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从电视上听到一个从12岁就开始痴追刘德华的兰州女孩林娟的故事。林娟为了能够到歌会现场亲眼见到华仔,不惜让父母变卖家产、倾家荡产而几次为她筹措旅资;为了自己的追星梦,她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听刘德华的专辑而不惜放弃学业,从12岁一直追到28岁;为了自己虚无缥缈的梦想,当别人问她“在你的生活中父母与刘德华哪个重要”时,她甚至毫不犹豫地说“刘德华重要”。造成林娟这种行为和心态的祸因是什么呢?我觉得是父母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退让和缺少爱心、责任感教育所致。就连知道林娟一事后“很不开心”的“当事人”刘德华也说:“一个女孩子因为喜欢我,而做那么多伤害爸爸的事情,我觉得有一种遗憾,(忽略了)一种我们所说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责任?通俗说,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根据他所扮演的社会和家庭角色,尽心尽力地履行了他应尽的义务,他就尽到了责任。本期刊发的“教育狂人”任庆文的教女事迹,就很好地注释了作为一个合格父亲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应负的责任。任庆文的家教方式是一种开放型的家庭教育。为了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要,他想方设法让女儿接触自然、感知社会,使孩子在亲身实践和实际体验中长知识、增才能,让孩子无论是书本知识和实际能力都高出同龄的孩子。我们说,任庆文尽到了一位父亲在教育子女工作上应尽的责任,因为他尝试了一种独立性很强的教育,重在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常艳春  郭阳 《家教指南》2006,(11):11-14
她,3岁半就能阅读中学生读物;4岁开始编创童话;5岁时已有数百本书的阅读量。她小学免读;9岁进入市重点中学;15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大连理工大学。值得一提的是,在紧张备战高考的同时,她却忙里偷闲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校园小说——《晴天·雨天》。她叫张玄,一个满脸阳光的女大学生,大家称她“天才女孩”,而她却平静地说“:我不是天才、神童,只是我母亲教育的科学而已。”那么,其母是如何教育她的呢?近日,记者对张玄的母亲张鹤立女士作了专访,她表示:记者问(以下简称问):您所说的“快速阅读法”是什么概念?张鹤立答(以下简称答):这是我在…  相似文献   

4.
《乌塔》一文叙述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旅行欧洲的故事。读完课文,有的同学认为:乌塔太小,不应该外出旅游,这样做很危险。而我认为: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她完全可以独自出去旅行,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许多好处。她的爸爸、妈妈一定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们充分准备了三年,才让她独自出游,学会在社会中如何生活。这多好呀!我非常羡慕外国家庭的教育方式。他们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他们允许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犯些错误;他们很自觉地维护着孩子的隐私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跟孩子在一起时,他们像孩子的朋友,不会去命令…  相似文献   

5.
十五、她开始说话了 小非非到一岁两个月时,还一直不说话。我开玩笑说,看来她要同她的小姨比赛谁讲得比较晚。当年,她的小姨快两岁时,还一句话不说。可是没有想到,小非非到了一岁两个月之后,便开始说话了。 我想对她说话的情况作一些介绍。 她说的第一句话是“wu-a”,这是福建话。她奶奶和带她的继雪阿姨都是福建人,她们把大便叫“wu-a”,不知她怎么学会了。她想要大便时叫“wu-a”,想要小便时也发“wu-a”这个音。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2002,(Z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一句人们熟得不能再熟的古语,可有几人真正想到去实践它呢?清华大学附中初三的小姑娘马宇歌却做到了这一点。今年15岁的马宇歌秀气而文静。8岁时,她以总分第一的成绩从500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CCTV的一名小记者;10岁,她开始独立出外旅游,并且能够脱稿演讲,与大学生座谈;11岁,她被清华大学附中看中,免试进入“一条龙”实验班;14岁,她利用节假日独自游遍中国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写下40多万字的游记,发表文章200多篇。今年,她准备将自己的日记和游记付梓成书。志当存高远这个属兔的小姑娘并不是天资超常的“神童”。上小学一年级时的一天,她从学校回到家,就哭着埋怨父母以前没让她上学前班,班上所有的小朋友都会汉语拼音和四则运算,只有她不会。  相似文献   

7.
教育问与答     
《父母必读》2009,(7):124-125
离不开的小贴画 女儿2岁半,开始学着和我“谈判”了。从超市出来,我两手还拎着东西,她伸手要我抱,要是不理她,马上就会大哭。我只好对她说,如果她能自己走,我就给她买小贴画。这招还真灵,她马上就收住眼泪。难道以后让她听话,我一定要使用“贿赂”这一招吗?  相似文献   

8.
高丽丽 《山东教育》2004,(12):39-39
王婉婷是我们班上一个十分任性、调皮的女孩,吃饭挑食,很令人头疼,可是因为偶然的一件事,却使我充分认识到: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有时,对孩子的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那天早晨,王婉婷穿了一件新衣服,她妈妈还给她扎了两个可爱的小辫子(以前是短发)。脸上笑眯眯地一蹦一跳来到我身边,问:“老师,你看我漂亮吗?”我连忙说:“婷婷今天可真漂亮,像个小公主!”并抱起她在她的小脸上亲了一下说:“如果你今天不挑食,吃饭时不玩,我会更喜欢你的。”她说:“好!”这天,她表现得出奇地乖,一天中我表扬了她好几次,这可是以前从没有过的。从这以后,她真的…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时机决定一切。帕姆·泰勒有一个一岁的儿子、一个七岁大的女儿,还怀上了一对双胞胎,她决定是时候开始学习大学课程。 “我开始接受远程学习的课程,所以我可以在和我的孩子共度时光的同时仍然得到教育,”她说,“我可以在医院里产下双胞胎后继续跟上我的学习。” 远程教育有许多不同的形式,泰勒知道她最喜欢哪一种。“我喜欢在线课程,因为所  相似文献   

10.
<正>面对“第一次”,我们可能会好奇欣喜,可能会紧张害怕,但当我们勇敢去迎接生活里无数看似困难却有意义的“第一次”,我们将会遇见更棒的自己。我2岁时,父母分开了,从此妈妈只能独自照顾我。为了我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她起早贪黑地工作,和我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我经常一个人上学,  相似文献   

11.
我没带枪     
一天,警察发现一个小女孩独自在大街上徘徊。她只有三岁半,金发碧眼,长得非常可爱,但她说不出自己叫什么名字,也弄不清住在什么地方。警察无可奈何地开始翻她的衣袋,希望能找到一点线索。小女孩没有反抗,却嫩声嫩气地说:“别害怕,我没带枪!”我没带枪  相似文献   

12.
最近,从电视上听到一个从12岁就开始痴追刘德华的兰州女孩林娟的故事。林娟为了能够到歌会现场亲眼见到华仔,不惜让父母变卖家产、倾家荡产而几次为她筹措旅资;为了自己的追星梦,她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听刘德华的专辑而不惜放弃学业,从12岁一直追到28岁;为了自己虚无缥缈的梦想,当别人问她“在你的生活中父母与刘德华哪个重要”时,她甚至毫不犹豫地说“刘德华重要”。造成林娟这种行为和心态的祸因是什么呢?我觉得是父母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退让和缺少爱心、责任感教育所致。就连知道林娟一事后“很不开心”的“当事人”刘德华也说:“一个…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孩子,父母溺爱和娇宠的多,而我反其道而行之,常要女儿吃点儿苦。妻子总说我的教育方法有点“残酷”,然而随着朋友、邻居、亲戚对女儿的赞扬声不绝于耳,妻子对我的做法也就默许了。女儿5岁之前,我对她的事不大管,任其发展。6岁时,我开始实施“残酷教育”,不时要她吃点儿苦。烈日炎炎的夏天,家里需要买油盐酱醋,我总要她一人到大约300米远处的小店去  相似文献   

14.
1986年,17岁的丁老师从杭州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杭州市下城区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当她告诉我她的入行学科是体育时。我大为惊讶,因为我无法把略显消瘦的她与体育教师画等号。而她却告诉我,一年的专职体育教师生涯,成就了她日后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超强的“掌控力”。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几乎涉猎了小学的所有学科,  相似文献   

15.
在女儿三岁时,我就开始住院,不能与她日夜相伴。然而,作为母亲,我找到一种特殊的表达牵挂之情的途径:我经常把叮咛嘱咐的话浓缩成短短一句,写在纸条上,让家人贴在女儿床头上。后来,家里为此买了块黑板,渐渐地就形成了“每月一句妈妈赠言”。从幼儿园到大学,这样的赠言已积累了近二百句,内容大部分是我自己写的,也有少数  相似文献   

16.
永隔一河     
冷酥手 《成长》2006,(1):30-32
当我和她一起走出楼门时,一片欢呼。早在下面等待多时的爸妈一把抱住她,痛哭失声。 临走时,女孩问我:“能告诉我,你们隔的那条河是什么吗?” 我们隔的那条河? 从一开始我就无比清楚,28岁的我和20岁的他,隔的那条河,叫做岁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一本好的杂志如同一个好的朋友,一日不见,非常想念。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接触了《教育科学论坛》,也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教育科学论坛》成了我的朋友,影响着我的生活和工作。如今,她像一个老朋友似的,时时提醒着我,警示着我,让我反思自我,反思教育,反思家庭,反思……读了第9期“学困生”,我们怎么关注?”后,我深深地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8.
说起妈妈,她可是我家的“高音”,168分贝声音就是她创下的纪录。瞧,妈妈又在对我进行“口水教育”了:“你都已经14岁了,应该体谅、关心父母了!我像你这么大时,早就……”正在看电视的我心中顿感“不妙”,  相似文献   

19.
放飞     
女儿是我心目中的公主。四年前,她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提前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毕业,获得M BA学位回国,现在工作很出色。回忆对女儿培养的过程,我最深的一个体会就是及早“练飞”,及时“放飞”。记得女儿上小学时要过一条繁华的街道,我只送过她一次。送到马路边,告诉她如何过马路:有大人过马路,就请叔叔阿姨带过去;没有同伴,就独立过去,先左后右,看有没有车辆。第二天,我让她独自上学,她很高兴。我在后面,老远地偷偷地瞧着,看她是如何过马路的。她很聪明,先是站在马路边,跟在一个过马路的叔叔后边顺利地过了马路。我放心了,从第三天开始…  相似文献   

20.
我校举行了“家教论坛”活动时。一位嘉宾在回答(你是怎么教育子女的?)时说:“其实,我对孩子根本就没有进行教育,我也不知道她怎么就具有那些所谓的‘优点’。”奇怪!不教育,孩子怎么就成了同学的榜样,怎么就成了老师心目中的“宝”?当仔细看这位家长时,我顿时发现,她孩子的言谈举止与她简直就是出于一个模型。我想:这个家长其实就是无形的教育资源,她其实施行的是一种“无声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