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于电力设备需求量的增加、要求的提高,使得电力检修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及进步过程中电力属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及支柱,在电力设备运转过程中电力检修技术的实施尤为重要。为了分析电力检修技术的发展方向及趋势,笔者针对现阶段电力检修技术在实施方面存在的漏洞及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安稳舒适的生活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这就要求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力产业要保证其输设备的安全性。所以,对电力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笔者主要分析了我国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必要性,同时对我国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均无法与电力脱离开来。而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供电线路的安全与可靠成为了现代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配电设备是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核心设备,由于配电设备分布范围极为广泛,线路极其复杂,所以对配电设备的维护工作极为困难。本文主要针对电力设备运行展开讨论,并提出进行安全维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肖方 《科技风》2014,(21):12
电力行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力配电设备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配电网中,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配电网的工作效率。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配电设备的维护技术手段和配电设备的性能有了质的变化,探讨电力配电设备的相关维护措施对保证配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电力产业开始渗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保证供电的质量以及可靠性成为了电力行业的关注重点。这就必然对电力物资的质量监督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了全面强化电力物资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保证电力物资产品的质量,必须加强对电力设备材料进行管理,并提高相关设备的整体装备水平,物资公司应该做好电力物资相关的质检管理方面的工作。本文分析了电力物资产品质量监督的重要性,对现行的电力物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对当下电力物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社会生产生活水平的提升使人们对电力的需求缺口也越来越大,10kv变电站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保证社会运作及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就需要变电站实现持续、稳定且高效的供电。为使变电站实现这些特性,具有限制电力系统长时间大面积停电及保障电力设备安全功能的继电保护被广泛运用。本文将对10千伏变电站中继电保护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电力设备的供电质量和供电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技术手段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用电需求。迫于形式的需要,必须加大对我国的配电网线路的建设力度,使电力配电网系统朝着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实现配电网线路的自动化建设。本文主要分析智能化技术在实现配电网线路自动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经济发展,电力行业也快速进步,人们依靠电力开展一切生产生活活动,对电力的依赖性也逐渐加强。在电力行业中,配电网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其安全、可靠性是极为重要的,配电网的自动化建设能够全面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性,并减少电损,使电力设备能够被长期利用。本文就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刘秋霞 《科技风》2012,(23):267
众所周知,组成电力输送网络的部分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电力设备,它对电力输送网络的运转情况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电力设备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电力运输关系着我国企业的正常经营运转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正常用电,因此加强电力设备三率的管理以确保电力输送网络的正常运转是电力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对电力设备所处现状进行分析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解决的观点,就提高电力设备三率的管理策略,并总结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上,电力设备对人们生活以及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输电线路是电力设备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是人们得以使用电力能源的必要途径和必不可少的设备。在输电线路的使用过程中,一个必然要出现的问题就是输电线的外破,所以防止输电线外破是电力使用中必须要面临也必须要进行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对如何防止输电线外破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电力是人们不可缺少的能源,电力设施的稳定运行保障了人们的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对电力供应的可靠性上人们不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电力设备的检测上通过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完成了更加可靠,更加安全的目标。本文分析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并讨论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电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电力系统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尤其是工业的生产,工业生产是离不开电力设备的,如果电力系统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着工业生产,导致整个城市都处于瘫痪的状态。因此我们要重视继电保护,继电是关系着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本文对继电保护和反事故措施进行研究,让电力系统可以顺利的运行,这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7,(16)
电网的配电工程是一项与人们生产生活、工作、休闲娱乐都息息相关的工程,配电过程比较复杂,也具有很高的危险性。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电力输送方面的故障,例如:电力设备漏电、发生短路、设备超负荷工作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的危害了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的安全。在日常生活中,一旦遇到电网配电设备发生故障,一定不要自己去修理,应该马上联系专业电工进行技术维修工作,以防发生触电事故。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能源。作为电力行业中地位重要的生产设备,电力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是实现电网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在这种情况下,对电力设备进行高压试验就十分必要了,电力设备的内部隐患通过试验可以及时检测出来,有效地避免事故的扩大,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首先概述了电力设备的高压试验,接着阐述了电力设备高压试验的要点,最后针对试验的安全性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多,电力设备的使用安全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要注重对电力运行设备常见问题的分析,依循电力设备相关的检测参数,进行合理的故障诊断和高效检修,确保电力设备运行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6.
赵启鹏  阿涛 《科技风》2013,(23):111-111
现如今,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愈加强烈,国家对城乡的电力电网和电力设施的建设更加重视,投入大量资金改造陈旧的电力设备,以便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本文对配电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也在逐渐的上升,现阶段,电力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电力GIS是我国电网的建筑主要使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应用范围广,涉及到电气等多方面建设。GIS系统的使用提高了电力的科学规划和使用,使相关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对电力设备进行浏览、提供高清的地理数据,提高现阶段我国对电网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本文就电力规划设计GIS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进而对电力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就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电力配网,增强电力配网的可靠性。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电力配网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试提出了增强电力配网可靠性的可行性对策,从而更好地保证了我国电力供应的系统发展,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对电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7,(26)
伴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越来越离不开电力的使用,为了追求较高的生活方式,购买了很多大功率的家用电器,增加了电力的供应量。电力作为人们生活中最主要的能源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电力设备供电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社会生产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如何做好用电检查工作降低线损成为供电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线损是电力行业中衡量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用电检查工作是否健全的标准之一,另外线损率的降低是维护企业经营利润的途径之一。为此,电力企业完善管理机制,做好用电检查工作,以此来降低线损的发生,增强供电企业的经济利润,保证居民的正常用电。本文将从线损产生的原因入手,并分析用电检查对降低线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电力资源的质量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这样就加大了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负荷,为此我们就要采用高压用电设备,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求。目前,在我国电力工程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为了保障电压设备系统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人们就要按照相关的设计规格在对其电器设备进行相应的试验,以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通过对电力设备高压试验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讨论了高压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和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