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的转变     
吴米兰 《贵州教育》2009,(11):22-23
班里有个男孩叫赵龙贵,是个让各科老师都头疼的孩子。这孩子在课堂上很随便,要么在老师讲课时插嘴、顶牛,要么转过头讲话、戏弄同学,要么在课堂上玩得旁若无人,作业经常都是马虎完成,甚至有时不完成。对老师的批评,他极力狡辩、置若罔闻;课间,他总是和同学追跑打闹,惹是生非,今天不是这个被他伸出的脚绊倒在地,就是那个挨了他一拳头,几乎每个学生都被他欺负过。唯一能令赵龙贵收敛一下的就是请家长。换来父母对他的一顿拳脚以后,  相似文献   

2.
李阳 《辽宁教育》2004,(3):34-35
二、以不同的方式关注孩子的语文学习●多数家长经常关注孩子的语文学习现在的中国,在城市中小学读书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日常又多半与父母单独生活在一起,在这种被称为“核心家庭”中成长的孩子要么能够充分得到父母的关怀,要么由于父母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而遭遇冷落和疏忽。但家长给予孩子的无论是关怀还是冷遇,都能在孩子的学习上突出地表现出来。每个做父母的,对学校课程的设置,对各门学科的了解,对自己孩子的期待是不一样的,那么,他对各门学科的重视程度及辅导力度也不可能一样。我们想要知道的是,家长们对孩子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3.
有人作过这样的一个比喻:父母就是守护孩子的天使,他们的翅膀永远庇护着那个娇小的生命,直到小天使长出翅膀,越飞越高。这个比喻说出了父母与孩子这种守护与被守护的关系。如果再广而言之,在整个社会里,大人们就是守护未成年人的天使,那么,我们的责任又何在?被我们守护的那些小天使们,能否一个个展翅飞翔呢?  相似文献   

4.
希妮 《家庭教育》2006,(3X):60-61
孩子到了五六岁,会突然有一个“行为能力的倒退期”。本想着快要念小学的孩子会自立了,家长也好松口气了,然而,他却突然变成了依赖型的小宝宝,这可让父母有点摸不着头脑了。其实,父母们大可不必担心,这也是孩子们成长的必经之路呢。[编按]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孩子成长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为了孩子的未来,几乎所有家长都对孩子的教育倾注了全部心血,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父母真正了解自己孩子的甚少,要么盲目攀比,希望自己孩子最优秀,要么破罐子破摔,置之不理。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鲜明的个性,都有自身潜在的各种能力,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表现出极为明显的个体差异,他们的某些方面有快有慢、有先有后,这些都是很正常的。  相似文献   

6.
回家     
昨天回了那个给我生命并养育了我的家。 虽然仍然叫家,但和过去已经很不一样了。那个带着弟弟上学的哥哥的孩子已经上初中了,并且他自己也长年在外打工,那个只知道学习的弟弟的孩子也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并且他自己做老师已经十三年了,那个调皮的妹妹历经磨难坎坷由于丈夫打工去了还带着两个孩子留在家里。该留下来陪父母的没有在父母身边,不该留下来陪父母的却不得不留下来,世界就是这样荒谬。  相似文献   

7.
经常听到父母们抱怨:孩子怎么越大越不听话。其实,父母这是冤枉了孩子。父母说的话孩子都在听,而且孩子是非常听话的。父母认为孩子不听话,也许是因为父母自己说的话有了问题。父母的话说得不符合科学,比如希望孩子一天到晚都对书本如醉如痴;比如希望孩子对别人很圆滑但是对父母却要诚实等等。本期的《谨慎教子》一文,呈现的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孩子小的时候在外面受了欺负,父母告诉孩子“下次他再打你,你就打他”,孩子听了父母的话,采取了这种自卫方法。但是当有一天孩子长大了,再这样做可能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大的伤害和…  相似文献   

8.
父母们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养个孩子可真贵,但愿孩子长大以后懂得孝敬父母,为父母养老送终。在美国这样一个信息开放的社会,父母们还可以获得数据,来证明养育一个孩子是多么昂贵。但据我所知﹐那些数据大多是很具体的阶段性的估算,比如每年秋季开学就讨论给孩子买学习用品的价格。  相似文献   

9.
孩子的书包虽不大,但它却背着家长的希望和孩子的未来。做家长的一般都很注意孩子书包的清洁,往往爱责怪孩子:“看你把书包都弄成什么样子啦!……”如果你是一个称职的教育型家长,你一定不会忽视书包这个‘’百宝箱”中的其他,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东西。从这种意义上说,孩子的书包是孩子某种思想的包裹,是一个五彩缤纷而又不成熟的世界。当你从书包的某一个口袋里发现孩子吃了半截又用糖纸匆忙裹好的糖果,你可以猜想孩子要么不喜欢甜食,要么是你送他上学的时间有些紧张。这一切如果不是,也许你的孩子在上课时偷吃糖果,被老师发现…  相似文献   

10.
是生命就有成长过程,这本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但当我们面对自己所疼爱的孩子时,却常常忘记这一点。面对在路上不小心跌倒的孩子,父母往往会立即做出不同的反应———A.(妈妈)急忙去拉起孩子,并询问跌疼没有。B.(爸爸)向孩子踢去一脚,并责问为什么走路不看路。C.(妈妈或爸爸)看到了一个教育机会,向孩子示意勇敢地自己爬起来。上述父母不同的表现,无疑都会取得教育效果,但对小孩子的成长而言,C父母的教育智慧不言而喻,因为同样是疼爱,但他们爱得更理智,懂得孩子跌倒爬起来就是一个大进步。成年人面对孩子,往往忘记了自…  相似文献   

11.
张章是一个15岁的少年,他上初中二年级,学习成绩不错,是班里的学习委员。但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后来竟然两次犯罪,实在是可惜。探寻他犯罪的原因,不难看出,和家庭、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学习名列前茅,但张章却整天愁眉苦脸的。因为他的家庭很不和睦,他母亲总是和公婆吵架。张章的爷爷奶奶都是农民,没有多少文化。儿子在城里落户以后,他们也随儿子一起在城里生活。但是,张章的母亲却很看不惯,总是找茬和两位老人吵架,要么哭哭闹闹,要么大骂出口。对此,邻居经常背后对他们家指指点点。张章虽然很讨厌妈妈这样对待爷爷奶奶,…  相似文献   

12.
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父母,每天尽心竭力地教育孩子,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天天陪孩子学习到深夜,可是孩子身上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成长问题;而有些父母似乎并不是很在意孩子的成长,每天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但孩子却非常争气,自己主动学习、不懈进取,学业和事业异常成功.很多父母包括一些教育工作者对此大惑不解,为什么那些很重视家庭教育的父母没有教育好孩子,而那些并不刻意于家庭教育的父母却很成功呢?  相似文献   

13.
杨洋 《下一代》2012,(9):37-38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终归会有面对失败的时候。如果孩子还小,许多父母们可能会一笑了之,或者帮他把问题处理掉,甚至干脆让孩子放弃,父母们可能认为,现在孩子的能力还不足以完成这个任务,等他再大一些,就完全能够胜任了。  相似文献   

14.
现在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希望都压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当然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父母总是拿一个理想的目标来套不断成长的孩子,可是孩子是一个有理想有感情的人。不顾及孩子成长的时间表,孩子的个性特点,用各种方法催促孩子奔向那个目标。现在孩子的许多问题,实际上就一句话:父母不满意。我们的家长非常注重子女取得好成绩和获得良好的学历教育。我们常听家长抱怨,孩子学习虽好,但没有某家的孩子好;孩子考了90分,  相似文献   

15.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种特的自我创造,父母不能只学习成绩的高低来预测孩子未来,孩子的未来不取决于母的期望。孩子成长的自我造,主要表现在良好习惯、人态度、社会适应和人格健康面。在家教咨询中,父母们反出的种种烦恼,其实质是不解孩子的自我创造,往往因能与孩子正常对话,造成疏孩子的困难,而导致孩子我行我素、一意孤行,走向事物的反面;或是父母强制命令,孩子的创造力反而被扼杀在摇篮里。下面的个案是发人深思的。个案1 迷恋绘画是不务正业吗?男孩A从小酷爱画画,但在多次少年绘画比赛中没有得过名次,学习成绩也平平,父…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孩子,是每一个人所面临的难题。婆婆对于孙儿的宠爱,那真是没得说的。孩子摔倒了,她总会给他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要么是路不够平,狠狠地跺一下脚,要么是带着他的那个人不好,没有仔细看管好他。但是,作为孩子的妈妈,我想得更多,  相似文献   

17.
在大人们眼中,年方十六七岁、正在学校读书的她们还是孩子,但有一天,当她们在街头看见一位被狠心的父母遗弃的少年时,善良的她们却义不容辞地收养了那个可怜的弃儿。  相似文献   

18.
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常常会通过语言来交流沟通,但常常会有一些不经意的语言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灵.语言的伤害远远比身体的伤害来得大,这是一种隐性的伤害,孩子常常在被伤害后变得沉默寡言、甚至改变他的努力目标。虽然家长在说时是不经意,或是一种发泄.但此时却对一颗弱小的心灵造成极大的摧残。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特别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哪些话应该说。哪些话千万别提,哪怕是一种眼神都不能显露。在这里我把父母们常会说的最伤孩子心的话罗列出来,以便父母们警醒自己.  相似文献   

19.
时常有些父母跟我抱怨孩子的坏毛病太多,如不爱写作业、贪吃零食、乱花钱、整天粘着电视、沉迷网络等等。父母们还说自己几乎天天训斥孩子,孩子就是改不了。我相信父母们说的是事实,但我也相信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好孩子,他们之所以遭父母如此数落却难以改变,可能是被坏习惯的一道道绳索束缚住了。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2014,(1):38-39
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但是,儿童的心理健康却很容易被父母忽视。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呢?本期,我们走进浙江省嵊州市鹿山小学,和部分家长座谈,并将部分家长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