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别人看书     
我爱看书,也爱看别人看书,书店是看别人看书的好地方。最先入眼的,是人们看书的姿态,其中,站姿最常见,如灯杆,或稻秆——垂着稻穗的那种,你我他均有体会,不多言。  相似文献   

2.
英子 《教师博览》2006,(4):30-31
幽默的人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在生活里他就是那样。很快活开朗、爱说爱笑;另一种则不同,他们在生活里是不苟言笑的人,可他们的作品却令人笑翻了天。漫画天才朱德庸就是后一种人,他凭借《醋溜族》、《涩女郎》、《双响炮》等漫画作品红遍了亚洲。  相似文献   

3.
一、细微的观察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事物,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上看出美来。”(《罗丹艺术论》)为了能使有限的材料负载无限的情意,作必须通过细微的观察;而读去欣赏这些材料铸成的散作品时,也必须明察秋毫。柳宗元在《愚溪诗序》中深情地表达了他对愚溪的“爱”:首先给它取了一个虽然不好听,  相似文献   

4.
《家教世界》2011,(4):7-7
一 赵雪是一个爱看电影的女孩,她爱电影爱到痴。比如,她最喜欢的外国大片《特洛伊》,一连看了好几遍还不过瘾。就在反复地“复习”之中,赵雪发现一件趣事:  相似文献   

5.
新酷播报     
金刚 《学生电脑》2007,(9):34-34
《校园版大腕》;《环卫工人也疯狂》;《微笑美少男》;《全是高科技爆笑版》;《疾风视频》我乐,土豆全搞定!《我爱大头》用摄像头拍大头贴;《Thunder Code》解密迅雷专用下载地址;  相似文献   

6.
以书为师     
《新读写》2021,(1)
蒋芃悦,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高三学生。爱逛吃逛喝,也爱看电影;爱K歌,也能弹一点儿古筝和电子琴。曾在各类竞赛中获奖,连续两年获得叔蘋奖学金。最喜欢阅读的5本书《楚辞》(战国)屈原《撒哈拉的故事》三毛《穆斯林的葬礼》霍达《历史的温度》张玮《傲慢与偏见》【英】简·奥斯汀腹有诗书气自华蒋芃悦是个文静、内敛、细致的女孩子,喜欢静静地探索或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认定的目标不会轻易放弃。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眼泪     
我不是不爱你.我一定要你的未来好 父亲寡言,但很严肃,在同乡与朋友之间深受尊敬、信任。但他有很多想法和别人不太一样.一个就是他喜欢人前教子,在别人面前打骂、教导儿子;第二是相信棒头出孝子,因为我爷爷当年就是用打的,而且打得很严重。  相似文献   

8.
《中文自修》2005,(11):F0002-F0002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生于荒僻神秘的湘西凤凰县,苗族;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30年代起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富有极强的个性和乡土气息,追寻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9.
张抗抗是我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夏》、《白罂粟》;中篇小说《淡淡的晨雾》、《北极光》、《在丘陵和湖畔有一个人》。她还写了中篇童话《翔儿和他的氢球》和散文集《橄榄》,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  相似文献   

10.
初读余秋雨的作品,觉得他的话题太沉重。可是很快,我就被他的执着与坦诚所打动。随即,在学习高中第三册课文时,又和同学们一块重新研读了他的《道士塔》;不久,又在初中新教材上看到了他的《信客》,在高中新教材上看到他的《都江堰》;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时,在复习材料中,毫不费力地就又找到了他的《远征》《永恒的坐标》《石筑的易经》《书海茫茫》《夜雨诗意》等。我惊奇地发现,文化文学界人士已经在引领青少年,让他们通过余秋雨的作品来回视中国的历史,回看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陈晔 《现代语文》2006,6(11):42-42
苏教版高中《语》(必修四)节选了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第6卷《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伽西莫多受刑,爱斯梅拉达送水给他喝的一部分内容。从情节上看,是因为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送水,他才流出了也许是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的。题目为什么不是命为“一滴水换一滴眼泪”而是命为“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相似文献   

12.
一位23岁的青年告诉别人,他最大的遗憾是求学期间没有碰到一个好老师。他说,当别人谈起让自己受益匪浅的老师时,他就像单亲家庭的孩子听人家讲家庭如何幸福一样,心里特别难受。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讲,老师无疑是生活中除父母之外的最重要的人物。那么,何谓“好老师”?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爱心与教育》的作者李镇西老师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13.
周永年是清代著名学者和藏书家,一生孜孜矻矻,数十年如一日,献身于文化事业。本文主要从倡导“儒藏说”推动《四库全书》的纂修;校勘《永乐大典》;分任《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三个方面论述他对《四库全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故宫     
我们的时空小记者易小A最近很爱看电视,而且得到了老爸的大力支持,因为他爱看的都是教育类节目,什么《凤凰大讲堂》啦、《百家讲坛》啦,等等。有趣又可爱的专家伯伯、学者阿姨,放下架子讲历史、说段子,好玩又易懂。连易妈妈出门买菜碰到个熟人,都要讨论两句历史悬案呢。易爸爸说,这样下去,要砸锅卖铁支持易妈妈考博士去了。  相似文献   

15.
《家教世界》2011,(9):16-17
非洲马拉维北部的一个小村落,有一个16岁的少年——黎格逊·凯伊拉。他品学兼优,很爱读书,尤其爱看名人传记。当他看了《林肯传》之后,深受感动,决心要做一个有益于自己国家和人民的人。  相似文献   

16.
来信     
我的儿子上初二了,他的书包里时常装有《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当他发现我也很爱看这本杂志后,对我说:“你都是大人了,谁知道你还愿意读《中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17.
挚友丁慈矿老师爱看书,他的言谈举止间,时时透出浓浓的书卷味。更令我喜欢他的原因,是他不仅自己爱看书,还经常买书送人。这本《谈美》,就是他在2007年买来送我的。  相似文献   

18.
王纪金 《高中生》2011,(8):12-13
贾平凹是陕西省丹凤县人,是著名的小说家和散文家,著有小说集《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废都》《秦腔》、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如《爱的踪迹》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散文(集)奖、《腊月·正月》获得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浮躁》获得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废都》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等。  相似文献   

19.
本期《十月》的头条是曾获得过首届女性学奖(1998年)的徐小斌的新作《别人》(中篇)。徐小斌一句擅长将女性隐秘玄奥的身心体验和来自神秘领域的不可知力量纠结起来,这使她的女性学写作呈现出别样佝风景,《羽蛇》《双鱼星座》都曾是其典型代表。新作《别人》依然具备了女性经验和神秘性等徐小斌小说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0.
厉佳旭先生说他看了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之后“觉得实在有许多话想要说”,而我在看了他的《维纳斯真的必须失去双臂吗?》(载《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2期),也同样是“觉得实在有许多话想要说”——厉先生误读了《米洛斯的维纳斯》,因而也误解了清冈卓行。他的质疑精神是好的,但对别人文本的误读则是令人遗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