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解题方法在初中物理解题中应用比较广泛,利用不等式解决物理最值问题便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例1 如图所示,某人站在与公路垂直距离为60m 的A点处,发现公路上有辆汽车由 B 点以10m/s 的速度沿着公路匀速前进,B 点与人相距100m,那么此人至少以多大的速度奔跑,才能与汽车  相似文献   

2.
数学解题方法在初中物理解题中应用比较广泛,利用不等式解决物理最值问题便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例1如图所示,某人站在与公路垂直距离为60m的A点处,发现公  相似文献   

3.
例题如图1公路同侧有两个村庄A、B, 要在公路上建造车站尸,使尸到A、B的距离之 和最短,问车站P应建在何处? 分析:间建在何处 线路最短,即在公路上 求一点,使到A、B的距 离之和最短.由于两点 之间线段最短,但直接 夕 李 连结显然不妥,这是由于A、B在公路的同侧, 因此我们设想:将A、B两点转换成在公路的两 侧,这显然能找到尸点,所以只须利用对称,取 点A的对称点A‘,连结A‘B与公路交于点P,尸 即为车站的位置. 解此题的原理就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这个原理在初中数学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在几何中的应用 1.含有一个动.点,求线…  相似文献   

4.
物理学科的研究与数学方法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许多数学计算法都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在进行总结之前,应明确两点误区,首先,解题过程中仍然要保持物理方法和原则,初中物理要求在代入公式时包含单位,但是在数学上则没有"量"的要求,就导致了学生在解题时忽略单位,造成错误.其次,解题时要以物理概念与定义为基础,并不全部适用与数学思维,例如密度公式ρ=m/V,就不能理解为ρ与m成正比,与v  相似文献   

5.
<正>物理解题的口诀是:条件不够就假设,题目不明就讨论。所以遇到情况不明确的问题的解决套路就是讨论。例1在图1中,已知水平传送带的长度AB=s,以速度v运行,在A点轻放质量为m的小物体,传送带与物体间的动摩因数为μ,在小物体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滑动摩檫力对小物体做的功可能()。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与奴仆.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在物理解题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如三角函数知识在解力、热、光学题,特别是竞赛题时,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平时解题时,若能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相关物理题,不仅会简化解题过程,而且对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题速度,都大有裨益.一、三角函数与追击中的最值问题例1如图1所示,某人站在距公路40m的A处,  相似文献   

7.
一、几何转化几何转化是把物理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利用几何关系来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解题思想.例1用细绳AO、BO悬挂一重物,BO水平,O为半圆形支架的圆心,悬点A和B在支架上.悬点A固定不动,将悬点B从图1所示位置  相似文献   

8.
孙爱玲 《天中学刊》2002,17(5):106-106
构造点的坐标 ,应用平面解析几何的公式或原理解题 ,是一个常用的解题的方法 .下面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 应有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例 1 已知在实数 m,n,a,b和角 θ之间成立关系式m sinθ- n cosθ=m2 +n2 ,(1)sin2 θa2 +cos2 θb2 =1m2 +n2 , (2 )求证 :m2a2 +n2b2 .证 :在平面上取两点 A (m ,- n) ,B (m2 +n2 sinθ,m 2 +n2 cosθ)均满足 (1) ,(2 ) ,于是 A,B两点间的距离为  |AB|=m2 +n2 sinθ- m 2 +m2 +n2 cosθ+n 2=2 (m2 +n2 ) - 2 m2 +n2 (m sinθ- n cosθ) 2=0 .则 A,B两点重合 ,从而m2 +n2 sinθ=m,m2 +n2 cosθ=- n,代…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的转换指的就是改变与改换,将复杂或者是困难的事物转变成浅显简易的事物,是一种效果明显的思维方式。为此,本文将以具体物理题目为例,详细分析转换法在高中物理解题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一、转换参考系的应用例1如图1所示,汽车在公路上匀速前进,速度为10m/s。某人在公路旁且  相似文献   

10.
<正>解答高中物理力学问题需要具有一定的解题策略,但是,并非每种解题策略与方法都适用在所有问题当中。因此需要总结出常用解题步骤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解答物理力学问题,不断提高解题速度。一、学会受力分析在解答物理力学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审题,理清物体的受力情况,充分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例1如图1所示,三块同等质量的铁块A、B、C叠放在水平面上,其中恒力F沿水  相似文献   

11.
<正>中学物理解题是难度较大的部分,由于中学物理解题存在思维解析和模型构建的问题,因而,需要引入物理解题的极限思维,并运用物理模型对物理解题进行有效应用,从而使物理解题思路得到拓展和开阔,增强同学们的物理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解题举例1:在中学物理知识"电阻、电压和电流"中,A和B同为某一串联电路和两个电源,R和R1各为A、B电源两端的不同电阻,并且R是可变电阻,R1是电路的总  相似文献   

12.
破题,就是从审题开始,迅速而准确地弄懂题意,明确解题的依据、思路,确定解题的方法.本文仅介绍下列4种常用的破题方法.一、认真分析物理过程,注重力和运动的变化例1如图1所示,两圆柱体A、B,半径均为r=0.2m,柱间距离=1.6m,在机械带动下,均以8.0rad/s的角速度顺时针转动,两柱体的轴平行且在同一水平面上.均匀木板放置在两柱体上,动摩擦因数均为p=16.开始时木板重心恰在B的正上方,若木板由静止运动到重心恰好在A的正上方,则所需时间为:(取g=10m/s2.)A.1.OSB.HSC.1.5sD.2s解析先分析该题所述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在物理解题中,数学技巧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尤其是将矢量引入物理学中后,这一特点显得尤为突出.以下,我们以电场叠加为例,一起来体会数学应用在物理解题中的绝妙之处.例如图1所示,A、B、C、D、E是半径为r的圆周上等间距的五个点,在这些点上各固定一个点电荷,除A点处的电荷量为-q外,其余各点处的电荷  相似文献   

14.
正初中物理的教与学中,在学生掌握好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教学生充分利用数学知识,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下面就常数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各举一例。一、常数函数.例1: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以20m/s速  相似文献   

15.
在解题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题目的物理过程含而不露,需结合已知条件,应用相关概念和规律,进行具体分析.这些题目的迷惑因素大,学生在解题中容易犯思维定式的错误.为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分析题目时谨慎细致,不要急于动笔列方程,以免用假的过程模型代替了实际的物理过程,防止定式思维的负迁移. [例题]如图1所示,用长为L的丝线一端连接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另一端悬挂于O点,处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足够大的空间)中,场强大小为E=√3mg/3q,今将小球拉至与O点等高的A点后由静止释放.求小球落至最低点B处的速度大小.  相似文献   

16.
科学探究被纳入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创新教育理念,强调了学习过程与学习的方式、方法的重要性。物理习题教学是整个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题教学的职能一直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所重视。科学探究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过程的不同部分,在物理习题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能体验科学探究,把握科学探究的原则,对于物理教师来说是极富有创造性的。如图1,某人站在距公路40m的B处,发现公路上有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从A处沿AC方向匀速行驶,A与人相距100m,问此人要以多大速度沿什么方向奔跑才能与汽车相遇?一、提出问题1.放手让学生在平等自由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给出平面向量三点共线性质的一个推广性质,并例说其应用. 性质 已知向量(→OA),(→OB)不共线,且(→OC)=m (→OA)+n (→OB)(m,n∈R),则A,B,C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m+n=1. 此性质称为平面向量中的三点共线性质,它是解决平面向量中有关三点共线、两向量共线等问题的常用性质.然而笔者发现,学生在运用其充分性(即由m+n=1(=)A,B,C三点共线)进行解题时,对于m+n=1的情形一般能较好的理解并掌握,而对m+n≠1的情形往往束手无策.是否当m+n≠1时就不能运用该性质进行解题了呢?本文即对此问题进行探究:给出一个推广性质,然后例说其应用.  相似文献   

18.
审题和思考为探索解题途径提供方向,为选择解题方法提供决策依据.仔细、认真地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严密、谨慎地思考是正确解题的重要条件,而细审慎思往往会助你巧妙而迅速地正确解题.本文意在抛砖引玉,供同学们借鉴.一例、1细审慎思,利用概念巧解题地球北纬45°圈上有A、B两点,A在西经140°处,B在东经130°处.若地球半径为R,则A、B两点在纬度圈上的劣弧长与A、B两点的球面距离之比是().A.1∶2B.2∶32C.32∶4D.2∶12解析:根据概念可知,球面上两点之间的球面距离是经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是这两点在球面上的“最短距离”,则本题比…  相似文献   

19.
<正>图像法解题主要通过对物理规律揭示的形式,更直观地体现物理量之间变化的函数关系,以简化解题过程,促进解题顺利。一、识图研究例1在某一空间静电场中电势φ在x轴上的分布如图1所示,其中B、C两点的电场强度在x轴方向上的分量为E_(Bx)和E_(C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20.
<正>高中物理学科中使用了大量数学符号表达物理量间关系,并涉及很多几何问题的解决。在高中物理解题的过程中运用图像法,可以使得物理解题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提升同学们的物理解题能力。1.结合类比法解决物理问题。例1已知一个物体在地面上运动,运动开始时呈现竖直上抛运动状态。假设它的初始速度是10m/s,落地速度是9m/s。若物体所受阻力与速率成正比,求出物体运动所耗时长。解析:在对这一道物理题目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