一位中…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2012,(7)
父母跟子女之间有代沟是很多大人和孩子之间的一种代际关系,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有点叛逆的他们更是不自觉地把跟父母的关系搞得剑拔弩张的。孩子要学会与父母沟通,父母也应该用最恰当的方法来与孩子交流。你跟父母关系还好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