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泛珠三角”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珊  安宁 《科研管理》2007,28(1):182-188
科技合作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领域,而科技合作的开展是以科学合理的科技资源配置为基础的。科技资源的状况、科技资源效能的发挥程度不仅是“泛珠三角”区域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是衡量其综合实力、发展后劲的重要尺度。本文分析了“泛珠三角”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配置本区域科技资源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泛珠三角"对西北区域经济合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等九省提出的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为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合作提出了新的形式,它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极具启发性。本文在分析和总结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西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合作现状,提出了西北区域经济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泛珠三角区域科技交流与合作现状的分析,阐述了采用"互联网+"的思路,基于SOA、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路线,构建开放的、能容纳各类科技信息资源交流、转化、交易的泛珠三角区域科技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的建设必要性及其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增长最能动的因素,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东盟对接,泛珠三角科技合作渗入了国际科技合作因素,区域科技产品的市场扩展具有更广阔的空间,"泛珠"的经济科技合作重点也将随之出现一些变化。泛珠三角科技合作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这一形势,宜采取产业互动演化科技合作模式和产品创新联合攻关模式,泛珠三角科技合作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将使中国—东盟合作互补性增强,区内贸易增加,增加贸易创造效应,增强区域凝聚力。广东适度发展重化工业,提高技术密集产业比重,将改变目前中国与东盟均以劳动密集产业为主,以出口原料、农产品和劳动密集产品的出口产品同构问题,增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泛珠三角是世界信息产品生产中心,信息产业作为广东经济、科技规划中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强与东盟的信息合作,将大大增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抗御金融风险和经济危机的能力。同时,"泛珠三角"科技合作要充分发挥香港的国际平台作用,正确选择合作突破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非线性"主成分法的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勇  李廉水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4):27-30,34
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是在一定区域内,结合区域实际,运用和整合科技资源,创造科技、经济、社会等多重效益的能力,是区域科技资源配置强度、配置结构、配置绩效和配置环境的综合体现。作为区域科技能力建设的主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强弱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区域整体竞争能力的强弱。本文基于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内涵和结构,构建了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分析,最后给出了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农业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配置、我国高等院校农业学专业的人力资源配置、政府组织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科技人力资源配置及农业企业的农业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的规模情况进行了细致分析,就如何优化我国农业科技人力资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7.
科技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也是科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校是科技人力资源的培养基地,也是科技人才相对集中的地方,而新疆高校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重要的作用。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五大中心"建设和新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实现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适应满足新疆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关系到各个领域的发展,因此充分挖掘人才、合理配置人才、尊重人才一直是社会发展重点关注的内容。我国已经构建起市场经济体制,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能够实现人才的最优化流动,能够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符合我国用人机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当下的社会发展背景为基础,首先阐述了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内涵,接着分析了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重要意义,最后探讨了提高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内地28个省(区、市)高校为研究样本,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战略协同和科技资源配置两个维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个变量,探讨影响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绩效总体偏低且区域异质性较强,人力资源配置是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财力资源配置是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核心条件,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路径选择存在地区差异,存在包括资源协同配置型、资源内在配置型和人才主导协同型这3条绩效提升路径,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技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科技在经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已日渐为人们所重视,科技资源是科技创造性劳动的物质基础,科技资源配置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方向,科技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是阻碍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科技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促进国家经济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本文把科技资源分为人力资源配置、财力资源配置、配置强度和配置效果四个4个方面,建立了科技资源指标体系,应用GIS和SPSS方法,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对科技资源配置进行了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科技资源配置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