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的"话题机会"是不容忽视的课程资源。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有这样的"课程责任",把稍纵即逝的机会转化为真正富有价值的"话题"资源,为学生开创一个更为灵动、更为广阔、更为自由的语文空间。发掘"话题机会"的主要途径有三:从文本中提炼,从文本外捕捉,师生共同开发生成。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为我们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可靠依据和强大动力。传统语文教学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严重,忽略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淡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应努力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做到活用文本资源。  相似文献   

3.
王桂香 《考试周刊》2011,(30):57-58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意思是让语文课走向生活,和生活"链接"。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处处皆语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呢?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们处在课程改革之中,也就是处于实践之中。机会机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直面教材,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积累经验,重视开发课内外语文的资源,拓展语文实践的空间,增加实际运用语文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借助文本资源,让学生课内"活"起来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  相似文献   

8.
喻喜先 《成才之路》2010,(33):34-3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文主要从巧用本地资源、热点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意外事件资源等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师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对于学生而言,语文学习的最根本的实践是什么呢?不就是读书吗!学生只有在大量阅读中直接接触语言材料,才能逐渐体会、进而熟练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新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做到让学生读懂文本,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何碧群 《广西教育》2014,(13):49+55-4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教师应强化语文实践,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新课程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课程意识,能够从学生的周围生活中发现学生关注、感兴趣的事物,组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为学生创设实践情境,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在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增进学生与…  相似文献   

12.
彭燕 《考试周刊》2011,(40):21-21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对这一适应新课改而诞生的实验教材的整合运用。  相似文献   

13.
褚晓君 《考试周刊》2011,(83):59-59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正确应用语文的规律。"小学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的广大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是"根"。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应用,并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普通教师较难进入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研究视野。薛瑞萍作为一名以教育写作赢得独特专业成长机会的普通教师,其六年间出版的六本教学手记,值得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特别是薛老师种种特立独行的教学言行背后,存在着多种关于母语的课程意识和教学信念,"日有所诵"、"定能生慧"等行动与信念,可供普通教师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课程资源”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提出来,打破了固有的“教科书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的理念。教材是最重要的文本资源,是教学的重要凭借和依据,教师要重视文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笔者在此以小学语文为例谈谈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主要体现于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方面。语文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是基于"理想课程"转化为"现实课程"的需要,为多元主体间提供平等对话平台的需要,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8.
王志平 《考试周刊》2011,(81):47-47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两段话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重视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新理念。这种理念的重要性就在于:扩大了语文的外延,丰富了语文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应当善于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开辟广阔的空间。开发课程资源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拓展课程的知识是一种开发,挖掘课程潜藏的内在信息也是一种开发;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种开发,学生能动  相似文献   

20.
旅游资源与作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各地区、各学校的课程资源是有差别的,各学校应该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资源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