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西安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事,又称“双十二事变”。这是稍有中国现代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的事。可是,徐铸成同志著的《报海旧闻》第247页《从“西安事变”到“八一三”》中却说:“蒋(介石)被捉是在那月(12月)的八  相似文献   

2.
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是改变中国革命时局的大事.本文试图以南京<中央日报>、西安<解放日报>、津沪<大公报>与陕北<红色中华>对"西安事变"报道的比较,来分析不同党派、不同立场的报纸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评析它们在事件中的态度倾向及其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直辖报社<东南日报>立即时事变作了报道.从12月13日在第一版用特大号字体以"张学良率部叛变,蒋委员长被留西安"为题报道了西安事变的发生,到西安事变终告和平解决、蒋介石被释放的报道"蒋委长伉俪安抵洛阳"(<东南日报>1936年12月26日)等,直到1937年2月10日发表解决陕甘善后问题的社论<陕变结束后之感想>以及此后的零星报道等,两个多月时间,几乎每天都有关于西安事变的消息,有时甚至是一天好几条.  相似文献   

4.
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纪念日。党的新闻事业,是在同 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 的。穆欣同志撰写的《中国命运攸关的 三次论战──周恩来领导党报和〈大公 报〉的政治交锋》一文,反映了党报与拥 蒋反共的资产阶级报纸斗争的一段重 要历史。重温这段历史,对于我们今天 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很有 借鉴意义。 本期发表的是该篇长文的第一部 分。周恩来领导党报与《大公报》的三次 论战,《周恩来〈致大公报书〉》、《与大公 报论国是》、《可耻的大公报社论》等亦 将分次刊出。  相似文献   

5.
它是一张“文人论政”的报纸 在旧中国,《大公报》一贯标榜自己“不党、不私、不盲、不卖”,是一张“文人论政”、“以文章报国”的民间报纸。因为它敢于痛骂执政的国民党政府,《中央日报》曾多次刊登文章责骂《大公报》和王芸生“其主义为民族失败主义,其方略为国家分裂主义”,“助长动乱,危害国家。”他们公然连续发表“一查王芸生”、“二查王芸生”、“三查王芸生”的社论,指责《大公报》为共产党“张目”,是新华社的“应声虫”。 有人说《大公报》曾给国民党帮过忙,那是指《大公报》也登过一些反共言论。早在1941年5月,王  相似文献   

6.
西安事变后.范长江深入西北.通过旅行考察,以《大公报》显著位置一篇“旅行通讯”《动荡中之西北大局》,揭露“西安事变”发生与和平解决的真相,引起轰动。《救国时报》在转载该文时.为其加上了一个“一针见血”的标题:《西安事变时(引题)/红军坚决主张释蒋(主题)/并曾首先履行撤兵计划(副题)——摘录大公报二月十四日长江通讯》。周恩来曾称赞范长江:“你和我们党和红军都没有关系.我们很惊异你对于我们行动的研究和分析。”熟悉范长江的人都知道,这入木三分的洞察力.来自于那次长达数干公里的西北行.来自深入扎实的采访作风。  相似文献   

7.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被解除陆海空军副司令职,改任北平绥靖主任.1933年日军攻占热河后引咎辞职.1936年12月12日与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逼蒋与中共合作抗日,史称"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初期,在成都有三家锋芒耀眼销路极广的小型进步刊物,就是《国难三日刊》、《时事新刊》、《大声周刊》。1940年春,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在成都制造抢米事件,掀起白色恐怖,就是从查封《时事新刊》(以下简称“新刊”)开始的。“新刊”的前身本是《国难三日刊》,所以要了解新刊的诞生,必须从它的前身说起。 1936年,四川省主席刘湘为联共压蒋,推动抗日建川,同  相似文献   

9.
西安《解放日报》是“西安事变”的产物。 西安《解放日报》创刊于1936年12月13日,是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办公厅领导的三方(东北军、十七路军和红军)对外的机关报。它是“西安事变”发生的当天接管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机关报《西京日报》办起来的,由办公厅下设的宣传委员会具体领导。先后任总编辑的是丛德滋、张兆麟。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李一氓派了韩进和魏文伯等任编辑。  相似文献   

10.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张、杨两将军的共同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正义主张。“西安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从长期内战到全面抗日的重要历史转折。发动“兵谏”,逼蒋抗日是杨虎城首先提出。张、杨两将军共同商定、共同执行的,这是目前史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那么,采取“兵谏”逼蒋抗日是杨将军的个人主张,还是其他方面策划的结果?张学良方面事先是否就逼蒋抗日也做了策划与酝酿?史学界对此有如下几种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