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似乎是在闭眼睁眼之间,我们又到了新的一年。不知道您和孩子是以何种方式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的,是在一起度过的,还是各自有自己的安排。也许您已经给孩子制订了新一年的目标,但是您自己呢?您有什么样的目标吗?不管您想过没有,要提醒您的是千万不要把眼睛只盯在孩子的发展上。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是他人,而不是您自己。把自己的一切,都扑在孩子身上,与孩子融为一体,这样的父母自以为是尽职的,其实不论对于社会还是对于孩子您都是不称职的。这样的说法您可能有些不爱听,但是看了本期的话题《有了孩子,没了自己》;听到孩子说:“我…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的政策、方便的交通与通讯,使我们与世界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这种方便让我们有更多的东西可以分享,这其中也包括分享我们的教育经验。我们知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成功的教育经验,也都有自己失败的教训。但是,经验与教训对于我们都是财富。 国家各有自己的特色,别国的经验在我们这儿不一定全都适用,但是至少我们应该了解,了解在这个世界上还有那样的一种教育的理念与方法,以便我们在思考我们的教育的时候,可以有更开阔的视野。这就是我们开这个栏目的目的。 当然,这个栏目要办好,还需要大家的努力。真诚地希望您能像吴蓓老师这样,写下您对国外教育的观感与思考。这既是对您自己思考的总结与梳理,对于其他人也是一种贡献。  相似文献   

3.
——尊重的内容有很多,总的一点是,要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而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具体的方法是将心比心,我们不喜欢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我们也就不要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其实有时孩子在物质上需要的并不是那么多,他们需要父母对他们精神上的关爱。 ——如果您想让孩子聪明起来,就不要说孩子怎么那么笨;如果您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就不要说孩子除了不喜欢学习什么都喜欢。 ——如果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么当他面对别人的时候,他会失去自信,没有勇气也没有意识发表自己的意见,尤其是不同意见。 ——与子女有效沟通需要有一些技巧,但是更重要的是态度。在交流中对孩子真诚、信任、接纳、尊重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一岁多的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睡觉,上了小学自 己挣钱; 在德国,小小的孩子自己拎个袋子去游泳;嘴里叼个安慰奶嘴,自己在家附近的游戏场玩沙…… 在美国 美国的父母让孩子从小就独立活动。一岁多点的孩子,基本上都自已吃饭。父母把孩子放在高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面前的小桌上,让孩子自己动手吃,如果孩子不想吃,父母决不喂。饿了,下一顿就吃光了。绝对看不见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睡觉也是如此,很小的婴幼儿就独自睡在有小栏杆的床上,父母只在半夜起来照看几次。 在美国,家长、老师和其他人对待孩子如同对待…  相似文献   

5.
不遵守纪律不爱学习的小磊转变了。一向与老师一脑门子官司的小磊父亲也喜笑颜开了,用他的话说:“过去一见老师就是云遮月,现在是艳阳天。” 从云遮月到艳阳天这一转变,是老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是老师与孩子父母交往方式的转变。 三年前,小磊来到了我们班。他顽皮好动,手脚永不停歇。对这个孩子我早就知道;对他那护短的爸爸我更有极坏的印象。 同组老师说:“小磊的爸爸有两大功能:为孩子护短;教训班主任。”我心想:我可不是年轻教师,上来就要给他点儿颜色看看。 一次,小磊的爸爸问我:“以前我儿子的作业不是优就是良,怎么到您…  相似文献   

6.
教育方法选择八例鲁晋例一:孩子捡了一块脏布玩。采取的方法:①立即把脏布夺走,扔掉;②训斥孩子说:这布子很脏,不能玩,快扔掉;③让孩子玩,然后要求他(她)洗弄脏的衣服和手,让他自己得出教训;④不说理由,用其他的玩具代替;⑤用暗示指导孩子将布子扔掉。如:...  相似文献   

7.
家庭中的环保教育主要是从身边的事做起张纯颖:李老师您好!环保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事情。您认为在家庭中父母该怎样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李立:家庭中的环保教育主要是从身边的事做起。我们在学校给孩子讲垃圾要分类,如果家里没有这种做法,孩子可能就忘记这件事情了。如果学校讲了垃圾分类,家庭中也这样做了,孩子就容易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而且也不会觉得是件麻烦事。北京比较缺水,但是有的孩子不这样认为,他说:“我家住在19层,什么时候打开水龙头都有水流出来,我们每天晚上都在洗澡。”但是实际上北京的确是严重缺水的城市。如果孩子…  相似文献   

8.
一家之言     
美国人帕金斯的儿子向他报告幼儿园的新闻,并说自己又学会了很多东西。孩子取出一把小刀、一只苹果,要当着他的面把苹果切开,以便看看里面“藏”着什么。但是,孩子没有用人们常用的方法:从苹果的顶部切到底部,而是横向拦腰切开。当孩子把切开的苹果放到父亲面前时,帕金斯被其从未看过的美丽图案感动了:“爸爸,您看,里面有颗星星呢!”孩子是无所禁忌的。由于不管不顾的拦腰横切,使隐藏其中的星星显现出来。这其中隐含的教育哲理,令每位教育工作者深长思之。在创新智慧的追求过程中,我们不应该轻易遵循既定的“封锁线”,更不可…  相似文献   

9.
有一本天书     
随着父母对家庭教育的关注,指导父母如何教子的书也多了起来。但是,您可能很忙,没有时间去挑选书,也没时间看完整本的书,我们开办这样一个栏目,目的就在于把我们发现的值得一读的好书的部分章节介绍给您,或者您觉得这本书太好了,索性买回来读读,那我们就更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白做。 主持人/刘秀英 本期《图书阅览室》栏目,我们向您推荐徐国静的《有一本天书》这本书。徐国静是个记者,是个诗人,更是个母亲。因为是个母亲,所以她才能如此深入地了解孩子;因为是记者,是诗人,她又有了自己独特的视角,使我们发现一些我们没有看…  相似文献   

10.
尽管我和我的妻子在喂养孩子的问题上经常发生分歧,但经过一段教养孩子的实际锻炼,我们毕竟都取得了一些经验,同时在辛苦之余也尝到了和孩子同乐的甜头。但是,客观环境和家庭条件不允许我们长期沉浸在这种与子同乐的情景中,我们必须把孩子送到托儿所去。这也是许多年轻的父母必然要碰上的问题。我们虽有思想准备,但真到送儿子去托儿所的时候,却又有些舍不得,特别是我的妻子,忧心忡忡。儿子哭了,没人抱怎么办?尿布湿了,阿姨不马上给换怎么办?别的小孩抓他、挠他怎么办?吃不饱怎么办……好象所有的问题,都会在同一天发生在自己的儿子身上。我劝妻子不要动摇,坚定地把孩子送托儿所。托儿所是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它有热心的老师,丰富的玩具,充分  相似文献   

11.
柳艺璠 《学前教育》2023,(23):54-57
<正>“老师,我们上班太忙,孩子就交给您了,有事您联系阿姨!”“孩子一直是老人带,我也没想到他会这样,他也不听我的……”身为教师,在带班过程中听到越来越多这样的声音。家长们虽然心中深爱着孩子,但自己忙于打拼事业,不得不让孩子变成了一只只“小候鸟”,由老人或保姆照顾,只有在周末甚至假期时才能与自己短暂相聚。“小候鸟”往往有殷实的家境和相对富裕的物质生活,他们的父母也常常以为创造平稳富裕的家庭条件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照顾,  相似文献   

12.
戴晓云 《山东教育》2005,(15):43-43
经常遇到这样的父母,他们告诉我对自己的孩子已经无能为力,他们整天为孩子操劳,孩子的问题是他们的心病,但是他们已经没有了信心,其中最主要的是对自己的教育能力没有信心。然后他们对自己的话进行论证,他们说:“你看我们俩都没上过大学,都不是知识分子,家里没有高知家庭的文化氛围,我们读书少,知识也少,自然能教给孩子的就少;同时我们也不是社会精英,  相似文献   

13.
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很多人对我们做教师的,多少有些羡慕,认为我们身为教师,在子女教育方面一定比较内行。这种想法其实也很正常:我们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经验不说,只谈教训,十多年下来,也积累了好多,教育起自己的孩子来,确实应该更得心应手。但冷静地看,我们也会发现,中小学老师的子女在成长历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有时甚至还远远比不上其他家庭的孩子。教师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确实还存在一些误区等待我们去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4.
家长是指在家庭中负责教育孩子的父母和家庭中其他教育孩子的长辈。究竟该怎样教育孩子呢?有人认为,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未必,如溺爱孩子的家长,往往把孩子看小了,什么事都舍不得让他做,望子成龙的家长又常常把幼儿看大了,要求他像小学生那样读书、写字、不准游戏,将玩斥为“没出息”。这样对孩子不是教育他,而是惯坏他,对孩子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相似文献   

15.
我的孩子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他天生瘦小,但却活泼好动,聪明可爱。近两年,随着孩子的渐渐成长,他的小脑袋里自己的想法越来越多。于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尊重他对事物的看法,尽量做到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理解他的思想,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感到,孩子比过去“懂事”多了;大人与他的沟通也变得更加容易。 起初,是一件小事促使我意识到用孩子的眼光去理解孩子的重要性的。去年夏天,为了让孩子学会游泳;我一有机会就带孩子到海水浴场。说是”游泳”,其实孩子怎么也不敢…  相似文献   

16.
“自己的孩子自己爱,自已的孩子自己疼”,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然而您是否已经和自己的孩子成为“朋友”了呢? 我的儿子已经30多岁了,有一次听他和朋友交谈时说:“我最好的朋友是我爸爸,从我开始记事以来,最关心我的是爸爸。我最需要帮助时,爸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人们常常把礼仪教育看做是品德教育的入门课,他们认为理想的楷模就是英式的绅士。但是,令我们想不到的是,美国儿童的礼仪教育始于餐桌。美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他进行了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帮助孩子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在美国,当孩子长到一定的时候,父母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鼓励孩子自己进餐,孩子长到1周岁至1周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喝汤吃菜。绝大多数美国家长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人格独立”的向往,完全应给予积极鼓励。在进餐时,小孩受到…  相似文献   

18.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经常把自己的经验和好恶灌输给孩子,不希望孩子走弯路、摔跟头。有人认为,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这样的教育必不可少;也有人说,这会抑制孩子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教育倔强的孩子,对家长来说的确是一件麻烦事。但您也应该看到,倔强的孩子往往有他独立的见解和个人的意志,也就是说孩子能坚持自己的意见、主张,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这些都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自己地位的表现。您若以粗暴的态度对待他,他就会跟您“顶牛”;倘若您听之任之,则更会助长他的“犟脾气”。因此,教育倔强的孩子,家长应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才行,看看下面的6条,您都做到了没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对子女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其主要经验有:要有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气氛;要以平等、友好与尊重的态度对待和教育孩子;要把疼爱与严要求相结合的基本方法贯穿于子女教育的方方面面;要坚持育人为主,智育为中心的全面提高孩子们素质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